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似与不似之间——白居易赋的后世拟仿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陈才智
  • 关键词:白居易 ; ; 拟仿
  • 中文刊名:ZWXY
  • 英文刊名:Research of Chinese Literature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5-07-30
  • 出版单位:中国文学研究
  • 年:2015
  • 期:No.118
  • 语种:中文;
  • 页:ZWXY201503010
  • 页数:8
  • CN:03
  • ISSN:43-1084/I
  • 分类号:41-48
摘要
白居易赋影响深远,重要的表现就是后代文人的不断拟仿。笔者所见拟仿之作有24篇。上自宋元,下至满清,有古体,有律体,有骈体;有明拟白赋题目者,也有暗仿白赋语词或曲拟白赋结构者,还有翻案性质的反仿或逆仿,更多的是正拟,或拟词、或拟句、或拟调、或拟意;或貌异而心同,或貌同而心异。拟仿对象包括《汉高皇帝亲斩白蛇赋》《荷珠赋》《动静交相养赋》《敢谏鼓赋》等,而《赋赋》融创作和理论批评于一体,开创了以赋论赋的文学批评样式,拟摹者最多。拟仿可以成就经典,塑造经典。通过比勘拟仿之作与白赋文本的似与不似,可以体会拟仿者向前代经典致敬的各种方式。分析白赋拟仿之作的价值,应从创作与接受、作者与读者、继承与创新等多重视角考察其生成机制,才能作出公允的评判。
        
引文
[1]鸿斋主人编.赋海大观[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2]马宝莲.白居易律赋研究[M].台北:兰台出版社,1994.
    [3]许东海.讽谕、美丽、感伤:白居易之诗赋边境及其文化风情[M].台北: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5.
    [4]平冈武夫.白居易与赋[M].吉川博士退休记念中国文学论集.1968.
    [5]冈村繁.白乐天的诗赋与唐代科举[J].新汉文教育(.新しい汉文教育)(日本汉文教育学会)11号,1990年11月,又题为.白居易的赋,收入太田次男、神鹰德治、川合康三、下定雅弘、丸山茂等编.白居易研究讲座.第二卷“白居易的文学与人生(白居易の文学と人生)II”,东京:勉诚社,1993.张寅彭中译文,收入.冈村繁全集.第五卷.唐代文艺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6]许东海.唐代诗赋合流及其文类分际之一考察:以白居易诗赋及其花木书写为例[J].文与哲,2002(1).
    [7]许东海.讽谕与绮丽:白居易诗、赋论及其与《文心雕龙》之精神取向[J].中正大学中文学术年刊,2003(5).
    [8]詹杭伦.白居易的赋论与赋作[M].唐宋赋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华龄出版社,2004.
    [9]雷恩海.赋之再发现暨元白的理论贡献[J].西北师大学报,2006(2).
    [10]徐继东.白居易律赋创作的特色与影响[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4).
    [11]付兴林.论白居易律赋的精神特质及艺术成就[J].甘肃社会科学,2008(3).
    [12]张明炬.浅析白乐天赋作思想及其创作特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4).
