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不生根:上海皖南小三线人口迁移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Rootless Migration:A Case Study of Migration for the Shanghai and Sonthern Anhui Province Rear Basement Construction
  • 作者:陈熙 ; 徐有威
  • 英文作者:Chen Xi;Xu Youwei;
  • 关键词:上海后方基地 ; 皖南 ; 小三线建设 ; 移民
  • 英文关键词:Shanghai Rear Basement;;southern Anhui;;Little Third Front Construction;;migration
  • 中文刊名:SXYK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istorical Science
  • 机构:上海高校智库——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上海大学历史系;
  • 出版日期:2016-01-22 13:16
  • 出版单位:史学月刊
  • 年:2016
  • 期:No.424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小三线’建设资料的整理与研究”(13&ZD09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西南地区三线建设单位的社会文化变迁研究”(14XZS02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上海小三线建设研究”(2015M570320)
  • 语种:中文;
  • 页:SXYK201602010
  • 页数:13
  • CN:02
  • ISSN:41-1016/K
  • 分类号:108-120
摘要
小三线建设是以一线城市的工厂内迁方式展开的,工人和家属随厂内迁成为了小三线建设的重要部分。上海皖南小三线建设中七万余职工和家属经历了从城市被动员到山区,再从山区回调到城市的流转过程,形成这一时期特殊的人口迁移流。其中人口迁移与小三线建设工厂的转折兴衰密切相连,移民成为了观察小三线发展演变的一个切入口。研究认为,单纯依靠行政动员而牺牲经济利益的做法,使得小三线移民无法持久,尽管上海小三线职工和家属在皖南落地20余载,但却始终未能在当地生根。
        The Little Third Front Construction(LTFC)was carried out in the way of transferring the factories in the coastal areas into the interior,therefore,the migration of workers and their family dependents from east to west became a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More than 70 thousand of workers and family dependentsof Shanghai's LTFC which located at the mountainous area of southern Anhui,had been transferred from urban to rural,and then return cities one or two decades later.The process of migration which is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raise and decline of LTFC could become a very good perspectiveto observethe evolution of LTFC.This study shows that it's impossible to arrange the workers and family dependents in interior areas by the way relying solely on political mobilization and ignoring migrant's economic interests.Those migrants could't rooted into mountainous areas of southern Anhui even though most of them had been living there for more than two decades.
引文
1陈东林:《三线建设——备战时期的西部开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
    2陈东林:《从“吃穿用计划”到“战备计划”——“三五”计划指导思想的转变过程》,《当代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2期,第43~51 页;董宝训:《影响三线建设决策相关因素的历史透析》,《山东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第89~93页;等。
    3段伟:《甘肃天水三线建设初探》,《中国经济史研究》2012年第3期,第128~136页;徐有威、陈熙:《三线建设对中国工业经济及城市化的影响》,《当代中国史研究》2015年第4期,第81~92页。
    4李彩华:《三线建设调整改造的历史考察》,《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3期,第43~51页;陈东林:《走向市场经济的三线建设调整改造》,《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3期,第34~42页;段伟:《安徽宁国“小三线”企业改造与地方经济腾飞》,《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3期,第85~91页;徐有威、李云:《困境与回归:调整时期的上海小三线——以新光金属厂为中心》,《开发研究》2014年第6期,第152~155页。
    5刘建民:《河北“小三线”建设的回顾与评价》,《高校社科信息》2004年第1期,27~32页;钟健英:《六十年代福建的“小三线”建设》,《福建党史月刊》1998年第5期,第23~25页;谷桂秀:《闽北的小三线建设及其对当前经济建设的借鉴意义》,《福建党史月刊》2012年第21期,第29~31页。
    1许汝钟口述,徐有威主编:《口述上海——小三线建设》,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徐有威:《口述史和当代军事史研究——以上海小三线建设为例》,《军事历史研究》2012年第1期,第149~151页;徐有威:《刻不容缓地重视口述史,保存中国当代史不可再得的鲜活资料》,《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第154~155页;陈东林主编,徐有威、宋毅军副主编:《中国共产党与三线建设》,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年版;徐有威、陈东林编:《三线建设:在等待战争爆发的日子里》,《国家人文历史》2014年第18期,第44~73页;徐有威:《上海小三线口述史选编》(一),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史研究中心主编:《冷战国际史研究》第12辑,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年版,第253~282页;徐有威:《上海小三线口述史选编》(二),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史研究中心主编:《冷战国际史研究》第18辑,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年版,第267~304页;徐有威选编:《上海小三线报刊资料选编(1976~1987年)》,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史研究中心主编:《冷战国际史研究》第11辑,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年版,第215~267页;等。
