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际关系中的宗教因素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n Analysis on Religious Factor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 作者:刘中民
  • 英文作者:Liu Zhongmin;
  • 关键词:国际关系 ; 宗教因素 ; 群体认同 ; 意识形态 ; 政治实体
  • 中文刊名:JSDD
  • 英文刊名:Contemporary World
  • 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8-07-05
  • 出版单位:当代世界
  • 年:2018
  • 期:No.440
  • 基金: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球伊斯兰极端主义研究”(16ZDA096)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JSDD201807009
  • 页数:4
  • CN:07
  • ISSN:11-3535/D
  • 分类号:35-38
摘要
认识和研究国际关系中的宗教因素,既要从宗教的特殊属性尤其是构成要素出发理解宗教因素,又要将宗教因素融入国际关系理论的框架之中。而宗教因素通过与群体认同、意识形态和政治实体的结合,广泛地介入到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国际冲突与国际合作、国际组织与国际制度乃至全球治理等纷繁复杂的国际事务之中,进而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
        
引文
[1]Jonathan Fox and Shmuel Sandler,Bringing Religion into International Relations,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4.
    [2]何佩群、俞沂暄主编:《国际关系与认同政治》,北京:时事出版社,2006年版,编者序,第2页。
    [3]关于宗教与认同问题的研究,可参考以下文献:Hans Mol,Identity and the Sacred:ASketch for a New Social-scientific Theory of Religion,Oxford:Basil Blackwell,1976;L.Shannon Jung,Identity and Community:A Social Introduction to Religion,Atlanta:John Knox Press,1980;C.Margaret Hall,Identity,Religion,and Values:Implications for Practitioners,Washington,D.C.:Taylor&Francis,1996.
    [4]刘义:《全球化背景下的宗教与政治》,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83页。
    [5]参见:Martin E.Marty and R.Scott Appleby,eds.,Fundamentalisms Observed,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1;Martin E.Marty and R.Scott Appleby,eds.,Fundamentalisms and State:Remaking Politics,Economies and Militance,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3.
    [6]Mark Juergensmeyer,The New Cold War?Religious Nationalism Confronts the Secular State,Berkeley,Los Angeles and Lond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3;Mark Juergensmeyer,Terror in the Mind of God:The Global Rise of Religious Violence,Berkeley,Los Angeles and Lond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3.
    [7]王逸舟:《当代国际政治析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1页。
    [8]刘中民:《犹太教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影响》,载《世界民族》,1999年第2期,第50-53页。
    [9]约翰·朱迪斯:《上帝选择的国度:宗教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文清译,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政策简讯》,第37期,2005年3月号,第1-2页。http://carnegieendowment.org/files/Chosen Nation.pdf.
    [10]徐以骅:《宗教新右翼与美国外交政策》,载任晓、沈丁立主编:《保守主义与美国的外交政策》,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217-252页。
    [11]徐以骅等:《宗教与当代国际关系》,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31-443页。
    [12]金宜久主编:《当代宗教与极端主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79-436页。
    [13]许峰、傅菊辉:《论宗教资源在国际政治中的几个问题》,载《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第47页。
    [14]关于宗教政党问题的论述可参见代金平、殷乾亮:《宗教政治组织合法化、政党化现象分析》,载《当代世界》,2009年第8期,第48-50页。
    [15]关于美国宗教利益集团问题的论述可参见:Paul J.Weber and W.Landis Jones,U.S.Religious Interest Groups:Institutional Profiles,Westport,Connecticut:Greenwood Press,1994,pp.1-240.
    [16]王珍:《宗教利益集团与美国外交政策》,载徐以骅主编:《宗教与美国社会》(第一辑),北京:时事出版社,2004年版,第121-125页。
    [17]徐以骅:《宗教在当前美国政治与外交中的影响》,载《国际问题研究》,2009年第2期,第34页。
    [18]伊斯兰合作组织(OIC),其前身为成立于1971年的伊斯兰会议组织,2011年更名为伊斯兰合作组织。
    [19]刘中民:《伊斯兰教与当代伊斯兰世界的国际合作》,载《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年第11期,第20-23页。
    [20]刘中民:《论宗教对国际政治的影响》,载《欧洲》,1996年第5期,第19-26页。
    [21]关于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的历史演变、特征、影响等问题的详尽论述可参见李峰:《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历程:新制度主义的视角》,载《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第4期,第8-22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