    1葛立方(1098~1164)《韵语阳秋》卷十一:“杜子美、白乐天皆诗豪,器识皆不凡。”(《历代诗话》第568页)王逢(1319~1388)《读白寓斋诗》:“太白南流昴渐高,乐天退隐擅诗豪。”(《四库全书》本《梧溪集》卷四)夏之蓉(1697~1784)《读白香山诗集》:“一代诗豪孰与俦,最清微处费冥搜。”(《半舫斋编年诗》卷十九,《四库未收书辑刊》影印清乾隆夏味堂等刻本)白居易《与元九书》还说:“知我者以为诗仙,不知我者以为诗魔。”
    2 元稹《白氏长庆集序》,见《元稹集》卷五十一,中华书局,1982年8月版,下册,第554页。
    3 白居易《与元九书》,《白居易集笺校》第5册,第2794页。《旧唐书》作“多以仆私试赋判为准的”。
    4 《全唐文》收辞赋作家544人,赋作1622篇,《全唐文补编》又补辑40多位作家的50多篇赋,平均每人不及三篇,而白居易赋作是这一平均值的5倍还多。
    5 白居易赋之研究,详见文末之参考文献。另学位论文有胡淑贞《白居易赋研究》,台北:台湾逢甲大学中国文学学系硕士班硕士论文,2004年6月,导师简宗梧;高萍萍《白居易的赋及其赋论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5月,导师冷卫国。
    6 《全唐文》卷八百三十。
    7 徐寅《偶题二首》其二,《全唐诗》卷七一一。
    8 见陈建才主编《八闽掌故大全·人物篇》,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年1月版,上册第25页。
    9 元刘祁《归潜志》卷九,清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
    10 陆文圭《高祖斩白蛇赋》,《四库全书》本《墙东类稿》卷十一;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十七册,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431-432页。
    11 《唐摭言》卷十,上海古籍出版社本,第105页。
    12 于景祥《唐宋骈文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5月版,第114页;又见于其《中国骈文通史》,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606页。
    13 李调元《赋话》卷四,《续修四库全书》影印函海本。
    14 浦铣(1729~1813)《复小斋赋话》卷上,《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清乾隆五十三年刻本;何新文、路成文《历代赋话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9月,第383页。
    15 李调元《赋话》卷三,《续修四库全书》影印函海本。
    16 白居易《荷珠赋》,见《白居易文集校注》第四册,第2041页。
    17 蒲松龄《荷珠赋》,见《聊斋文集》卷一,《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清道光二十九年邢祖恪抄本;路大荒整理《蒲松龄集》,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版,第29页。
    18 钱载《荷珠赋》,见《萚石斋文集》卷十八,《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清乾隆刻本,第1443册,第451页。
    19 钱载《动静交相养并序》,见《萚石斋诗集》卷十八,《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清乾隆刻本,第1443册,第184页。
    20 欧阳修《镇阳读书》诗云:“开口揽时事,议论争煌煌。”(《居士集》卷二“古诗”,《欧阳修全集》,北京市中国书店,1986年6月,上册第14页,据世界书局1936年版影印)曾巩“议论古今治乱得失贤不肖,必考诸道,不少贬以合世。”(林希《曾巩墓志》,陈杏珍、晁继周校点《曾巩集》附录一,中华书局,1984年11月,第798页)程颐“以天下自任,论议褒贬,无所规避。”(朱熹《伊川先生年谱》,《河南程氏遗书》附录,王孝鱼校点《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7月,第343页)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谓“近代诸公”“以议论为诗”。(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2月,第26页)《宋史》卷173《食货志》序论称:“世谓儒者议论多于事,若宋人之言食货,大率然也。”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卷56载:“宋人议论未定,(金)兵已渡河。”
    21 本幅27.3x197公分、隔水一11.6公分、隔水二13公分、拖尾27.3x47.3公分、隔水三13公分。原藏盛京故宫,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盛京故宫书画录》,长白金氏(金梁)1913年刊本,第二册,第9-10页;《故宫书画录》卷八,台北故宫博物院,1956年4月,第四册,第169页。
    22 陆葇《历朝赋格》上集文赋格卷四,《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清康熙间刻本。
    23 林春溥《开卷偶得》卷十,道光二十九年竹柏山房家刻《竹柏山房十五种》本。
    24 李调元《赋话》卷二,《续修四库全书》影印函海本。
    25 冯浩《动静交相养赋》,见《孟亭居士文稿》卷五,《清代诗文集汇编》影印清嘉庆七年刻本,第345册,第481页。
    26 白赋序云:“居易常见今之立身从事者,有失于动,有失于静,斯由动静俱不得其时与理也。因述其所以然,用自儆导,命曰《动静交相养赋》云。”陶赋序云:“一动一静,阴阳之义也。盈虚消息,圣人言之详矣。窃见夫立身从事,往往多傎跮者,盖由不知所养也,故为赋以见意,且自箴焉。”
