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文脉中的于阗造型艺术诠索——以近年考古新材料壁画、雕塑为中心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Interpretation of Khotan Formative Arts in the Han and Tang Dynasties Culture——Centre on New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of Murals and Sculptures in Recent Years
  • 作者:张健波
  • 英文作者:Zhang Jianbo;Xinjiang Arts University;
  • 关键词:汉唐文脉 ; 于阗 ; 造型艺术 ; 达玛沟遗址
  • 英文关键词:The Han and Tang Dynasties Culture;;Khotan;;Formative Arts;;Damagou Site
  • 中文刊名:XJYA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njiang Arts University
  • 机构:新疆艺术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3-20
  • 出版单位: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 年:2019
  • 期:v.17;No.64
  • 基金:新疆艺术学院美术学重点学科重点项目“丝绸之路南道佛教壁画的构图学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MSXZDXKE(Z);; 新疆艺术学院2017年院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美术考古学特色专业构建与教学实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YJGYB004
  • 语种:中文;
  • 页:XJYA201901005
  • 页数:7
  • CN:01
  • ISSN:65-1243/J
  • 分类号:29-35
摘要
于阗作为丝绸之路南道的中心区域,有众多的考古遗址、遗迹。近年来新发现的壁画、雕塑均为于阗艺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并佐证了两汉至唐时期中原文化已根植于于阗。公元10世纪前后,于阗壁画图像呈现出对中原绘画样式、造型方法的借鉴,典籍与图像的回传决定了于阗文脉的走向,在于阗造型艺术中也有着生动的体现。
        As the heartland of south path of the Silk Road, Khotan enjoys many archaeological sites and relics. New discoveries of murals and sculptures in recent years have offered Khotan artistic research considerable physical materials and proved that Central Plain Culture from Western Han and Eastern Han Dynasties to Tang Dynasty have rooted in Khotan.Khotan mural images show the borrowing of Central Plain painting style and modeling method.The return of ancient codes and records and images determine the trend of Khotan culture and vividly reflected in Khotan formative arts.
引文
(1)[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标点本,2007年版,第961页。
    (1)向达《新疆考古概况》,载《文物参考资料》,1953年第12期,第19—24页。
    (2)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新疆历史文物》,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3)阎文儒《就斯坦因在我国新疆丹丹乌里克、磨朗遗址所发见几块壁画问题的新评述》,载《现代佛学》,1962年第5期,第29—33页。
    (4)庄申《隋唐时代的于阗祖籍之父子画家》,载《中国画史研究续集》,正中书局,1972年版,第226—307页。
    (5)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新疆考古三十年》,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6)中日共同尼雅遗迹学术考察队编《中日共同尼雅遗迹学术调查报告书》(全2卷),日本法藏馆,1996年版。
    (7)余太山主编《西域文化史》,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5年版,第91页。
    (8)[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全四册),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2357页。
    (9)新疆博物馆编《尼雅遗址的重要发现》,载《新疆社会科学》,1988年第4期,第19—24页。
    (1)于志勇《新疆尼雅遗址95MNIM8概括及初步研究》,载《西域研究》,1997年第1期,第35—38页。
    (2)王炳华《楎椸考——兼论汉代礼制在西域》,载《西域研究》,1999年第3期,第40—42页。
    (3)该幅壁画高47.51厘米,宽70.1厘米,唐代,泥质;达玛沟托普鲁克墩3号遗址出土,和田策勒县达玛沟佛教遗址博物馆藏。
    (1)姚书文《新疆和田布扎克墓地出土一号彩色木棺的加固保护》,载《新疆文物》,2002年第3期,第4页。
    (2)吴艳春《从和田布扎克彩棺看唐——五代长安文化对西域的影响》,载《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第79—84页。
    (3)《山西太原唐佛塔地宫出土五重棺椁》,载《中国文物报》,2008年11月28日第4期。
    (4)陈粟裕《于阗到敦煌——以唐宋时期图像的东传为中心》,方志出版社,2014年版,第250页。
    (5)陈粟裕《于阗到敦煌——以唐宋时期图像的东传为中心》,方志出版社,2014年版,第250页。
    (1)[后晋]刘昫《旧唐书》(全16册),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305页。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集成·和田地区卷》,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8页。
    (1)司马迁《史记》,岳麓书社,1988年版,第892页。
    (2)司马迁《史记》,岳麓书社,1988年版,第896页。
    (3)[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全四册),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2357页。
    (4)[元]脱脱《宋史》(全四十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4106—14109页。
    (5)[唐]李延寿《北史》(全十册),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3209页。
    (1)上海博物馆《于阗六篇——丝绸之路上的考古学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5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