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华北平原易涝地区的农业生产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Floods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Agriculture of the North China Plains during Qing Dynasty
  • 作者:孟祥晓
  • 英文作者:Meng Xiangxiao;
  • 关键词:水灾 ; 农业发展 ; 卫河流域 ; 华北平原 ; 清代
  • 英文关键词:floods;;development of rural agriculture;;Weihe Basin;;North China Plains;;Qing Dynasty
  • 中文刊名:ZZXK
  • 英文刊名: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 机构: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版日期:2016-08-15
  • 出版单位:中州学刊
  • 年:2016
  • 期:No.236
  • 基金: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明清时期卫河流域环境变动与社会变迁研究”(14BZS072);; 2016年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明清时期卫河与沿岸中小城镇的变迁——以道口镇为例”(162400410318)
  • 语种:中文;
  • 页:ZZXK201608024
  • 页数:5
  • CN:08
  • ISSN:41-1006/C
  • 分类号:133-137
摘要
清代,华北平原水灾多发,洪水不仅摧毁村落、淹没田地,造成土壤沙化和盐碱化等严重后果,在许多地势低洼之地,还易形成长期积涝之区。面对易涝的生产环境,乡村百姓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创新应对措施,通过作物品种的选择、种植布局的调整、改进生产技术以及因地制宜从事乡村特色产业等方式来发展生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些措施体现了人与自然共处过程中的互动,对今天的农业发展亦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The floods of the North China Plains occurred frequently during Qing Dynasty. The floods destroyed villages,flooded fields,causing soil desertification and salinization and other serious consequences. In face of the threat of the floods,the local people did not retreat; they constantly accumulated experience and innovating measures in the long-term struggle with floods,such as choosing the suitable crops,adjusting the types and layout of the crops initiatively,improving farming methods,developing the handicraft industry suited to the local conditions and so on. These measures reflected the process of interaction in the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which have certain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day.
引文
(1)谭其骧:《海河水系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地理》第4辑。张修桂:《海河流域平原水系演变的历史过程》,《历史地理》第11辑。钮仲勋:《百泉水的历史研究—兼论卫河的水源》,《历史地理》创刊号。胡惠芳:《民国时期海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与水患》,《海河水利》2005年第2期。石超艺:《明以来海河南系水环境变迁研究》,(博士论文),复旦大学,2005年。刘红升:《唐宋以来海河流域水灾频繁原因分析》,《河北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邓亦兵:《清代漕运述论》,《中州学刊》1985年5期;王婧:《明清时期卫河漕运治理与灌溉水利开发》,《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1期。
    (2)邓拓:《中国救荒史》,北京出版社,1998年;河南省水利厅水旱水灾专著编辑委员会编:《河南水旱灾害》,黄河水利出版社,1999年;王邨:《中原地区历史旱涝气候研究和预测》,气象出版社,1985年;魏丕信著、徐建青译:《18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李向军:《清代荒政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李文海、周源著:《灾荒与饥馑(1840—1919)》,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叶依能:《清代荒政述论》,《中国农史》1998年第4期;杨明:《清朝荒政述评》,《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3期;谷文峰、郭文佳:《清代荒政弊端初探》,《黄淮学刊》1992年第4期;马雪芹:《明清河南自然灾害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年1期;王加华:《清季至民国华北的水旱灾害与作物选择》,《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年1期。
    (3)《清朝续文献通考》,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第10505页。
    (4)国家科委全国重大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编:《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分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年,第120—121页。
    (5)冯贤亮:《太湖平原的环境刻画与城乡变迁(1368—1912)》,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59页。
    (6)竺可桢:《直隶地理的环境与水灾》,《科学》第12卷12期,1927年,收入《竺可桢全集》第1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580页。(8)(7)孟祥晓:《清至民初卫河流域水灾及其社会原因》,《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8)张琨佳、刘璐、苏筠:《中国清代历史水灾时空特征研究》,《自然灾害学报》2015年第8期。
    (9)孟祥晓:《清至民初卫河流域水灾与人地关系研究》,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第254—260页。
    (10)孟祥晓:《清至民初卫河流域水灾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兰州学刊》2014年第11期。
    (11)刘筠谦:《按照客观规律全面发展农业生产——谈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问题》,《华农科技》,1979年第2期。
    (12)(33)徐光启著,石汉生校注:《农政全书校注》卷二五《树艺·谷部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630、631页。
    (13)(14)(21)(22)(26)(31)(32)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编:《清代海河滦河洪涝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81年,第303、298、67、341、223、422、108页。
    (15)吴邦庆辑:《畿辅河道水利丛书·畿辅水利辑览》,《泽农要录》卷三引,道光四年益津吴氏刻本,第6页。(16)农业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农谚》,农业出版社,1980年,第369页。
    (17)《清高宗实录》卷八一,中华书局,1986年,第285页。
    (18)(乾隆)《汲县志》卷六《食货》,乾隆二十年刻本,第8页。
    (19)李秋芳:《明清华北平原高粱种植的崛起及其原因》,《北方论丛》2014年第2期。
    (20)(乾隆)《汲县志》卷六《风土·种植》,乾隆二十年刻本,第8页。
    (23)(光绪)《临朐县志》卷八《风土》,光绪十年刻本,第7页。
    (24)李竟雄等:《作物栽培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59年,第257页。
    (25)淇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淇县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949页。
    (27)《救荒简易书》卷一《救荒月令·一月》,《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影印本,第976册,第6页。
    (28)(35)王加华:《清季至民国华北的水旱灾害与作物选择》,《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年第1期。
    (29)李令福:《论华北平原二年三熟轮作制的形成时间及其作物组合》,《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
    (30)(34)(光绪)《临漳县志》卷十六《艺文·杂志》,光绪三十年刻本,第51、21页。
    (36)政协河南省浚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浚县文史资料》,刘式武:《疏浚长丰渠之呼吁》1988年第2辑。
    (37)(顺治)《彰德府志》卷二《地理志·第一之二》,顺治十五年刻本,《清代孤本方志选》第一辑第七册,线装书局,第35页。
    (38)吴邦庆辑:《畿辅河道水利丛书·畿辅水利辑览》,《泽农要录》卷四,道光四年益津吴氏刻本,第22页。
    (39)郑守森等校注:《宝坻劝农书·渠阳水利·山居琐言》,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第27页。
    (40)吴邦庆辑:《畿辅河道水利丛书·畿辅水利辑览》,《袁黄劝农书摘语》,道光四年益津吴氏刻本,第41页。
    (41)(乾隆)《修武县志》卷一八《艺文上·记》,乾隆三十一年增补本,第82页。
    (42)(民国)《修武县志》卷五《职官》,成文出版社,民国二十年铅印本,第380页。
    (43)大名县志编纂委员会:《大名县志》第二编《经济·林业》,北京新华出版社,1994年,第146页。
    (44)大名县志编纂委员会:《大名县志》第二编《经济·畜牧》,北京新华出版社,1994年,第158页。
    (45)(道光)《辉县志》卷一八《艺文·杂著》,光绪十四年郭藻、二十一年易钊两次补刻本,第37页。
    (46)史国强校注:《南乐县志校注》(以光绪本为底本),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411页。
    (47)(50)(光绪)《南乐县志》卷八《艺文上》,光绪二十九年刻本,第35、34页。
    (48)史国强主编《南乐县志》第四编《水利·除涝治碱》,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154页。
    (49)(民国)《临清县志》卷七《建置志》,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第26页。
    (51)萧正洪:《环境与技术选择:清代中国西部地区农业技术地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207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