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与巡游:岷县青苗会仪式过程与祭祀圈建构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余粮才
  • 关键词:青苗会 ; 象征 ; 仪式过程 ; 信仰圈
  • 中文刊名:TSSY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 机构:天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
  • 出版日期:2018-12-25
  • 出版单位: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 年:2018
  • 期:v.38;No.160
  • 基金: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甘肃远古文化与华夏文明协同创新团队”(2018c-24)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TSSY201806013
  • 页数:4
  • CN:06
  • ISSN:62-1162/G
  • 分类号:66-69
摘要
岷县青苗会是进入民俗信仰类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其文化生态保存完整,具有鲜明的特色,被范长风先生誉为"与女神共居的乡村领袖",其中以月露滩青苗会活动最为典型。青苗会的祭祀活动与当地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是民众对上天的敬畏。通过祭祀活动,祈求风调雨顺、六畜兴旺、青苗旺盛。庙会中的老爷(水头)、锣客、伞客的烧香弟子,是当地道德典范,是高尚伦理道德的化身,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青苗会仪式过程存在着结构与反结构的转换,民众由此而获得的是基于共同信仰而形成的一种文化认同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象征性的社会空间结构。月露滩青苗会祭祀圈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六月会、游会、祭山等活动完成,民众年复一年举行祭祀活动,完成了民众与神灵之间的敬拜与护佑互动,也促进了村民之间的交际往来。
        
引文
[1]张润平.地方湫神与社群和谐——岷县青苗会研究[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6.
    [2]季绪材.古老而神秘的表功会——岷县锁龙传统庙会中民俗文化纪事[N].定西日报,2007-10-07.
    [3]王铭铭,潘忠党,等.象征与社会——中国民间文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104.
    [4]孙亦平,主编.西方宗教学名著导读[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155.
    [5]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202.
    [6]阿诺尔德·范热内普,著.过渡礼仪[M].张举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0.
    [7]维多克·特纳,著.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M].黄剑波,柳博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7.
    [8]维克多·特纳,著.象征之林——恩登布人仪式散论[M].赵玉燕,欧阳敏,徐洪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8.
    [9]冈田谦.台湾北部村落于祭祀圈[J].民族学研究,1938,4(1).
    [10]林美容.祭祀圈与地方社会,台北县芦洲市[J].博扬文化,2008:10.
    [11]许嘉明.祭祀圈之于居台汉人社会的独特性[J].中华文化复兴月刊,1978,11(6).
    [12]周大鸣.祭祀圈理论与思考——关于中国乡村研究范式的讨论[J].青海民族研究,2013,(4):3-1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