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江淮官话庄组字内外转的对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differentiation of zhuang group (庄组) initials under the pattern of zhuan (转) in Jianghuai (江淮) Mandarin revisited
  • 作者:石慧
  • 英文作者:SHI Hui;
  • 关键词:知庄章组 ; 内外转 ; i介音 ; 分化 ; 江淮官话
  • 英文关键词:zhi/zhuang/zhang group(知庄章组);;neiwaizhuan(内外转);;the prenuclear glide i;;differentiation;;Jianghuai(江淮) Mandarin
  • 中文刊名:YWZG
  • 英文刊名:Studie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 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5-10
  • 出版单位:中国语文
  • 年:2019
  • 期:No.390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方言音系汇纂及方音对照处理系统研究”(项目编号14ZDB096)资助
  • 语种:中文;
  • 页:YWZG201903008
  • 页数:12
  • CN:03
  • ISSN:11-1053/H
  • 分类号:89-99+130
摘要
文章证明江淮官话和北方官话中的知庄章组早在中古时期就已产生分歧,并重新构拟了知庄章组从中古前期到现代江淮官话的发展路径。江淮官话庄组按内外转分化为ts、■两类读音的现象在近代前期已产生,分化条件是:有i介音的读作ts类,没有i介音的读作■类。梗摄知组二等字读作ts类是其有i介音造成的,除此之外知组二等字都读作■类,不能认为知二组按内外转分化为ts、■两类。
        This paper reconstructs the path of development of zhuang group(庄组)initials in Jianghuai Mandarin from the start of medieval period to modern time,and prov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zhi zhuang zhang(知庄章)group initials already diverged in Jianghuai Mandarin and northern Mandarin in Medieval Chinese.Under the pattern of neiwaizhuan(内外转),the zhuang group has already been divided into ts group and ■ group since the beginning of Old Mandarin.Those which contain the medial i underwent neizhuan(内转)and are categorized into the ts group while those without medial i underwent waizhuan(外转)and belong to the ■ group.In spite of these,it is also proposed that the zhi group's second grade(知二)is pronounced as the ■ group and i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being divided into ts and ■ under the pattern of neiwaizhuan.
引文
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 2003 《汉语方音字汇》(第二版重排本),语文出版社。
    储泰松 2005 《唐五代关中方音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
    丁声树李 荣 1981 《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中华书局。
    冯蒸 2002 《唐代方音分区考略》,《龙宇纯先生七秩晋五寿庆论文集》,台湾学生书局。
    冯法强 2014 《江淮官话知二庄按内外转分化考察》,《语言科学》第3期。
    高晓虹 2002 《北京话庄组字分化现象试析》,《中国语文》第3期。
    蒋冀聘 1997 《近代汉语音韵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荣 1952 《切韵音系》,中国科学院印行。
    李方桂 1980 《上古音研究》,商务印书馆。
    李新魁 1986 《论内外转》,《音韵学研究》(第二辑),中华书局。
    鲁国尧 1989 《明代官话及其基础方言问题》,《鲁国尧自选集》,河南教育出版社。
    鲁国尧 2002 《“颜之推谜题”及其半解(上)》,《中国语文》第6期。
    刘镇发 2004 《东南、西北边陲方言无庄组说》,《音韵论丛》,齐鲁书社。
    梅祖麟 2001 《现代吴语和“支脂鱼虞,共为不韵”》,《中国语文》第1期。
    马德强 2018 《〈切韵〉音系“吴音说”再认识》,《语言科学》第2期。
    麦耘 2005 《汉语史研究中的假设与证明——试论一个学术观念问题》,《语言研究》第2期。
