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主:田野与文献中的“地方神”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Fuzhu:“Local Gods” in Field and Documents
  • 作者:杨品优
  • 英文作者:Yang Pinyou;College of humanity and law South China Agricutural University;
  • 关键词:福主 ; 地方神 ; 田野调查 ; 江西 ; 粤北粤东
  • 英文关键词:Fuzhu;;Local gods;;Field work;;Jiangxi Province;;The North and East Guangdong Province
  • 中文刊名:DFHY
  • 英文刊名:Local Culture Research
  • 机构: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4-15
  • 出版单位:地方文化研究
  • 年:2019
  • 期:No.38
  • 语种:中文;
  • 页:DFHY201902007
  • 页数:9
  • CN:02
  • ISSN:36-1322/C
  • 分类号:48-56
摘要
福主为中国南方比较常见的神明,文章根据作者近十多年来在田野调查和阅读地方文献过程中收集到的福主的资料,分析了江西、粤北、粤东的这些被尊称为"福主"的神明,并尝试将其放回到地方历史的脉络之中,辩明它们的身份与来历。并以这些福主神明为表征,对江西、粤北、粤东等地的社会历史过程做初步解析,尝试揭示不同地区"地方神"的差异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Fuzhu are popular gods in South China.The author have collected a lot of stories and documents about Fuzhu in the last ten years.The author analyzed the gods called Fuzhu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in the North and East Guangdong Province, by using documents he found in field work and libiary.The author tried to put back the Fuzhu into the local history circumstance, clarified their identification and their history.Throuth the representions of Fuzhu in Jiangxi and Guagndong Province, the author explained processing of their social and history, he want to reveal the difference of different local gods and their social cultural significance.
引文
(1)《十三经》,四部丛刊本,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第875页。
    (2)魏志良:《重修逍遥山万寿宫记》,宣统《逍遥山万寿宫志》,新序,第1页。
    (3)宣统《逍遥山万寿宫志》卷2《纪》,第15-16页。
    (1)李平亮:《明清南昌西山万寿宫与地方权力体系的演变(1550-1910)》,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年,第35~41页。
    (2)《胥太尊给募缘薄》,光绪《逍遥山万寿宫志》卷20《杂记》,第1-4页。
    (3)《大学士张位重建万寿宫记》,光绪《逍遥山万寿宫志》卷15《艺文》,第15-19页。
    (4)宣统《逍遥山万寿宫志》卷2《纪》,第16页。
    (5)邹树荣:《蔼青诗草》,转引自杜德凤《太平军在江西史料》,江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475页。
    (6)毛隆保:《见闻杂记》,转引自杜德凤《太平军在江西史料》,江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501页。
    (7)本文的资料很多来源于笔者的田野调查,由于年代久远,很多楹联、碑刻、抄本科仪本上的字迹漫灭不清、无法辨识,按照通常做法,本文用“□”号代替。
    (8)文章中提到的道士以及礼生等人,具为化名,下同。
    (1)该家礼本存江西信丰安西镇上堡刘全濂先生家,笔者2007年10月3日抄录。
    (2)关于江西康王的身份问题,笔者曾撰一文,参见杨品优:《宋代以来江西康王考论》,《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3)同治《赣州府志》卷32《经政志·武事》,第576页。
    (4)同治《赣州府志》卷32《经政志·武事》,第577页。
    (5)参见张嗣介:《赣州康王崇拜》,劳格文主编:《客家传统社会丛书》,第7册,罗勇、林晓平主编:《赣南庙会与民俗》,国际客家学会、海外华人研究社、法国远东学院出版,1998年,光盘版,无页码。
    (6)2004年9月10日笔者在江西信丰安西镇的访谈笔记。
    (7)江西省信丰县安西镇中堡三神庙理事会编:《重塑康王福主神像芳名录》,1997年,第7-8页。
    (8)该家礼本存江西信丰安西镇上堡刘全濂先生家,笔者2007年10月3日抄录。
    (1)该科仪本存江西信丰安西镇上堡上迳道士刘全安先生家,笔者2007年10月4日抄录。
    (2)Anne Gerritsen,“A Thirteenth-Century Cult in the Villages of Ji’an(Jiangxi), or Fieldwork for Historians,” Journal of Song Yuan Studies 33. p.181-185)。又见[荷兰]何安娜:《十三世纪江西吉安乡村的神祇崇拜——历史学家的田野调查》,陈宗文译,《南方文物》,2005年第2期。
    (3)碑存赣州市会昌县翠竹祠,碑文为笔者2009年7月11日抄录。
    (4)刘易整理:《翠竹祠与“菩萨出街”》,《会昌文史资料》,第2辑,1987年,第97~104页。
    (5)该家礼本存江西信丰安西镇上堡刘全濂先生家,笔者2007年10月3日抄录。
    (1)欧汉辉:《庐溪拾遗》,广东省乐昌市文化馆,2007年,转引自中山大学历史系编:《“历史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读本》,2010年,第66页。
    (2)笔者2007年8月11日抄录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白侯镇侯北。
    (1)肖文评:《白堠乡的故事——地域史脉络下的乡村社会建构》,北京:三联书店,2011年,第318-327页。
    (2)杨缵绪:《募修五显大帝三山国王双庙薄序》,杨缵绪:《谦受堂诗文稿》卷2,第26-27页,转引自肖文评:《白堠乡的故事——地域史脉络下的乡村社会建构》,北京:三联书店,2011年,第309-310页。
    (1)参见陈春声:《三山国王信仰与台湾移民社会》,(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1995年秋季,第62页;关于三山国王作为社神在粤东社区历史发展与内部地域联系的研究,参见陈春声、陈文惠:《社神崇拜与社区地域关系——樟林三山国王的研究》,《中山大学史学集刊》,第2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90~106页。
    (2)碑存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长潭库区林场山路旁,承倪根金教授提供,谨致谢忱! 2013年7月20笔者与倪根金教授调查了此碑。
    (1)来源:笔者于2013年7月20日拍摄于蕉岭县。
    (2)“祭祀圈”这一概念为台湾民间信仰与社区组织的研究者所发明,最早提出“祭祀圈”概念的是日本学者冈田谦和台湾学者许嘉明、施振民,以及后来的林美容等等,后来这一概念与分析方法被沿用到整个汉人社会的研究,后来又提出了“信仰圈”的概念。学界对“祭祀圈”、“信仰圈”等概念的界定与运用,参见林美容:《妈祖信仰与汉人社会》,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27页。学界对“祭祀圈”、“信仰圈”等分析性概念的检视与反思,有郑振满(参见氏著:《神庙祭奠与社区发展模式——莆田江口平原的例证》,《史林》1995年第1期)、刘志伟(参见氏著《大族阴影下的民间神祭祀:沙湾的北帝崇拜》,《寺庙与民间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台湾汉学研究中心出版,1995年,第707-724页)和陈春声(参见氏著:《信仰圈与社区历史的演变——以樟林的神庙系统为例》,《清史研究》1999年第2期),等等。
    (3)据2005年2月23日、24日笔者与老师对福建莆田仙游元宵节的调查。
    (4)这方面,科大卫、萧凤霞、刘志伟、陈春声、郑振满等学者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已分别对珠江三角洲、粤东潮州地区和福建莆田平原做了深入的考察和研究,他们的研究旨趣与问题意识,参见科大卫:《告别华南研究》,华南研究会编:《学步与超越——华南研究会论文集》,香港:文化创造社,2004年,第9-30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