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三个维度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陈潜
  • 关键词:教学改革 ; 认识论 ; 价值论 ; 实践论 ; 思想政治理论课
  • 中文刊名:SIXI
  • 英文刊名:Studies in Ideological Education
  • 机构: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工作部;
  • 出版日期:2019-02-25
  • 出版单位:思想教育研究
  • 年:2019
  • 期:No.296
  • 基金:教育部2017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农林院校特色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探索”(项目编号:201702039009);;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福建省战略科技人才培养机制研究”(项目编号:FJJKCGZ18-808)阶段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SIXI201902024
  • 页数:4
  • CN:02
  • ISSN:11-2549/D
  • 分类号:116-119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维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属性和根本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应从认识论上明晰课程的"初心",从价值论维度上推动认同的"入心",从实践论维度上深化成效的"匠心",从而在教学内容的拓展性、教学主体的交互性和教学效果的获得感中,实现理论教学的现实观照,完成从"有意义"的课程到有"有意思"的课堂的转变。
        
引文
[1]胡克英.教学论若干问题浅议[J].教育研究,1979,(3).
    [2]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3]刘华.基于认识论的教学理论研究——合理性及路径更新[J].教育学报,2011,(5).
    [4][苏联]奥布霍娃.皮亚杰的概念、赞成与反对[M].史民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5][瑞士]让·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王宪钿,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6][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马奇炎,陈婧,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7]吴智文.图式转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认同提升的现代考察[J].教育评论,2015,(11).
    [8]柳士彬.重建教学认识论[J].教育探索,2004,(8).
    [9][英]约翰·B.汤普森.意识形态理论研究[M].郭世平,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10][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11]赵春丽.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方式的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8,(3).
    [12]福建师范大学协同创新把“有意义”的课上得“有意思”——走进福建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4-26.
    [13]冯刚.互联网思维与思想政治创新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3).
    [14]赵增彦.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多元化整合与一体化运用[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
    [15]黄世虎.基于问题意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7,(4).
    [16]张宝君.“精准供给”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实反思与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8).
    [17]刘经纬,郝佳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生成探赜[J].思想教育研究,2018,(4).
    [18]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