    2段伟:《安徽宁国“小三线”企业改造与地方经济腾飞》,《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3期,第85~91页;《上海小三线建设在县域分布特点的历史地理考察——以安徽省宁国县为例》,韩国《中国史研究》2013年第82辑。
    3崔海霞:《上海小三线社会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大学2013年。
    4张秀莉:《皖南上海小三线职工的民生问题研究》,《安徽史学》2014年第6期,第145~153页;徐有威、李婷、吴静:《散落在皖南山区的海派文化》,李伦新等主编:《海派文化的创新发展和世界文明》,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71~186页。
    5徐有威、吴静:《危机与应对:上海小三线青年职工的婚姻生活——以八五钢厂为中心的考察》,《军事历史研究》2014年第4期,第34~43页。
    6《中共上海市宣传部关于备战的动员报告及宣传要点》(1965年7月14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A22-2-1288。
    710 11《上海市支援内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上海市工厂企业搬迁工作的情况报告》(1966年4月27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A38-1-394-2。
    8《上海市工业生产委员会关于上海五个厂迁往三线的工作报告》(1965年3月12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A38-1-343-98。
    9《中共上海市委工业生产委员会关于迁厂动员工作中各类职工思想特点的分析报告》(1965年2月26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A38-1-343-63。
    1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1958~1965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固定资产投资与建筑业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第499页。
    2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1958~1965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固定资产投资与建筑业卷》,第503页。
    3《关于支援内地建设的职工动员工作中若干具体政策的试行草案(内部掌握)》(1969年9月18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109-4-62-5。
    48《第一轻工业部关于搬迁4个单位去陕西的通知》(1966年10月8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A38-1-347-46。
    5《上海市后方基地管理局基建组关于后方小三线建设搬迁工作中若干问题请示报告》(1966年7月22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67-2-26。
    67《关于加强支援内地建设的几点意见的通知》(1970年6月1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154-6-116-29。
    9《关于加强支援内地建设的几点意见的通知》(1970年6月1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154-6-116-29。
    10《筹建上海后方印刷厂初步规划》,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246-1-342-1。
    11《上海良工阀门厂市委四清工作队关于坚持思想第一、放手发动群众、良工阀门厂支援自贡阀门厂思想政治工作几点做法的材料》(1965年),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A38-1-345-52。
    12《关于迁建工作会议情况简报(一)》(1965年9月11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A38-1-345-130。
    13《关于迁建工作会议情况简报(三)》(1965年9月12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A38-1-345-139。
    14《中共上海市委工业生产委员会关于迁厂动员工作中各类职工思想特点的分析报告》(1965年2月26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A38-1-343-63。
    15《关于迁建工作会议情况简报(二)》(1965年9月12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A38-1-345-135。
    16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1958~1965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固定资产投资与建筑业卷》,第502页。
    17《中共上海市委工业生产委员会关于迁厂动员工作中各类职工思想特点的分析报告》(1965年2月26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A38-1-343-63。
    1许汝钟口述,徐有威主编:《口述上海——小三线建设》,第332页。
    2《关于解决上海迁入徽州地区企事业单位户口粮食的几点意见》,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67-2-73。
    3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1958~1965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固定资产投资与建筑业卷》,第497页。
    456《中共上海市委关于转发支援内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访问内迁企业的情况简报〉的通知》(1966年4月8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A38-1-353-45
    7《关于后方建设劳动工资等方面问题的报告》(1968年6月27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246-1-190-62。
