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的力量与生命的转化——论王冬龄“乱书”实验之当代性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Power of Writ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Life:The Contemporariness of Wang Dongling's Chaotic Calligraphy
  • 作者:姜丹丹
  • 英文作者:Jiang Dandan;
  • 中文刊名:WYYJ
  • 英文刊名:Literature & Art Studies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10
  • 出版单位:文艺研究
  • 年:2019
  • 期:No.323
  • 语种:中文;
  • 页:WYYJ201901005
  • 页数:9
  • CN:01
  • ISSN:11-1672/J
  • 分类号:30-38
摘要
王冬龄的"乱书"系列在视觉层面上进行实验,书写形式"乱而不乱",在深入返归草书精神传统内部的同时,在字与字的微型空间内在张力的革新转化之中,创造出既打破固定书写规则、又合乎自然法度的当代书写。从细部研究"乱书"所呈现的当代书写新型形态,便于探问其中所蕴含的书写的身体性与生命形式习练的关联。这种范例作为"祛蔽"的书写方式进入"三体叠合"(书写者、材料与字的身体性)层面的互动(保持间距的交叠),构成多重再生的"自然性",在不断逼近书写规则极限的同时,进行着吸收、转化草书精神的当代实验。
        
引文
(1)李彤有这样的见证:“真正促使冬龄先生向现代艺术迈进的契机,是1989年受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邀请的旅美之行。……在此期间冬龄先生广泛吸收西方文化、西方艺术精神。西方画家站在他们自己的角度审视中国书法,而冬龄先生则以中国书家的独特视角来改造西方艺术。”(李彤:《探索者——现代意义上的王冬龄先生》,载《书法之友》1997年第5期。)
    (2)王冬龄1998年在创作手记里提到:“材料对风格有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像唐人的散卓笔写颜字,非常自然,用今天的笔写会很做作。我喜欢寻找一些新材料,寻找特殊效果。”(《王冬龄创作书记》(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82页。)
    (3)巫鸿:《策展人语》,载《诗书画》2017年第1期。
    (4)(8)(9)(12)(18) 《王冬龄创作书记》(修订版),第127页,第325页,第335页,第168页,第335页。
    (5)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沙灵娜译诗,何年注释,陈敬容校订《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17页。
    (6)周诗岩指出:“表面上,巨幅狂草的现场将书法从技艺向作品再向景观推至极致,然而在硬币的另一面,极限操作又成就了作品化书法和景观化书写的一次潜在逆转,一次反向运动,一次返回身体的运动。”(周诗岩:《返身书写——谈王冬龄巨书的当代命题》,王冬龄主编《书非书——王冬龄艺术评论辑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257页。)
    (7)余莲:《势——中国的效力观》,卓立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11页。
    (10)黄宾虹:《画学日课节目》,叶子编《黄宾虹山水画论稿》,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第72页。
    (11)《傅雷谈美术》,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58页。
    (13)高士明:《变乱书:王冬龄的实验报告》,《书非书——王冬龄艺术评论辑要》,第127页。
    (14)《庄子·内篇·逍遥游》,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0页。
    (15)蔡邕:《笔论》,季伏昆编著《中国书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340页。
    (16)《庄子·内篇·大宗师》,《庄子今注今译》,第169页。
    (17)王伯敏:《美哉:大器、大势》,王冬龄主编《书非书——王冬龄艺术评论辑要》,第17页。
    (19) Roland Barthes, Cy Twombly, Paris:Seuil, 2016, p. 38.
    (20)沈语冰、寒碧、靳卫红:《竹径:书法传统的当代呈现》,载《诗书画》2017年第1期。
    (21)张颂仁:《道象·王冬龄书法艺术》,载《诗书画》2017年第1期。
    (22)“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蔡邕:《笔书》,《中国书论辑要》,第3页。
    (23)“古人所谓‘郁勃之气’,草书使书家情意触发,心手相应,才能达到自然浑成。”参见王冬龄《论草书艺术的现代表现力》,《王冬龄创作书记》(修订版),第146页。
    (24)陈振濂:《当代中国对日本书法之引进、融会和扬弃》,上海博物馆编《和风汉韵——日本书道之美》,译林出版社2013年版,第74页。
    (25) 《王冬龄书语录》,《王冬龄创作书记》(修订版),第310—311页。
    (26)王冬龄:《草书创作的笔法、布白和心境》,《王冬龄创作书记》(修订版),第156页。
    (27) Hannah Arendt, Condition de l’homme moderne, traduit par Georges Fradier, Paris:Calmann-Lévy, 1961, p. 16.
    (28) “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庄子·内篇·齐物论》,《庄子今注今译》,第54页。
    (29)沈语冰:《王冬龄的乱书》,载《诗书画》2017年第1期。
    (30)王冬龄:《散记五篇》,《王冬龄创作书记》(修订版),第244页。王冬龄谈到的“三境”,对应《五灯会元》卷一七里的禅宗公案包含的三个认知阶段即,“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31) Gérard Genette, Palimpsestes, Paris:Seuil, 1982, p. 55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