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庭阶层流动的社会冲突影响因素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Study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n Social Conflicts Based on Family Class Mobility
  • 作者:梁枫 ; 任荣明
  • 英文作者:LIANG Feng;REN Rong-ming;Antai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 关键词:家庭阶层流动 ; 社会冲突 ; 群体性事件
  • 英文关键词:family class mobility;;social conflicts;;group events
  • 中文刊名:SHJX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 出版日期:2017-01-25
  • 出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7
  • 期:v.25;No.113
  •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群体行为涌现机理及风险辨识研究”(11&ZD174)
  • 语种:中文;
  • 页:SHJX201701011
  • 页数:10
  • CN:01
  • ISSN:31-1778/C
  • 分类号:98-107
摘要
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的数据,实证研究家庭阶层流动下各种因素对社会冲突的影响。发现,样本受到的政府不公正对待、政治参与、环境关注、时事关注与其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概率呈现显著正相关,而幸福感和收入公平的影响不显著。家庭阶层未向上流动的样本受到政府不公正对待后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概率更高,家庭阶层向上流动样本的政治参与、时事关注对其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影响更大,而环境关注对于两组样本的影响基本相同。因此在社会流动背景下,社会稳定工作的重点应是家庭阶层未向上流动的群体,针对家庭阶层向上流动的群体,应提供更多的社会管理和政治参与机会。
        The data of 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2010)are us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factors on social conflict based on family class mobility.It is found that government inequity,political participation,environment concern,and current affair attention have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probability of participation in group event,while happiness and income equality have no influence.People whose family classes are lower are more likely to participate in group events.Political participation,current affair attention have more influence on the group of people whose family classes are higher compared to their opponents,while environment concern has an equal influence on both groups.Therefore,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people whose family classes are lower.However,more opportunities of social management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should be provided for those whose family classes are higher,as far as the work of social stability is concerned.
引文
(1)唐世平:《社会流动、地位市场与经济增长》,《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第85-97页。
    (2)程启军:《阶层间封闭性强化:中国社会阶层流动的新趋势》,《学术交流》2010年第1期:第118-122页。
    (3)张翼:《中国城市社会阶层冲突意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第115-129页。
    (4)OsellaFlippo,Osella Caroline.,Social mobility in Kerala:modernity and identity in conflict,Pluto Press,2000.
    (5)Ralf Dahrendorf,“Toward a Theory of Social Conflict,”The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1958,2(2):pp.170-183.
    (6)宋丽娜,Simon Appleton:《对中国当前城市社会稳定性的实证研究》,《经济学(季刊)》2007年第4期:第1339-1358页。
    (7)张翼:《当前中国中产阶级的政治态度》,《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第117-131页。
    (8)张书维,王二平,周洁:《相对剥夺与相对满意:群体性事件的动因分析》,《公共管理学报》2010年第3期:第95-102页。
    (9)贾留战,马红宇,郭永玉:《群体性事件的认知与情绪整合模型》,《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第77-83页。
    (10)李保臣,李德江:《生活满意感、政府满意度与群体性事件的关系探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第90-95页。
    (11)Appleton S.,Song L.,“Life satisfaction in urban China:components and determinants,”World Development,2008,36(11):pp.2325-2346.
    (12)Knight J.,“The economic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social instability in China,”China Economic Review,2013,25(1):pp.17-26.
    (13)Richard Centers.,Psychology of Social Class:A Study of Class Consciousness,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49.
    (14)张翼:《中国城市社会阶层冲突意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第115-129页。
    (15)张翼:《当前中国中产阶级的政治态度》,《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第117-131页。
    (16)朱诚:《不平等、社会冲突与群体性事件的经济学分析》,《浙江学刊》2014年第2期:第179-186页。
    (17)Maslow A.H.,“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Psychological Review,1943,50(4):pp.370.
    (18)张翼:《中国城市社会阶层冲突意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第115-129页。
    (19)胡鞍钢,王磊:《中国转型期的社会不稳定与社会治理》,《国情报告(第八卷2005年(下))》,2012年。
    (20)中国社会科学院:《2014年社会蓝皮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
    (21)周佳子:《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研究》,苏州大学,2010年。
    (22)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
    (23)张翼:《中国城市社会阶层冲突意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第115-129页。
    (24)李保臣,李德江:《生活满意感、政府满意度与群体性事件的关系探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第90-95页。
    (25)李路路,唐丽娜,秦广强:《患不均,更患不公---转型期的“公平感”与“冲突感”》,《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第80-90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