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学与民族语文学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Chinese Literature vs Ethnic Philology
  • 作者:朱寿桐
  • 英文作者:ZHU Shou-tong;
  • 关键词:汉语文学 ; 汉语新文学 ; 民族文学 ; 民族语文学
  • 英文关键词:Chinese literature;;New Chinese Literature;;national literature;;ethnic philology
  • 中文刊名:SDSD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机构:澳门大学中文系;
  • 出版日期:2018-06-25
  • 出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8
  • 期:No.242
  • 语种:中文;
  • 页:SDSD201803011
  • 页数:8
  • CN:03
  • ISSN:11-3188/C
  • 分类号:106-113
摘要
汉语文学是以文学语言为主要分类标志的文学形态,与其相对的少数民族文学则也可以以语言为聚焦点被定义为民族语文学。显然,民族语文学是民族文学的一部分,但是其最主要和最关键的部分。民族语文学的提出可以为民族文学研究的深入和专门化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同时,也有利于在社会民族和谐新常态下民族文学的发展,以及与汉语文学共荣局面的建构。
        Chinese literature is literature written in Chinese,as opposed to ethnic literature written in a variety of ethnic languages. Obviously,ethnic philology is part of China 's ethnic literature,and a most important and crucial part at that. The emergence of ethnic philology facilitates the deepening and professionalization of research on ethnic literature,bringing forth the development and flourishing of Chinese literary studies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harmony of China's various nationalities.
引文
(1)在少数民族文学文化研究中,人们已经习惯于将相对于汉民族的“少数民族”略称为“民族”,如罗平先:《民族语文教学与民族发展繁荣之我见》,《贵州民族研究》,1989年第1期。
    (2)参见俞平伯:《李白的姓氏籍贯种族的问题》,《文学研究》,1957年第2期;麦朝枢:《关于“李白的姓氏籍贯种族的问题”》,《文学遗产》,1958年第6期。
    (1)我国各少数民族约使用30种文字,而历史较为悠久的文字则只有10种。参见李锦芳:《论中国少数民族拥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权力》,《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第2期。
    (1)时曙晖:《试论王蒙的西部小说与维吾尔文化》,《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1)参见[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
    (1)汪春、谭美玲:《澳门土生文学作品选》,澳门:澳门大学出版中心,2001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