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朋友圈的舆论引导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卓然
  • 关键词:朋友圈 ; 舆论 ; 舆论引导 ; 信息 ; 言论
  • 中文刊名:YWCB
  • 英文刊名:Journalism Communication
  • 机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出版日期:2019-02-08
  • 出版单位:新闻传播
  • 年:2019
  • 期:No.348
  • 语种:中文;
  • 页:YWCB201903018
  • 页数:3
  • CN:03
  • ISSN:23-1147/G2
  • 分类号:46-48
摘要
朋友圈作为可以自由发布信息、发表言论的平台,逐渐成为舆论发酵形成的舆情场域,本文基于朋友圈自身特点,分析了当下朋友圈舆论的现状,并从舆论引导的主体、内容和环境三个方面探究了朋友圈舆论引导存在的困境,最后针对舆论引导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引导模式。
        
引文
[1]刘艳.微信朋友圈:互联公共领域的新舆论圈[J].新媒体研究,2016,2(19).
    [2]李艺炜.关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与网络社会的比较研究[J].大观周刊,2012(38):13-14.
    [3]郭英,刘东建.微信时代民间舆论场的建构与舆论引导策略——以“APEC蓝”在民间舆论场的发酵过程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5(1).
    [4]田艺霏.新媒体环境下的“反沉默的螺旋”[J].青年记者,2014(8).
    [5]王群.朋友圈:看不见硝烟的舆论场[J].新闻知识,2016(9).
    [6]王玉珠.微信舆论场:生成、特征及舆情效能[J].中州学刊,2014(10).
    [7]张亚婷.微信朋友圈的话语传播机制分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4(9).
    [8][法]古斯塔夫·勒庞,冯克利,译.乌合之众[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9]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8.
    [10]王玉珠.微信舆论场:生成、特征及舆情效能[J].中州学刊,2014(10):173.
    [11]陈琳.网络舆论领袖培育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