    1《关于后方建设搬迁工作中若干问题请示报告》(1966年7月22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67-2-26。
    2旌德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旌德县志(1978~2003)》,黄山书社2008年版,第315页。
    3《关于六八年分配去上海小三线工作的大专、中专、技校毕业生和新招收学徒工资待遇、生活津贴按当地标准执行的报告》(1969年9月27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246-1-211-61。
    4《关于上海小三线1970年基本建设计划的请示》(1970年4月29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246-1-342-248。
    5《关于上海小三线1970年基本建设计划的通知》(1970年6月9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103-4-228-106。
    6《关于安排上海小三线一九七一年基本建设计划的请示》(1971年4月22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246-1-406-1。
    7《后方小三线1971年常规兵器工业基本情况统计表》(1971年),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67-1-9。
    8《关于下达1972年小三线基建计划的通知》(1972年7月24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66-1-11-55。
    9《关于下达1973年小三线基建计划(明细项目)的通知》(1973年7月16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66-1-21-66。
    10《上海市劳动局革委会关于皖南后方企业吸收一部分征地农民的请示报告》(1970年10月17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127-3-119-18。
    11《上海市劳动局关于“八一二”指挥部需要安排征地农民的情况调查》(1970年11月10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127-3-119-30。
    12《八一二指挥部第四工区填报的1972年固定职工人数增减变动情况表》(1972年9月1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70-1-33-1。
    1《上海市劳动局关于“八一二”指挥部需要安排征地农民的情况调查》(1970年11月10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127-3119-30。
    258《上海市后方基地管理局1974年至1976年劳动工资年报表》(1974~1976年),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67-1-52。
    3《上海市后方仪表电讯工业公司申请劳动力及职工子女安排问题报告》(1975年),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70-2-82。
    4《关于动员12 500名代训学徒去后方小三线和原料基地工作的请示》(1975年9月23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127-3170-19。
    6《上海市后方基地管理局1979年劳动工资年报表》(1979年),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67-1-114。
    7《上海小三线情况汇报提纲》(1981年7月11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1-9-405。
    8《关于招收无去向代训艺徒工作小结》(1975年),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70-2-83。
    1《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解决上海在皖南小三线部分未婚青年职工的婚姻问题的意见》(1980年6月20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1-9-257-13。
    2《上海市后方基地管理局后方职工和家属人数年度统计表》(1976年12月22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67-2-282。
    3《中共上海市工业党委、经委、国防科工办对上海小三线调整的请示、报告》(1984年7月1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246-4-787。
    4《上海小三线情况汇报提纲》(1981年7月11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1-9-405。
    5《关于上海小三线调整中人员安置意见的请示的说明》(未刊稿)(1986年5月6日),转引自崔海霞:《上海小三线社会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大学2013年,第41页。
    6《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工业组关于生活用房建筑标准的批复》(1967年12月21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246-1-106-22。
    7《八一二指挥部关于调整后方工厂生活用房建筑标准的通知》(1970年2月28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154-6-116-26。
    8《关于后方小三线建设搬迁工作中若干问题请示报告》(1966年7月22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67-2-26。
    13《关于后方小三线体制和急需解决几个问题向市委请示报告,附件二之四关于职工生活用房问题的情况和意见》(1978年8月1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67-2-370。
    4《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解决上海在皖南小三线部分未婚青年职工的婚姻问题的意见》(1980年6月20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1-9-257-13。
    5《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解决上海小三线未婚青年职工婚姻问题的意见和本局贯彻意见及情况汇报》(1980年7月9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67-2-595。
    6《上海市劳动局关于小三线男青年婚姻问题修改意见》(1980年6月25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1-9-257。
    7《关于后方小三线体制和急需解决几个问题向市委请示报告,附件二之十九关于后方30岁以上职工的婚姻问题》(1978年8月1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67-2-370。
