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教育的伦理风险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Ethical Risk of Knowledge Education
  • 作者:戴茂堂 ; 朱澳拉
  • 英文作者:Dai Maotang;
  • 关键词:知识教育 ; 伦理风险 ; 对象性思维 ; 存在意义
  • 中文刊名:JHLT
  • 英文刊名:Jianghan Tribune
  • 机构: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暨高等人文研究院;湖北大学农村社区研究中心、湖北省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湖北大学哲学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6-15
  • 出版单位:江汉论坛
  • 年:2019
  • 期:No.492
  • 语种:中文;
  • 页:JHLT201906006
  • 页数:6
  • CN:06
  • ISSN:42-1018/C
  • 分类号:42-47
摘要
知识教育先在地预设了主体与客体的对立,隐藏着巨大的伦理风险。从授业者一方来看,这种风险体现为将人并且还是部分人预设为唯一的教育者,从而忽略了来自"天""地"方面的教化力量。从被教育者一方来看,这种风险体现为削弱着一种自由平等精神,并且强化了人与这个世界的对立与对抗。知识教育不过是"自言自语"、"主人话语"、"语言霸权",只具有对话的假象,从而也就失去道德启蒙意义。从伦理学角度看,守护人在世界的完好存在才是教育的道义责任和教育者的良心。只有消解了知识教育惯有的对象性思维,人的存在的意义才能被揭示。
        
引文
(1)杨旸、祝文芳:《知识祛魅的教育学反思——对知识本质的再认识》,《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2)肖维、姚敏:《西方大学发展轨迹探析——基于大学与基督教会的亲疏关系》,《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3)(20)弗兰克:《人与世界的割裂》,山东友谊出版社2005年版,第237、36页。
    (4)罗祖文:《中国古代自然美育的道德意蕴及其现代启示》,《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5)(6)[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27、384页。
    (7)[印度]克里希那穆提:《重新认识你自己》,若水译,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版,第4-7页。
    (8)[德]伽达默尔、[德]杜特:《解释学·美学·实践哲学:伽达默尔与杜特对谈录》,金惠敏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1页。
    (9)(13)张世英:《哲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31-253、4页。
    (10)(11)(14)(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69、178-179、126、123页。
    (12)《维特根斯坦全集》第1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46页。
    (15)闫旭蕾:《教育价值选择及其伦理风险》,《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年第5期。
    (16)[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邓安庆译,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邓安庆为译本撰写的“导读”。
    (17)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下卷,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71页。
    (18)戴茂堂:《从特殊出发寻找普遍——论通识教育通向何处?》,载《通识教育研究》第3辑,长江出版社2016年版,第41页。
    (19)[俄]尼·别尔嘉耶夫:《美是自由的呼吸》,方珊等编译,山东友谊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
    (22)郑勤砚:《艺术工作无法被人工智能取代》,《美术报》2018年9月22日。
    (23)[德]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6-47页。
    (24)[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20-21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