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华简《心是谓中》看战国儒家心性观的演变——兼论战国诸子思想的杂糅与交融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朱君杰
  • 关键词:清华简 ; 《心是谓中》 ; 儒家 ; 心性观 ; 演变 ; 诸子思想
  • 中文刊名:HSKX
  • 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 机构:上海大学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6-15
  • 出版单位:广西社会科学
  • 年:2019
  • 期:No.288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历史学研究”(18ZDA17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出土文献的古书成书及古书体例研究”(17CZS001)
  • 语种:中文;
  • 页:HSKX201906021
  • 页数:6
  • CN:06
  • ISSN:45-1185/C
  • 分类号:138-143
摘要
清华简第八辑中有《心是谓中》一篇,其中多处提到了"心""情""体"等重要观念,涉及"心"对于肢体和感官的统摄作用,以及"心"对事物的认知作用等重要内容,这些观念在《孟子》中已经有所涉及,与《管子》和上博简《凡物流形》、郭店楚简《性自命出》所言也颇有相似之处。这些观念到了《荀子》中又有进一步的丰富和阐发。通过对于文献的梳理,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简文《心是谓中》一篇对儒家孟子以来心性观的阐发,并为荀子心性观的先声。而且,其中杂糅的道法刑名诸家学说,则反映了战国诸子思想的杂糅与相互交融。
        
引文
[1][2][8]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李学勤.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捌)[M].上海:中西书局,2018:149;149;149.
    [3]王锴.美善相乐:生命哲学视域下的荀子乐论精神[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25-131.
    [4]刘延福.论荀子与儒家文质观的情感转向[J]江西社会科学,2013(10):84-88.
    [5]焦循.孟子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7:897.
    [6]朱熹四书或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59.
    [7]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63.
    [9]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李学勤.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M].上海:中西书局,2010:3.
    [10][11]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36;137.
    [12]张茂泽.《性自命出》篇心性论大不同于“中庸”说[J].人文杂志,2000(3):111-115.
    [13][14]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9:487;487.
    [15]陈来.《孔子·孟子·荀子》先秦儒家学讲稿[M].北京:三联书店,2017:244.
    [16][17]朱光潜.乐的精神与礼的精神--儒家思想系统的基础[G]//贺麟.儒家思想新论,民国丛书:第四编第二册(影印版).上海:上海书店据正中书局,1948:48;51.
    [18]刘节.管子中所见之宋钘一派学说[G]//古史考存.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238-258.
    [19]宋钘尹文遗著考[M]//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547-572.
    [20]李学勤.《管子·心术》等篇的再考察[J].管子学刊,1991(1):12-16.
    [21]白奚.稷下学研究--中国古代的思想自由与百家争鸣[M].北京:三联书店,1998:187-214.
    [22]杨儒宾.儒家身体观[M].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所”,2004:211-212.
    [23]陈鼓应.管子四篇诠释:稷下道家代表作解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16.
    [24]匡钊,张学智.《管子》“四篇”中的心论与心术[J].文史哲,2012(3):81-91.
    [25]陈鼓应.管子四篇诠释:稷下道家代表作解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35.
    [26][27][28][29]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83;282;284;284.
    [30]任林蜜.先秦道家视野下的《凡物流形》哲学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56-67.
    [31]王中江.《凡物流形》的宇宙观、自然观和政治哲学--围绕“一”而展开的探究并兼及学派归属[J].哲学研究,2009(6):48-57.
    [32]王中江.早期道家“一”的思想的展开及其形态[J].哲学研究,2017(7):51-60.
    [33]李锐.上博简《凡物流形》的思想主旨与学派归属[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69-76.
    [34][35]陆建华.荀子礼学研究·序一[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8;8.
    (1)转引自焦循《孟子正义》,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897页。
    (1)参见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捌)》,中西书局2018年版,第149页。其中“逸”字,“沉”字,参见黄德宽《释新出战国楚简中的“湛”字》,载于《中山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
    (1)参见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中西书局2016年版,第111页。参照释文,与原文略有出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