    8《关于解决本厂大批男青年对象问题的报告》,上海八五钢厂编:《上海八五钢厂大事记》(未刊稿),1987年,第47页。
    9上海八五钢厂编:《上海八五钢厂大事记》(未刊稿),第144页。
    10曹晓波:《满腔热情做红娘皖南迎来好姑娘——后方基地成立二十四个婚姻介绍所》,《新民晚报》,1982年2月1日,第1版;《八五钢厂团委启事为我厂男青年寻找对象》,《青年报》,1980年10月10日,第3版。
    11史志定:《后方基地三千青工喜结良缘》,《上海工运》,1983年2月25日,第2~3版夹缝。
    16《关于上海市在我省进行三线建设人员口粮供应问题的通知》(1969年11月10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135-4-178-26。
    27《上海市革命委员会财贸组关于615所、573厂、大屯煤矿、金山石化总厂、上海小三线、上海后方基地等商品价格、供应问题的请示及中共上海市委批复》(1974年11月21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248-2-683。
    3上海市后方基地管理局党史编写组:《上海小三线党史》(未刊稿),1988年,第53页。
    4蒋美珍访谈记录(蒋时为上海后方基地长江医院司机),时间:2014年6月10日,地点:上海峨山路蒋美珍办公室,采访人:胡静。
    5《关于解决上海迁入徽州地区企事业单位户口粮食的几点意见》(1968年12月29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67-2-73。
    8《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后方基地商品供应问题的意见》(1975年6月4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109-4-459-82。
    9《中共上海市国防工业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召开小三线上海市人民代表座谈会的会议纪要》(1982年4月5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1-9-837-10。
    10《上海市后方基地管理局办公室基地党委关于后方小三线体制和急需解决几个问题向市委请示报告》(1978年6月),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67-2-370
    11《上海市革命委员会财贸组关于商品供应措施和“小三线”职工供应等问题的请示、通知及市委的批复》(1971年6月6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248-2-340。
    1上海八五钢厂编:《上海八五钢厂大事记》(未刊稿),第4页。
    2上海市后方基地管理局党史编写组:《上海小三线党史》(未刊稿),1988年,第50页。
    3洪明来访谈记录(洪原系原龙岗村村支部书记),采访时间:2012年5月21日,地点:安徽省东至县香隅镇龙岗村,采访人:胡静。
    4《上海小三线情况汇报提纲》(1981年7月11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1-9-405。
    5上海市后方基地管理局党史编写组:《上海小三线党史》(未刊稿),第60~61页。
    6《国务院国防工办关于调整各省、市、自治区小三线军工厂的报告》(1981年4月6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1-8-178-26。
    7《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上海市小三线军工厂调整的意见》(1980年12月12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1-8-76-155。
    8《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本市小三线军工厂的通知》(1981年11月3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1-8-178-26。
    9许汝钟口述,徐有威主编:《口述上海——小三线建设》,第147页。
    10《中共上海市工业党委、经委、国防科工办对上海小三线调整的请示、报告》(1984年7月1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246-4787。
    1上海八五钢厂编:《上海八五钢厂大事记》(未刊稿),第106页。
    2《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后方青年中弃工经商问题严重》(1979年12月31日),上海市后方基地管理局党委办公室编:《后方动态》(29期),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67-2-436。
    3《上海市人事局、上海市劳动局关于支援大小三线建设职工调沪问题的报告》(1980年5月26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127-6-90。
    4《上海市后方基地管理局关于试行竣工三线进山工作津贴请示和市劳委的批复》(1980年9月),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67-2-599。
    5《余琳、席炳午、张梦莹关于巩固和提高小三线的工作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的汇报》(1980年4月19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1-9-194-51。
    67许汝钟口述,徐有威主编:《口述上海——小三线建设》,第43、170页。
    8《中共上海市工业党委、经委、国防科工办对上海小三线调整的请示、报告》(1984年7月1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246-4-787。
    9王德敏(时任上海市常务副市长朱宗葆秘书):《1985年安徽上海小三线调研日记》(未刊稿)。
    10上海市后方基地管理局党史编写组:《上海小三线党史》(未刊稿),第107页。
    1当代上海研究所编:《当代上海大事记》,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版,第372页。
    2《关于上海在皖南小三线交接工作结束的报告》(1988年8月20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67-1-316。
    3上海市后方基地管理局党史编写组:《上海小三线党史》(未刊稿),第110~111页。
    4《上海市后方基地管理局1990年工作回顾和1991年工作打算》(1991年1月10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号:B67-1-313。
    5许汝钟口述,徐有威主编:《口述上海——小三线建设》,第59页。
    6如贵池钢厂在一份征地报告中称,贵池钢厂职工和家属过万人,请求征用梅街大队420亩的毛草山、林山等用于建设“五·七农场”,自行种植蔬菜,以弥补副食品供应不足的问题,目的是“使广大职工和家属扎根三线”[《关于征、拨土地申请书、协议书》(1976年2月29日),安徽贵池县档案馆藏,档号:15-90]。
    1 2许汝钟口述,徐有威主编:《口述上海——小三线建设》,第139、31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