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中部流域“戎巴”的生存策略——以西藏贡嘎县杰德秀镇和扎囊县桑耶镇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王霞
  • 关键词:雅鲁藏布江 ; “戎巴” ; 生存策略
  • 中文刊名:QZLT
  • 英文刊名:Tibetan Plateau Forum
  • 机构:中山大学;
  • 出版日期:2019-01-15
  • 出版单位:青藏高原论坛
  • 年:2019
  • 期:v.7;No.25
  • 语种:中文;
  • 页:QZLT201901004
  • 页数:9
  • CN:01
  • ISSN:63-1077/C
  • 分类号:21-29
摘要
本文以雅鲁藏布江中部流域的河谷居民"戎巴"为对象,考察其适应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策略。核心调查点是贡嘎县的杰德秀镇和扎囊县的桑耶镇,辅助性调查点是周边的其他乡镇和村落。在第一手调查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的分析,主要对1959年以来各个时期的适应情况进行梳理和比较。首先,从谋生方式的角度,将河谷居民的内部结构划分为宗教职业群体、一般职业群体和"贱业"群体,从而关注各类群体生存策略的差异及联系;其次,在基本的生计模式基础上,理清其谋生手段的主要形式和补充形式,即避免只谈生计手段的多样性而忽略其主次,也避免只谈谋生手段的确定性而忽略其灵活性。
        
引文
[1]尕玛多吉.三万年前青藏高原已有人类活动确切证据[N].光明日报,2017.03.22(9).
    [2]沈卫荣.吐蕃七贤臣事迹考述[J].中国藏学,1995,(1).
    [3]路季梅.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队.西藏作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102-121.
    [4]扎呷.西藏山南地区扎囊、贡嘎两县传统民间贸易调查[J].中国藏学,1993,(3).
    [5][7][18][19]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西藏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山南专区调查报告(内部资料)山南地区扎囊县扎期区囊色林谿卡调查资料[R].1964.
    [6][25]郭克范.扎囊县民主改革时期档案管理与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38-140.
    [8][12][法]克里斯托夫·冯·菲尤勒—海门道夫.吴泽霖译.喜玛拉雅山区的贸易者:尼泊尔高地的生活(1—4章)[M](未刊印版).1979.
    [9]格勒.藏北牧民.西藏那曲地区社会历史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4.
    [10][美]罗伯特·埃克瓦尔,波塞尔德·劳费尔著.苏发祥,洛赛译.藏族与周边民族文化交流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
    [11][法]克里斯托夫·冯·菲尤勒—海门道夫著.吴泽霖译.阿帕塔尼人和他们的邻族:喜马拉雅山东部的一个原始社会(未刊印版)[M]. 1980.
    [13][21][23][美]梅·戈尔斯坦.坚赞才旦译.利米半农半牧的藏语族群对喜马拉雅山区的适应策略[J].西藏研究,2002,(3).
    [14][美]皮德罗·卡拉斯科.陈永国译.西藏的土地与政体[M].西藏社会科学院西藏学汉文文献编辑室,1985.
    [15]西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藏族社会历史调查2.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
    [16][24]李有义.今日的西藏[M].天津:知识书店,1951:118.
    [17]扎呷.浅谈西藏“一江两河”流城的民族手工业[J].西藏研究,1994,(3).
    [20][29]扎嘎.西藏传统手工业五金工匠的历史、行会组织及其社会地位[J].中国藏学,1992,(S1).
    [22]坚赞才旦、许韶明.青藏高原的婚姻和土地:引入兄弟共妻制的分析[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
    [26][27]山南地区农业发展咨询报告[Z].山南市档案馆.全宗号XW045.第145卷.1992.
    [28][31]陈家琎.西藏地方志资料集成[Z].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9:200-207.
    [30]刘忠,郭冠忠.论西藏封建庄园的内外“差”剥削[A].西藏封建农奴制研究论文选[C].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230-242.
    (1)当地藏族居民习惯上将拉萨河与雅砻河之间的雅鲁藏布江流域一带称为“雅鲁(雅砻)”。
    (2)僧尼为世俗家庭提供念经可获取一部分资料;还俗僧人可从事喇拉、藏医、画师、商贩等职业。
    (3)报道人:甘玛次旺,66岁,1951年生,1977年任杰德秀小学教师,2001年退休。
    (4)报道人:普布,29岁,1990年生,扎囊县扎其乡西卡学村人。
    (5)报道人:达瓦,杰德秀支部书记,1962年出生于斯麦,1985年“入赘”杰德秀。
    (6)报道人:甲列,60岁,1958年生,桑耶镇桑耶居委会铁匠。
    (7)报道人:玖米,77岁,1941年生,桑耶镇松卡村船夫;旺钦,76岁,1942年生,陇巴村捕鱼户。
    (8)朗生只存在于民主改革前,没有耕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依靠劳力替领主或较有实力的大户干活,其中包括专门种地的朗生。
    (9)根据1964年贡嘎县国民经济数据统计得出。
    (10)报道人:巴果,72岁,1945年生,民主改革前杰德秀氆氇大户之女;仁增旺钦,84岁,1933年生,桑耶镇前达村人,原桑耶寺壁谿庄园的差巴户。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