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从文学地域、文学地理到文学地图——空间视角下的文学地理学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From Literary Region, Literary Geography to Literary Map:Literary Geography from the Spatial Dimension
  • 作者:张袁月
  • 英文作者:Zhang Yuanyue;
  • 关键词:学地 ; 学地理学 ; 学地 ; 空间维度
  • 英文关键词:Literary Region;;Literary Geography;;Literary Map;;Spatial Dimension
  • 中文刊名:LKXB
  • 英文刊名:Nankai Journal(Philosophy,Literature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际教育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5-20
  • 出版单位: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8
  • 期:No.263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5CZW024)
  • 语种:中文;
  • 页:LKXB201803019
  • 页数:10
  • CN:03
  • ISSN:12-1027/C
  • 分类号:154-163
摘要
学地理学当前出现的泛化、机械化、片面化等误区和困境,源于空间意识的不够自觉和学科定位的不够明晰。从空间维度切入思考,首先应回归文学地理学的基点,将过去统而论之的文地关系细化为"地理→作品""地理→地域→作家→作品""地理→作家→作品"三种作用机制,从而形成文学地域、文学地理、文学地图三种空间视角。地域视角侧重发掘地域文化,地理视角重点关注地理分布,地图视角以可视化的空间形态揭示文学规律与文化意蕴。在空间视角下,文学地理学笼统的学术脉络将呈现为从文学地域、文学地理到文学地图的发展轨迹,泛化的研究范围也能有更清晰的边界和定位。
        The study of literary geography is now falling into the misconception and predicament of being generalized, rigidified and lopsided, which is due to the insufficient consciousness of spatial dimensions and the inadequate clarity of disciplinary positioning. From the spatial dimension, our study has to return to the starting point of literary geography, refining the former generalized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ture and regions into three mechanisms of"geography→works","geography→region→writer→works", and"geography→writer→works", and therefore take the three-dimension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region, literary geography and literary map. The dimension of literary region focuses more on the study of regional culture, while the dimension of literary geography concentrates on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and the dimension of literary map tries to show the literary patterns and cultural implication through visually spatial forms.From this spatial dimension, the generalized academic style in the past will be refined into the evolutional path from literary region and literary geography to literary map and the generalized study will also be well defined in boundary and position fixing.
引文
(1)陶礼天:《略论文学地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陶东风、周宪主编:《文化研究》第12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257-284页;颜红菲:《开辟文学理论研究的新空间--西方文学地理学研究述评》,《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年第6期;梅新林:《文学地理学:基于“空间”之维的理论建构》,《浙江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等,都认为文学地理学已成“显学”。
    (2)戴俊骋:《中国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范式与学科融合趋势》,《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第4期。
    (3)彭民权:《文学地理学的体系建构与理论反思》,《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
    (4)梅新林:《文学地理学:基于“空间”之维的理论建构》,《浙江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
    (1)邹建军、周亚芬:《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十个关键词》,《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陶礼天:《略论文学地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陶东风、周宪主编:《文化研究》第12辑,第263页;曾大兴:《建设与文学史学科双峰并峙的文学地理学科--文学地理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梅新林:《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杨义:《文学地理学的三条研究思路》,《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对文学地理学学科定位的系统讨论,比较集中地出现在2012年,或与2011年文学地理学的“大事件”--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的成立有关,其后学界开始致力于将文学地理学建构为具有本土意义的独立学科。
    (1)迈克·克朗:《文化地理学》,杨淑华、宋慧敏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5页。
    (2)曾大兴:《文学地理学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62页。
    (3)梅新林:《论文学地图》,《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8期。
    (1)曾大兴:《文学地理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第367-462页。
    (2)夏晓虹:《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梁启超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708页。
    (1)根据李伟煌、曾大兴辑录整理的《文学地理学论著目录索引》统计。曾大兴、夏汉宁主编:《文学地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42-433页。
    (2)本段引文均出自金克木:《文艺的地域学研究设想》,《读书》1986年第4期。
    (3)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46页。
    (1)杨义:《重绘中国文学地图》,《文学遗产》2003年第5期。
    (2)杨义:《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方法论问题》,《学术研究》2007年第9期。
    (3)郭方云:《文学地图》,《外国文学》2015年第1期;杨义:《重绘中国文学的历史地图》,《文史哲》2015年第3期;梅新林:《论文学地图》,《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8期。
    (1)邹建军:《文学地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世界文学评论》2009年第1期。
    (1)周振鹤:《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序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8页。
    (2)梅新林:《“新文学地理学”学术体系之建构》,《浙江社会科学》2017年第7期。
    (3)余琪、刘保亮:《地域文学的后现代视野问题》,《小说评论》2016年第6期。
    (4)杜华平:《文学地理学研究的突围与概念体系的建构》,《临沂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
    (1)例如《水浒传》既被写入韩洪举《浙江古代小说史》(杭州:杭州出版社2008年版),同时又出现在李伯齐,许金榜主编《山东分体文学史:小说卷》(济南:齐鲁书社2005年版)以及杜贵晨《齐鲁文化与明清小说》(济南:齐鲁书社2008年版)中。《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等都有类似的情况。
    (2)例如曾大兴:《广东文学景观研究》,《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杨宗红:《明清拟话本小说之文学景观》,《学术交流》2016年第12期;晁芳芳:《唐诗中的洛阳文学景观》,《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等。
    (3)陶礼天:《略论文学地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陶东风、周宪主编:《文化研究》第12辑,第274页。
    (4)李妍:《文学地理学的四个研究范畴》,《兰州学刊》2015年第6期。
    (5)可参看张袁月:《文学地图视角下的中国古代小说》,《明清小说研究》2017年第3期。
    (6)目前对作家和作品地理原型的考证,其中一个方法是列举作品中某些地名或景观为某地特有,但若未穷尽所有方志记载,并不能证明该地名的排他性;但如果能证明地点间的相对位置和路线与实际相符,而两个地方具有相同地名群和路线几无可能,基本可断定某地为地理原型。
    (1)如中华文明时空基础架构(CCTS)、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中国历史地理数字化应用平台、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中国学术地图平台等。
    (2)Moretti Franco,Atlas of the European Novel 1800-1900,London:Verso,2015,p.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