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礼》的特质——基于社会教化的视角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Characteristic of Zhu Zi’s Family Rites(Zhu Zi Jia Li)
  • 作者:周元侠
  • 英文作者:Zhou Yuanxia;
  • 关键词:家礼 ; 社会教化 ; 民间通用礼 ; 祠堂 ; 宗法
  • 中文刊名:ZZXS
  • 英文刊名: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 机构:福建社科院哲学所;
  • 出版日期:2019-01-25
  • 出版单位:中国哲学史
  • 年:2019
  • 期:No.105
  • 语种:中文;
  • 页:ZZXS201901015
  • 页数:8
  • CN:01
  • ISSN:11-3042/B
  • 分类号:72-79
摘要
本文从三方面概括了朱子《家礼》的特质:第一,《家礼》按照"礼有本有文"的原则,系统地规定了"家日用"之通礼,突出了"纪纲人道之始终"的冠婚丧祭之礼,从而将作为"天理之节文"的"礼"广泛贯彻到百姓日用常行之中,最终实现了化民成俗的目标;第二,《家礼》遵循"礼者履也"的基本理念,制定简便易行的家庭(族)礼仪,使之能够普及到社会底层,成为影响至今的民间通用礼;第三,《家礼》借鉴宋儒对家庙以及宗法制度的构想,创造性地改造了原有的"祠堂"概念,通过设定宗子在"家礼"中的核心地位,从而发挥宗法制度在维护家族秩序中的作用。历史证明,祠堂及其宗法体系在后世的运用中确实发挥了敬宗收族、凝聚家族力量的重大作用。
        
引文
(1)吾妻重二:《〈家礼〉的刊刻与版本——到〈性理大全〉为止》,《朱熹〈家礼〉实证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75页。
    (2)详见吾妻重二:《〈家礼〉的刊刻与版本——到〈性理大全〉为止》,《朱熹〈家礼〉实证研究》,第76-94页。
    (3)关于《家礼》与朱子的关系,本文赞同吾妻重二的观点,即“《家礼》乃是朱熹的一部尚未定稿作品,作为稿本而在世上流传,久而久之它就被认定为定稿。”见《朱熹〈家礼〉实证研究》,第75页。
    (4)详见杨志刚:《明清时代朱子〈家礼〉的普及和传播》,《经学研究集刊》2010年第9期,第40-46页。
    (5)束景南:《朱子大传》,福建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306页。
    (6)王美华:《家礼与国礼之间:〈朱子家礼〉的时代意义探析》,《史学集刊》2015年第1期。
    (7)杨志刚:《〈朱子家礼〉:民间通用礼》,《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4年第4期。
    (8)详见吾妻重二:《宋代的家庙与祖先祭祀》,《朱熹〈家礼〉实证研究》,第116页。
    (9)关于祠堂、影堂、家庙、祭堂等概念在宋代的具体演变,可参照陆敏珍:《重写世界:宋人从家庙到祠堂的构想》,《浙江学刊》2017年第3期。
    (10)吾妻重二:《宋代的家庙与祖先祭祀》,《朱熹〈家礼〉实证研究》,第141页。
    (11)转引自《朱子全书》第七册,《〈家礼〉·校点说明》,第857页。
    (12)杨志刚:《〈朱子家礼〉:民间通用礼》,《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4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