    麦耘 2009 《音韵学概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麦耘 2010 《从中古后期-近代语音和官客赣湘方言看知照组》,《南开语言学刊》第1期。
    邵荣芬 2008 《切韵研究》,中华书局。
    桑宇红 2008 《中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在现代北方方言中的读音类型》,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编)《燕赵学术》(2008年春之卷汉语言文字学),四川辞书出版社。
    孙宜志 2006 《安徽江淮官话语音研究》,黄山书社出版社。
    藤堂明保 1978 《学研汉和大辞典》,学习研究社。
    王力 1982 《朱翱反切考》,《龙虫并雕斋文集》,中华书局。
    王力 2015 《汉语史稿》,中华书局。
    邢公畹 2000 《安庆方言入声字的历史语音学研究》,《邢公畹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
    徐通锵 2014 《语言论——语义型语言的结构原理和研究方法》,商务印书馆。
    谢友中 2006 《唐五代皖北诗人用韵考》,《滁州学院学报》第2期。
    曾晓渝 1991 《试论〈西儒耳目资〉的语音基础及明代官话的标准音》,《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
    郑伟 2015 《中古以后麻佳同韵的类型及其性质》,《中国语文》第3期。
    郑伟 2018 《方块壮字的汉字借音声旁与中古韵图的内外转》,《古汉语研究》第1期。
    周祖谟 1966 《颜氏家训音辞篇注补》,《问学集》,中华书局。
    沼本克明 1986 《日本汉字音的历史》,东京堂出版。
    郑张尚芳 2013 《上古音系》,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2016 《方言调查字表》(修订本),商务印书馆。
    (1)除江淮官话、西南官话的大部分以外,兰银官话的银吴片和黑龙江的占话都属于庄组内转、外转对立型。西南官话、兰银官话、占话的这一读音类型是因移民造成的(桑宇红,2008)。本文只讨论江淮官话的情况。
    (2)麦耘(2010)认为知庄章在通语中的发展是:《切韵》到等韵图,先是庄组三等韵字介音脱落,庄组二三等合并,然后章组卷舌化,与庄组合流为照组,到了近代发展为知二照二和知三照三两类,两类声母相同,只是知二照二没有i介音知三照三有i介音。
    (3)麦耘(2010)根据《中原音韵》和《蒙古字韵》中照二组(庄组,包括《切韵》在三等韵者)与知二组字合流、没有前腭介音,照三组(章组)与知三组字合流、绝大多数有前腭介音的现象,推论《切韵》三等韵庄组字发展到等韵图时代,前腭介音失落。《中原音韵》和《蒙古字韵》代表的都是北方官话。
    (4)桑宇红(2008:28)安庆方言中知组二等字读作?类的只有“撑、摘”,这两个字都是梗摄字,假、效、咸、山、江各摄的知组二等字都读作ts类,例如“茶、罩、站、绽、撞”。冯法强(2014)合肥话中知组二等字读作?类的只有“撑、摘、泽、择”,都是梗摄字,除此之外的知组二等字都读作ts类。
    (5)“皖北”指今安徽省的长江以北地区,大致属于唐代的河南道与淮南道(谢友中,2006)。现今皖北地区的方言除了江淮官话,部分还属于中原官话。从江淮官话的历史来源看,二者原本同出一源,都是黄河流域的汉语通语,四世纪才发生分化(鲁国尧,2002)。唐五代时期距二者分化的时间约500来年,当时二者的语音差异应该比现在要小,可以说唐五代皖北诗人用韵大致反映了当时江淮方音的音韵特点。
    (6)有三个问题需要说明:1)朱翱反切中的“支思”韵,蒋冀聘(1997)指出“支脂之”三韵中用精系字作精系字的切下字,实际上是反切的改良,或者另有所本,并不能说明当时已经产生舌尖前元音。我们认为此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因此,朱翱反切中是否确实存在“支思”韵尚有商榷的余地。2)元与魂痕同用、元与仙先同用的例子在皖北诗人用韵中都有反映(谢友中,2006),储泰松认为这既体现了官韵的影响又体现出实际语音的变化趋势。我们认为朱翱反切中元与仙先混切反映的是当时的实际语音。3)“陌职”韵,蒋冀聘(1997)认为《朱翱反切考》中仅有8个“麦职混用”“昔职混用”的例字,而德韵未有一例与“陌麦昔锡”混用,因此不宜把职韵和陌麦昔韵合为一韵。
    (7)表中同行所列韵目以顿号相隔者各属“平水韵”(同于《广韵》独用同用例)一个韵部,如“鱼、虞模”各属“平水韵”两个韵部。
    (8)“筛”在《汉语方音字汇》山佳切,蟹开二平佳生。但是,另外又有疏夷切,止开三平脂生;所宜切,止开三平支生。本文把“筛”按蟹摄来处理。
    (9)我们根据日本院政时期——镰仓时期(相当于中国的唐宋时期)的文献资料中梗摄庚韵二等和耕韵的吴音音读判断其带有i介音,例如:“竞kjau”(沼本克明,1986:42)。文献资料更直接准确地记录了当时吴音、汉音的情况。因为个别字在《汉和大字典》中可以找到,在文献资料中却无法找到,但是从《汉和大字典》和文献材料中都有的字的吴音音读来看,二者均带有i介音,因此表6我们统一只参考《汉和大字典》,不会影响文章的论证,特在此说明。
    (10)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阳唐合流代表阳韵i介音消失。但现代江淮官话唐韵字都没有介音,如果认为阳唐合流代表唐韵增生i介音和阳韵合流的话,从音理上则无法解释为什么后来唐韵又失去i介音。王力所说的江宕合流从第5世纪便已开始,这应该是指北方通语的情况。江淮官话江宕合流至少在五代以后。
    (11)王力指出《切韵指南》把江韵分为开合两呼,“江、降”等字为开口,“窗、双”等字为合口。朱翱反切却是江类和双类混用,并且江类和双类都不和阳唐韵混用,所以把“江双”设为独立的一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