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泊羊与小尾寒羊繁殖性能及杂交效果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nalysis of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and crossbreeding efficiency of Hanper mutton sheep and small-taied Han sheep
  • 作者:要笑蕾 ; 陈晓勇 ; 孙洪新 ; 臧胜芹 ; 杨凌 ; 贾敬亮 ; 敦伟涛
  • 英文作者:Yao Xiaolei;
  • 关键词:寒泊羊 ; 小尾寒羊 ; 胎产羔数 ; 产羔间隔 ; 初生质量 ; 断奶质量
  • 中文刊名:JSNY
  • 英文刊名: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 机构: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河北工程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河北省衡水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 出版日期:2019-03-08 15:31
  • 出版单位:江苏农业科学
  • 年:2019
  • 期:v.47
  • 基金:河北省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项目(编号:171501002A)
  • 语种:中文;
  • 页:JSNY201904032
  • 页数:3
  • CN:04
  • ISSN:32-1214/S
  • 分类号:139-141
摘要
为研究小尾寒羊和寒泊羊的繁殖性能,以及2个品种及其杂交F_1后代的生产性能,进行了寒泊羊与小尾寒羊的杂交。统计分析了寒泊羊和小尾寒羊的胎产羔数、产羔间隔和全年产羔母羊产羔月份比例,同时开展了寒泊羊为父本、小尾寒羊为母本经济杂交效果分析,比较了寒泊羊、小尾寒羊与杂交F_1代的初生质量、2月龄断奶质量和5月龄体质量。结果显示,小尾寒羊与寒泊羊平均胎产羔数分别为2.14、1.81只,产羔间隔平均为248、298 d,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杂交F_1代羔羊初生质量与寒泊羊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2月龄断奶质量和5月龄体质量方面与寒泊羊和小尾寒羊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寒泊羊繁殖性能有待进一步选育提高,寒泊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后代初生质量优势不明显,但在早期增质量有所提高,后期增质量和出肉率等肉用性能有待进一步观察。
        
引文
[1]曹晓波,张燕. 昭乌达肉羊繁殖性能的研究[J]. 当代畜牧,2015(24):50-52.
    [2]景炜,蒲雪松,卞欣欣,等. 日粮不同能量和蛋白水平对多浪羊繁殖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 中国草食动物,2010,30(5):21-25.
    [3]陈晓勇,孙洪新,刘彦斌,等. 某规模舍饲羊场小尾寒羊繁殖性能分析[J]. 畜牧与兽医,2016,48(4):63-65.
    [4]汤继顺,朱德建,陈胜,等. 澳洲白绵羊与小尾寒羊杂交F1代生产性能分析[J]. 畜牧与兽医,2016,48(9):58-61.
    [5]陈晓勇,敦伟涛,孙洪新,等. 肉用绵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后代繁殖规律及性能研究[J]. 畜牧与兽医,2012,44(4):46-48.
    [6]楚惠民,王富国,宫本芝,等. 小尾寒羊繁殖性能试验研究[J]. 畜牧与兽医,2015,47(8):46-48.
    [7]周蕾. 内蒙古白绒山羊产羔效应的遗传研究[D]. 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
    [8]梁瑞圆,孙洪新,蒋桂娥,等. 寒泊羊与本地绵羊杂交F1代初生质量和产羔率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7,45(21):180-182.
    [9]陈晓勇,孙洪新,敦伟涛. 寒泊肉羊繁殖性能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6):3296-3302.
    [10]白俊艳,庞有志,宋世贺. 公羊和胎次对大尾寒羊产羔数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07,36(10):102-104.
    [11]孙国范. 提高绵羊产羔率和多胎性能的技术措施[J]. 黑龙江畜牧兽医,1988(9):24-25.
    [12]来得财. 高寒地区不同杂交品种羊产肉性能及肉品质分析[J]. 畜牧与兽医,2012,44(4):48-50.
    [13]敦伟涛,陈晓勇,田树军,等. 杜泊绵羊与小尾寒羊杂交自群繁育后代生产性能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11,26(增刊1):48-51.
    [14]黄锡霞,巴德娃木·道别克,张亚军,等. 影响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羔羊初生重的非遗传因素分析[J]. 新疆农业科学,2010(10):2027-2030.
    [15]张文生. 影响绒山羊初生重和断奶重的固定效应分析[J]. 中国畜牧杂志,1995(1):40-4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