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代中脱颖而出的安代舞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王婕 ; 哈斯
  • 关键词:安代 ; 安代舞 ; 舞蹈形态 ; 发展现状
  • 中文刊名:DZLU
  • 机构:沈阳音乐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9-15
  • 出版单位:大众文艺
  • 年:2018
  • 期:No.443
  • 语种:中文;
  • 页:DZLU201817102
  • 页数:2
  • CN:17
  • ISSN:13-1129/I
  • 分类号:141-142
摘要
安代中的"安代舞"是蒙古族舞蹈艺术中历史最久保存最完好的舞蹈,被称为蒙古舞蹈的"活化石"。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安代"以"驱魔治病"为目的,以歌、舞、诗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作为治疗手段。新中国成立后"安代舞"从传统安代的桎梏中脱离出来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项目。后来经文艺工作者的不断创新加工,逐渐的走向舞台被人们熟知。
        
引文
[1]包妮娜.《安代舞的传统形态及传承》[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4月.
    [2]白翠英.《安代研究四十年》[C].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年11月.
    [3]章虹.《蒙古族舞蹈安代新论》[C].《蒙古族舞蹈艺术》第二辑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9月.
    [4]巴音桑.《神奇的安代》[C].《蒙古舞蹈艺术》第二辑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9月.
    [5]乌恩张勇.《试谈“安代舞”的流传和发展》[C].《蒙古舞蹈艺术艺术》第二辑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9月.
    [6]朴永光.《试探蒙古舞之原型与变异》[C].《蒙古舞蹈艺术艺术》第二辑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9月.
    [7]巴·苏和.《安代文化研究集成》[C].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