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领域”信仰社会与中国当代南传佛教音乐文化重构——兼论交叉学科理论方法的转译和应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Third Field”Belief Society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Music Culture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Southern Buddhism:On the Transl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Theory and Method
  • 作者:董宸 ; 纳日碧力戈
  • 英文作者:Dong Chen;Naran Bilik;
  • 关键词:南传佛教 ; 社会结构 ; 第三领域 ; 诵经音声 ; 重构脉络
  • 中文刊名:MZYS
  • 英文刊名:National Arts
  • 机构: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云南大学;贵州大学;
  • 出版日期:2019-06-04 11:56
  • 出版单位:民族艺术
  • 年:2019
  • 期:No.147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仪式表演语境下中—缅—泰南传佛教诵经音乐比较研究”(18CD177)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MZYS201902015
  • 页数:10
  • CN:02
  • ISSN:45-1052/J
  • 分类号:99-108
摘要
南传佛教在中国经历宗教文化断层,自20世纪80年代起快速恢复重构,与社会发展趋势相适应开始了新一轮的地方化进程。与之相应,以诵经音声为核心的音乐文化表现出与传统不同的多元化风格和发展脉络。据此情况和问题,发现并解读南传佛教信仰社会如何通过自我调适既适应了国家在场和民族社会转型,又维持相对独立的"第三领域"信仰社会结构特征,而音乐文化正是该社会结构外化的表现。进而立足于音乐人类学,通过交叉学科理论方法的转译,关联信仰社会结构中南传佛教音乐文化系统的整体与局部。通过调查整理,厘清西双版纳南传佛教信仰社会及其音乐文化相互关联又平行发展的三条主体重构脉络,多元融合的诵经音乐风格现状正是由此构成的。
        
引文
(1)传统诵经音乐风格分区:整体上看西双版纳传统诵经风格分区可依据教派支系进行区分,西双版纳属于南传佛教“摆润”教派,分布有“摆孙”支系(花园派)和“摆坝”支系(山林派)。两个教派支系的传统分布范围大致为:景洪市和勐腊县为“摆孙”教派分支,勐海县为“摆坝”支系。时至今日,虽然教派支系的差别已经不明显,但依据教派支系分布范围而建立的传统诵经风格分区基本延续下来。
    (1)黄宗智《中国的“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国家与社会间的第三领域》,黄宗智主编《中国研究的范式问题讨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269页。
    (2)“公共领域”(公众领域)非哈贝马斯首创,但其作为一个理论模型的概念是在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Strnktuyw andel der offentlich keit)中最先提出。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特定狭义的,特指资产者的公共领域;另一种则是广义上指称某类现象,狭义的资产者的公共领域只是其中的一种变数类型。
    (3)黄宗智《中国的“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国家与社会间的第三领域》,黄宗智主编《中国研究的范式问题讨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黄宗智认为第三领域”(third realm)概念从提出的原初视角来看:“是价值中立的范畴……比起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它也可更为清晰地界分出一种理论上区别于国家与社会的第三区域……承认国家与社会两者在同时影响着第三区域……我们把第三领域看做具有产出国家与社会之影响的自身特性和自身逻辑的存在。”
    (4)(5)[美]梅里亚姆《音乐人类学》,穆谦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年,第21-24、第25-26页。
    (6)吴凡《阴阳鼓匠--在秩序的空间中》,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第71-84、第71页。
    (1)吴凡《阴阳鼓匠--在秩序的空间中》,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第71-84页。
    (2)[澳]米尔顿·奥斯本《东南亚史》,郭继光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38页。
    (1)吴凡《阴阳鼓匠---在秩序的空间中》,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第71页。
    (2)为突出宗教社会结构的主体性,图2将国家在场和民族社会领域分开标识。国家在场和民族社会领域实际上是两个相互嵌套、相互影响的领域,图2仅为更清楚地表示这两个“他变”的影响因素,表示绝非指二者是截然分开的关系。
    (1)杨民康《云南与东南亚傣仂南传佛教文化圈寺院乐器的比较研究---以太阳鼓及鼓乐的传播与分布为例》,《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第52页。
    (2)历史上宗教地方化过程中,宗教文化与多样的民族文化交融发展,因此宗教音乐文化事项和具有民族文化风格特点的音乐舞蹈都成为辨识文化圈特质的文化丛事项,包括经书、诵经音声、以鼓乐为主体的打击乐队表演组合、孔雀舞表演等。
    (3)Mark Slobin:Micromusics of the West:A Comparative Approach.Ethnomusicology,Vol.36,No.1,1992,pp.1-87.斯洛宾将现在人口迁徙过程中,众多移民创造出的“micromusic”(微观音乐文化)的激增,定义为大音乐文化内的小音乐文化单元。但是这种不同音乐文化的融合,实际上反过来增长了地区民族情感,促使个人、群体、民族进行自身或政治上的认同,音乐处于这一认同的中心。这样的音乐是任何简单的分析体系无法掌握的,因此产生了主文化、亚文化、交叉文化的三分法。
    (4)(5)Mark Slobin:Micromusics of the West:A Comparative Approach.Ethnomusicology,Vol.36,No.1,1992,pp.1-87.
    (6)总结斯洛宾文中的观点,主文化的特点包括:社会有一支配的主流,作为意识形态内化在人们的意识之中,称作“主宰”;主宰不是一个整体,没有什么机构监控调节,因而有形或无形、有意或无意存在着,而且无所不在;主宰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常矛盾相悖;主宰是对位性的,在文化“赋格”中交替、对立。
    (1)刀述仁(1935-),1947年世袭西双版纳勐海土司,经历新中国政权更迭、土司制度解体,接受过现代教育,新中国成立后曾在云南历史研究所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遣返西双版纳勐海接受劳动改造。1978年起参与佛教协会工作,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云南省佛教协会会长。访谈时间:2011年7月4日,访谈地点:昆明佛学院,访谈人:黄凌飞、董宸。
    (1)杨民康《从跨界族群音乐研究到学科方法论跨界研究---兼涉中国民族音乐学从对象学科向思维学科转型的几点思考》,《中国音乐》2016年第3期,第12-20页。
    (2)郑筱筠《中国南传佛教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第60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