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扶阳”法则与心脏康复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李海霞
  • 关键词:心脏康复 ; 胸痹 ; 扶阳 ; 未病先防 ; 已病防传
  • 中文刊名:ZYYY
  •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 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 出版日期:2017-04-25
  • 出版单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年:2017
  • 期:v.15
  •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303132);; 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No.Z070803);; 中药量效关系的自适应设计—贝叶斯预测模型预测研究(No.Z0254)
  • 语种:中文;
  • 页:ZYYY201708036
  • 页数:4
  • CN:08
  • ISSN:14-1312/R
  • 分类号:119-122
摘要
心脏康复以扶阳为纲,胸痹的病机是阳微阴弦,因此心脏疾病治疗以扶阳为主,从扶阳思想渊源《周易》的阳主阴从开始,谈到卦象对扶阳的重要性: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并且论述阳气的运动为圆运动,人体的阳气就是心脏的阳气,因此扶阳对心脏功能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从《内经》及其他医家对心脏疾病扶阳认识进行论述,并讲述扶阳观点在心脏康复的具体运用:在养生方面应顺"四时"护阳气;用扶阳法则治疗冠心病;姜附桂扶脏腑之阳治疗心衰;运动能生阳;导引(气功)也是心脏康复的扶阳要药;同时论述其他中医外治法的作用。中医是一门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医学,因此,在阳气未衰之前,未病先防,通过运动或气功保持人体的阳气不衰,已经得病之后,根据阳气虚衰程度运用心脏康复进行治疗,达到阴阳平衡目的,保证身体的健康。总而言之,心为阳中之阳,心脏受损代表阳气的损伤,病情越重,阳气损伤越严重,因此应该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进行扶阳。
        
引文
[1]毕颖斐,毛静远,郑颖,等.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发展现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4):1616-1618.
    [2]杨环,高积慧.中医心脏康复新模式初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6):80-81.
    [3]高积慧,江建锋.关于构建中医心脏康复单元的思考[J].新中医,2016,48(2):3-5.
    [4]张浩.《内经》阳气理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
    [5]唐农,毛德文,刘力红,等.浅谈“扶阳”的内涵与现代拓展[J].中医药通报,2014,13(5):37-39.
    [6]宇天泰.《伤寒论》扶阳思想探讨[J].中医药通报,2013,12(4):12-15.
    [7]金杰,黎鹤雷,陈海燕.“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之我见[J].中医学报,2016,31(6):812-814.
    [8]宋科.“火神派”创始人郑钦安临证学术思想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
    [9]汤煜媛.从圆运动角度探讨郑钦安之阴火与李东垣之阴火的关系[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7):89-91.
    [10]滕佳林,韩涛.辛甘扶阳的配伍意义与方剂举隅[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9(19):270-272.
    [11]滕佳林.辛甘扶阳的配伍意义与方剂举隅[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10(5):270-272.
    [12]司徒淳羽,刘敏.《伤寒论》中扶阳思想及姜附桂配伍规律探讨[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13]李东红,高爽,张玮,等.“动则生阳”理论指导青少年颈型颈椎病的治疗[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2):313-315.
    [14]崔文欣.心脏康复中运动处方的制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5):38-40.
    [15]卜庆锋,焦殿雷,吴焕卿.适度运动对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12):1414-1416.
    [16]陈琦玲,胡大一.建立双心医学三道干预防线[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6):3134-3136.
    [17]胜利,胡大一.综合医院如何识别精神疾患—以双心门诊服务为例[J].医学与哲学(B),2012,33(11):1-3;79.
    [18]张润峰,胡大一,高文根,等.双心诊疗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5):15-17.
    [19]胡大一.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障碍的综合管理—“双心医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5):2-3.
    [20]郑志坚.“益气”、“补阳”在气功治疗糖尿病中的理法探讨[A].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第二届糖尿病(消渴病)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1996:2.
    [21]梁武健,方显明.心脏疾病中医康复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12):163-165.
    [22]张浩,张六通.《内经》阳气理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11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