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未来”:论历史转折中的《小灵通漫游未来》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Manufacturing the “Future”: On Little Smart Rambles into the Future at the Turning Point of History
  • 作者:李静
  • 英文作者:Li Jing;
  • 中文刊名:WAVE
  • 英文刊名: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 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8-11-24
  • 出版单位:文艺理论与批评
  • 年:2018
  • 期:No.194
  • 语种:中文;
  • 页:WAVE201806006
  • 页数:17
  • CN:06
  • ISSN:11-1581/J
  • 分类号:48-64
摘要
<正>著名作家叶永烈创作的《小灵通漫游未来》是"文革"结束后第一部正式出版的科幻小说,1978年8月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后,在中国大陆风行一时。据叶永烈统计,"不光是上海的少年儿童出版社大量印制,许多省的少年儿童出版社也纷纷租型印刷,使这本书一下子印了150万册,成了当时的畅销书。这本书还被改编为三种版本的《小灵通漫游未来》连环画,连环画的总印数也达到150万册。所以,《小灵通漫游未来》的总印数,达到
        
引文
1叶永烈:《写在〈小灵通漫游未来〉之后》,《新闻出版交流》,2003年第4期。
    2 李宁:《难忘“小灵通”——写在〈小灵通漫游未来〉出版25周年之际》,《科学时报》,2003年7月10日。
    3 参见《〈小灵通漫游未来〉:它是未来世界的“清明上河图”》,南方都市报编著:《变迁——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化生态备忘录》,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148-157页。
    4侯大伟、杨枫主编:《追梦人:四川科幻口述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44页。
    5叶永烈:《〈小灵通漫游未来〉创作历程》,叶永烈:《小灵通漫游未来》,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第357页。着重号为笔者所加。
    6 同上,第360页。
    7叶永烈:《〈小灵通漫游未来〉创作历程》,《小灵通漫游未来》,第359页。
    8 郭沫若:《题辞》,《科学家谈21世纪》,少年儿童出版社,1959年。着重号为笔者所加。
    9毛泽东在《经济建设是科学,要老老实实学习(一九五九年六月十一日)》一文中指出,从1958年8月起,中共才开始真正认真进行经济建设,主要的目标是向地球开战,改造自然界(《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72页)。1959年的毛泽东虽然也认可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但实际上更加肯定掌握客观规律后所发挥出的主观能动性。而等到发表《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九六二年一月三十日)》时,情况就有了明显变化。毛泽东指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必须从实践出发,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较少的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从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到逐步地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从而获得自由,在认识上出现一个飞跃,到达自由王国。”(《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00页)在这篇讲话中,毛泽东还坦承自己在生产关系方面的知识较多,在生产力方面的知识较少。1960年代初,毛泽东曾倡导技术革命,不过在1960年代中后期又将主要精力转向了“文化革命”。
    10 比如,迟叔昌的《旅行在1979年的海陆空》(1957)里的现代交通工具、郭以实的《科学世界旅行记》(1958)中的新兴都市“太阳城”等元素,都在《小灵通漫游未来》中有所呈现。而用梦境来表现未来技术,也是“十七年”科幻作品中常见的文本形式。
    11着重号为笔者所加。
    12《大跃进时代领导们设想的2000年的上海》,《学习博览》,2011年第5期。着重号为笔者所加。
    13郑文光:《共产主义畅想曲》,《中国青年》,1958年第23期。着重号为笔者所加。这篇小说没有最终完成,郑文光解释说,这是因为与“大跃进”的设想相比,他的幻想算不上什么,于是便搁笔了。类似的现象,在当时还有不少。郭沫若就曾感慨,诗人的想象力已经赶不上“大跃进”的发展速度。
    14在全国“大跃进”的形势下,原本准备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修建的十三陵水库提前上马。十三陵水库兴建于1958年1月21日,主体工程于同年6月11日建成。这一工程原本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但由于采用了边勘测、边计划、边施工的“革命方法”,再加之首都群众齐心协力的义务劳动,于是仅用了一百六十余天便完成了主体部分。据《人民日报》1958年7月2日发表的社论《首都人民大跃进的标志》介绍:“4月份以后,平均每天有十万人参加义务劳动,其中有机关干部、解放军官兵、工人和农民、商业工作人员、中等以上学校师生。”因此,十三陵水库也被称作是一所共产主义的劳动大学,体现了共产主义相互支援、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的大协作精神,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模范。
    15 具体参见黎之彦:《话剧〈十三陵水库畅想曲〉创作纪实》,《田汉创作侧记》,四川文艺出版社,1994年,第118-129页。
    16朱艺祖:《怎样展望共产主义的明天?——电影〈十三陵水库畅想曲〉观后》,《文艺报》,1958年第19期。
    17 金山:《电影〈十三陵水库畅想曲〉的拍摄》,《大众电影》,1958年第21期。
    18 陈刚:《应该写出人们的共产主义精神品质》,《文艺报》,1958年第22期。
    19丁浪:《畅想和人》,《文艺报》,1958年第22期。
    20 在后革命时代,物质利益成为维系社会主义合法性的主要动力所在,随之而来的,是物质利益对人的规定性越来越强。这虽然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更为凸显的现象,但其与前一时期的连续性也值得关注。
    21 关越:《怎样评价〈十三陵水库畅想曲〉》,《文艺报》,1958年第24期。
    22 刘鸿仁:《问题在哪里?》,《文艺报》,1958年第22期。
    23 王绍猷:《不要吹毛求疵》,《文艺报》,1958年第24期。
    24谢玲:《“小灵通的爸爸”叶永烈》,《阅读》,2014年第5期。
    25 《小灵通三游未来》,《小灵通漫游未来》,少年儿童出版社,2017年,第165页。
    26 同上,第181页。
    27 同上,第210页。
    28梁鸿:《明天的人将是争取美好未来的人》,《文艺报》,1958年第24期。
    29黎之彦:《话剧〈十三陵水库畅想曲〉创作纪实》,《田汉创作侧记》,第120-121页。着重号为笔者所加。
    30 叶永烈:《小灵通漫游未来》,少年儿童出版社,2017年,第53-55页。着重号为笔者所加。
    31叶永烈:《小灵通三游未来》,见《小灵通漫游未来》,第229页。
    32 同上,第228页。李大钊语出自《“今”》,《新青年》第四卷第四号(1918年4月)。
    33 参见王汎森:《中国近代思想中的“未来”》,《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第277 -306页。
    34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胡适文集》(第5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508页。着重号为笔者所加。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