    27 陈寿祺《动静交相养赋》,见《左海文集》卷二,《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清刻本,第1496册,第88页。
    28 陈沆《动静交相养赋》,见《简学斋馆课赋续抄》,《清代诗文集汇编》影印清咸丰二年刻本,第547册,第618页;湖北教育出版社《陈沆集》,第236页。
    29 陶澍《拟白居易动静交相养赋》,见《陶文毅公全集》卷五十一,《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清道光刻本。
    30 王鸣盛《敢谏鼓赋》,见《西庄始存稿》卷二,《续修四库全书》影印北图藏清乾隆三十年刻本,第1434册,第35~36页。
    31 纪昀《敢谏鼓赋》,见《纪文达公遗集》文集卷二赋,《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清嘉庆十七年纪树馨刻本;《纪晓岚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7月,第一册第50~51页。
    32 白居易《敢谏鼓赋》,见《白居易集笺校》第4册,第2617页。
    33 陆葇《历朝赋格》下集骈赋格卷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清康熙间刻本。
    34 陈沆《拟白居易〈敢谏鼓赋〉》,见《简学斋馆课赋续抄》,见《陈沆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258~259页。
    35 见《陈沆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259页。
    36 清《学海类编》本,又见《明史纪事本末》卷六十六。
    37 陶澍《拟白居易赋赋》,见《陶文毅公全集》卷五十一,《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清道光刻本;《陶澍集》,岳麓书社,1998年8月,第302~303页;《陶澍全集》,岳麓书社,2010年1月,第333~334页。
    38 陶澍历任山西按察使、福建按察使、安徽布政使,累官至两江总督,兼江苏巡抚、两淮盐政,是清朝晚期显赫的政治家,死后追封太子太保,谥文毅。
    39 详见詹杭伦《清代赋家“以赋论赋”作品探论》,《中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1期;又收入其《清代律赋新论》,台湾学生书局2002年版;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5月。
    40 吴锡麒《赋赋》,见《有正味斋集》骈体文卷二赋二,《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清嘉庆十三年刻有正味斋全集增修本,第1468册,第618页。
    41 《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四七·光绪再续高邮州志民国三续高邮州志高邮志余高邮志余补》,江苏古藉出版社,1991年6月,第390~391页。
    42 《赋海大观》,第四册文学类·赋。
    43 李调元《雨村赋话》卷五:“宋人律赋,大率以清便为宗,流利有余而琢炼不足,故意致平浅,远逊唐人。”
    44 姜城《赋赋》,见《忆存斋文稿》。姜城,号静斋先生,天津人,自幼随父到江西,故自称南昌人。有《忆存斋诗稿》六卷、《忆存斋文稿》一卷,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道光二十六年(1846)刻本,《四愁吟乐府》一卷,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藏嘉庆间刻本。
    45 潘继李《赋赋》,见吴首铭等编《广东文征》卷二十四。潘继李,字文彬,一字绪卿,广东南海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以郡试第一补弟子员。同治七年(1868)戊辰科以明经贡太学。邑人潘斯濂督学山东,聘其襄助。晚年居乡。有《求是斋集》八卷、《诗地理续考》二卷、《聂氏三礼图辨证》一卷、《山左游草》一卷。事迹见宣统《南海县志》卷十一、卷十九;吴首铭等编《广东文征》卷二十四作者小传(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丛书第一集,第五册,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3年10月版);吴道镕《广东文征作者考》(广东中山图书馆1958年油印本)。
    46 孙缵《赋赋》,见《梦华诗草》附《梦华赋抄》,清道光刊本。孙缵,字梦华,绵州(今四川绵阳)人。廪生,少颖悟,年十五通六经,旁及子史,十七入泮,卒年仅二十四岁。有《梦华诗草》。
    47 聂尔康,辈名有豫,榜名泰,号亦峰。湖南衡山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中举,咸丰三年(1853)进士,钦点翰林。散馆,历任广东石城、新会、南海等地知县。其子缉椝(1855~1911)娶曾国藩之女纪芬(1852~1942)。
    48 章耒,字韵之,号次柯,同治十二年(1873)拔贡生,娄县(今属上海)人。编有《云间诗钞》十一卷,有清光绪初年刊本。
    49 此说源自祝尧《古赋辩体》卷八“宋体”:“后山谓欧公以文体为四六,但四六对属之文也,可以文体为之,至于赋若以文体为之,则专尚于理,而遂略于辞,昩于情矣。俳律卑浅,固可去议论,俊发亦可尚,而风之优柔,比兴之假托,雅颂之形容,皆不复兼矣。非特此也,赋之本义,当直述其事,何尝专以论理为体邪?以论理为体,则是一片之文,但押几个韵尔。”(《四库全书》本)李调元断章取义,不免曲解。
    50 《赋海大观》,第四册文学类·赋,第228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