系统工程视域下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架构及其特征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sciplinary System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Studies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 Perspective from Systems Engineering
  • 作者:李民 ; 王文斌
  • 英文作者:LI Min;WANG Wen-bin;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Jiangsu University;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BFSU;
  • 关键词:外语教育学 ; 学科体系 ; 系统特征 ; 系统工程 ; 解释结构模型法
  • 英文关键词: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Studies;;Disciplinary System;;System Features;;Systems Engineering;;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ling
  • 中文刊名:WYDH
  • 英文刊名:Technology Enhance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 机构:江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
  • 出版日期:2018-08-20
  • 出版单位:外语电化教学
  • 年:2018
  • 期:No.182
  •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时代我国外语教育学学科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8YJC740036);; 国家语委“十三五”科研规划2017年度重点项目“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育现状调研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ZDI135-4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第九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编号:ZGWYJYJJ2018Z05)的资助
  • 语种:中文;
  • 页:WYDH201804001
  • 页数:6
  • CN:04
  • ISSN:31-1036/G4
  • 分类号:5-10
摘要
学科体系是学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科构建的关键。外语教育学科也是如此,同样需要一个成熟的学科体系。鉴于此,本研究以系统哲学为基础,以系统工程中常用的解释结构模型法为框架,从问题界定、目标制定、规划、实施和管理五大阶段,构建由外语课程研究、外语教材研究、外语学习研究等13个要素组成的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并分析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系统特征,旨在明确外语教育学的学科内容,进一步推动外语教育学学科构建工作。
        A disciplinary system is essential to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it belongs to,and thus it is key to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The same is true for the discipline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which also calls for a mature disciplinary system. The present paper tries to design a 13-element disciplinary system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Studies(FLES) by adopting the method of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ling within the Systems Philosophy.These 13 elements of the disciplinary system,including research on curricula,teaching materials,learning,etc.,can be further categorized into such stages in sequence as problem-delineation,goal-setting,planning,implementation and management. The features of the disciplinary system are also presented so as to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FLES and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FLES as an independent discipline.
引文
[1]安文铸.教育科学与系统科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
    [2]包国庆.教育系统工程的内涵与类型[J].高等理科教育,2003(3).
    [3]常绍舜.系统工程和系统工程方法[J].系统科学学报,2016(4).
    [4]戴炜栋,胡文仲.中国外语教育发展研究(1949—2009)[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5]冯光武.把握国标精神、找准学校定位、突出专业特色——《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实施建议[J].外语界,2017(1).
    [6]何子文.质疑一般系统论统一科学[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3).
    [7]胡加圣.外语教育技术——从范式到学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8]李民,王文斌.关于构建外语教育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8(2).
    [9]李霄翔.建构和完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管理体系——一个解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视角[J].外语界,2016(3).
    [10]李愿.试论现代系统论对整体与部分范畴的丰富和发展[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11]钱学森.论系统工程[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12]曲卫国.国家标准能让英语学科走出困境吗?——谈谈英语专业改革与英语学科建设的关系[J].外国语,2016(3).
    [13]束定芳.关于我国外语教育规划与布局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3).
    [14]陶本一.学科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15]王俊菊.英语专业本科国家标准课程体系构想——历史沿革与现实思考[J].现代外语,2015(1).
    [16]王守仁,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11(5).
    [17]王文斌,李民.创建外语教育学学科时机已成熟[N].光明日报,2016-10-18.
    [18]王文斌,李民.我国外语教育研究的理论框架:构建与解析[J].外语教学,2017a(1).
    [19]王文斌,李民.论外语教育学的学科建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7b(5).
    [20]王文斌,李民.外语教育属于什么学科?——外语教育学构建的必要性及相关问题探析[J].外语教学,2018(1).
    [21]乌杰.系统哲学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2]肖正德.系统论视域下教师教育学科体系之特质与构架[J].教育研究,2014(7).
    [23]徐俊.系统工程方法及其在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评价中的应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
    [24]查有梁.系统科学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5]张绍杰.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语教学——行动与反思[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1).
    [26]张轶炳,李芒.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性与多样性[J].电化教育研究,2005(11).
    [27]仲伟合.《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导下的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J].外语界,2015(3).
    [28]庄智象.我国外语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J].外语界,2010(1).
    (1)外语教育学是一门解决外语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学问,具有显著的主题导向性特征(王文斌、李民,2017b),因此,本文对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析解围绕具体的外语教育实践领域(如外语课程、教材)展开,每一个实践领域对应于一个研究领域(如外语课程对应于外语课程研究)。
    (2)外语需求研究,亦是外语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探讨与梳理,且与外语教育目标的设定关系密切,学界常将二者合并讨论,故本文现阶段未将外语需求研究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置于外语教育学的学科体系,而是仅将其作为外语教育的逻辑起点。
    (1)元外语教育研究,即元外语教育学,两者基本同义。本文选用前者,主要因为学科体系中其他研究领域名称均以“研究”结尾(如外语学习研究、外语课程研究)。
    (2)本文选用“传授”而非“教学”、“教授”等术语的原因,可参见王文斌、李民(2017a)。此外,“传授”有“传道授业”之意,“道”、“业”并重。这一释义与本文主张“外语教育”而非“外语教学”的主旨一致。
    (3)各研究领域具体内涵可参见王文斌、李民(2017a;2017b)。限于篇幅,本文不再赘述。
    (1)教师是外语教育实施阶段的责任主体,教育技术是外语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工具和手段。因此,本文将其归入实施阶段。但从逻辑秩序看,这两个研究领域与之前的五个研究领域并不存在先后次序。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