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语汉字音语音特征研究成果的历时性考察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Diachronic Investigation on the Phonetic Featur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Korean
  • 作者:王燕
  • 英文作者:WANG Yan;
  • 关键词:朝鲜语 ; 汉字音 ; 语音特征 ; 历时性考察 ; 语言接触
  • 英文关键词:Korean;;Chinese character pronunciation;;phonetic features;;diachronic investigation;;language contact
  • 中文刊名:YBD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anbi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 机构:中央民族大学朝鲜语言文学系;
  • 出版日期:2019-07-19
  • 出版单位: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52;No.216
  • 基金: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自主科研项目资助(BBZZKY-2019080);; 韩国学中核大学建设重大项目(AKS-2015-OLU-2250001)
  • 语种:中文;
  • 页:YBDS201904008
  • 页数:10
  • CN:04
  • ISSN:22-1025/C
  • 分类号:60-67+142-143
摘要
从历时性角度考察朝鲜语汉字音在上古、中古、近古汉语时期语音特征的形成和发展历程,结果发现:上古汉语时期,具有舌头音和舌上音不分、舌音和齿音不分、存在塞擦音以及匣母字音一分为二等特点;中古汉语时期,具有无送气不送气的音位对立、无轻唇音声母、两类重纽读音的保留、鱼韵和虞韵分立、东三和终韵分立等特点;近古汉语时期,出现声调以及元音的长短对立等特征。通过历时性考察提出应结合朝鲜语内部音韵规律对汉字音形成及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从多角度、多层面探讨其发展历程,为语言接触及语言自身研究提供一定的助力。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honetic featur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Korean from a diachronic perspective shows that in ancient Chinese,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ongue-tip sound and sublingual sound,tongue sound and dental sound.Affricate sound and case vowel sound were divided into two parts;in the middle ancient Chinese,there were no aspirated and unaspirated phonological opposition and no light labial consonant.Two kinds of pronunciation with emphasis were preserved and the east third rhyme and final rhyme were separated;in the late ancient Chinese period,tone and length of vowels appeared.It is suggested herein that study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aracter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internal phonological rules of Korean so that the research on language contact and language itself will be forwarded accordingly.
引文
(1)陈保亚:《论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年,第8页。
    (1)李得春:《汉语上古音在十六世纪朝鲜汉字音中的遗存》,《民族语文》1985年第5期,第36页。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中同一参考文献仅在第一次出现时标注,再次出现的不再详细标注,全文同。
    (2)李得春:《汉语上古音在十六世纪朝鲜汉字音中的遗存》,《民族语文》1985年第5期,第36页。
    (3)陈植藩:《利用朝鲜语的汉字音分辨zhi chi shi和z c s》,《汉语学习》1980年第5期,第31页。
    (4)聂鸿音:《(切韵>重纽三四等字的朝鲜读音》,《民族语文》1984年第3期,第61页。
    (5)[韩]郑京日:《韩国汉字音的上古音特征》,《语文论集》2003年总第47卷,第6页。
    (6)宋兆祥:《中上古汉朝语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第20页。
    (7)张维佳:《朝鲜汉字音的层次和来历》,《民族语文》2008年第5期,第3页。
    (1)施伟忠:《古音舌头、舌上不分》,《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4期,第78页。
    (2)[韩]申叔舟、崔恒、朴彭年等:《东国正韵》(线装),1448年。
    (3)[韩]严翼相:《韩国古代汉字为中国上古音说》,《语言研究》1997年第1期,第141-142页。
    (4)[韩]俞昌均:《关于借用文字标记的考察》,《国语学》1980年第9期,第135-149页。
    (1)潘悟云:《汉语历史音韵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340-350页。
    (2)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重印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年,第30-31页。
    (3)郑仁甲:《朝鲜语汉字词音系考》,《语言研究》1998年增刊,第35页。
    (4)申东月:《语言接触对语言结构的影响——以汉韩语言接触为例》,《北方语言论丛》2011年第1辑,第30页。
    (5)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重印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年,第30-31页。
    (6)申东月:《汉字音对韩国语辅音系统的影响——论塞音和塞擦音送气不送气的对立》,《汉语学习》2003年第6期,第37页。
    (1)[韩]金恩知:《现代韩语汉字读音中的上古汉语鱼部字读音考辩》,硕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2012年,第7页。
    (2)张晓曼:《试论中韩语言接触及中韩音韵关系》,《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第37页。
    (3)[韩]世宗、郑麟趾:《训民正音》(木刻版),1446年。
    (4)[韩]郑麟趾、申叔舟、成三问等:《训民正音》(解例本,木刻版),1446年。
    (5)[韩]柳云谦等:《杜诗谚解》(初刊本,活字印刷体),1481年。
    (6)[韩]《训民正音》(谚解本,木刻版),世宗末年至世祖初期。
    (7)[韩]李基文:《新订版国语史概说》,首尔:太学社,1988年,第155页。
    (1)崔松虎:《15世纪后期—17世纪初期朝鲜语的历时变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延边大学,2014年,第33-36页。
    (2)崔吉元:《<东国正韵>序文中的“上去无别”考》,《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1期,第48-49页。
    (3)赵元任:《语言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65页。
    (4)中东月:《汉韩语言接触对韩语语音发展的影响》,《民族语文》2005年第6期,第47页。
    (1)[韩]郑麟趾、申叔舟、成三问等:《训民正音》(解例本,木刻版),1446年。
    (2)[韩]柳云谦等:《杜诗谚解》(重刊本,木刻版),1632年。
    (3)[韩]姜信沆:《国语学史》,首尔:普成文化社,1990年,第135-139页。
    (1)李得春:《漫谈朝鲜汉字音舌音的演变》,《民族语文》1987年第1期,第95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