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朝士论困局与明末政治文化解析——以对温体仁的评价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Predicament of Scholar-officials' Remarks in the Reign of Emperor Chongzhen( 崇祯)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Political Culture in Ming Dynasty: Taking Example of the Comments on Wen Tiren( 温体仁)
  • 作者:李文玉
  • 英文作者:LI Wen-yu;Department of Chinese History,School of the Humanities,Jilin University;
  • 关键词:崇祯帝 ; 温体仁 ; 士论 ; 政治文化
  • 英文关键词:Emperor Chongzhen;;Wen Tiren(温体仁);;scholar-officials' remarks;;political culture
  • 中文刊名:SHXZ
  • 英文刊名:Collected Papers of History Studies
  • 机构: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系;
  • 出版日期:2019-03-01
  • 出版单位:史学集刊
  • 年:2019
  • 期:No.181
  •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十批特别资助项目“‘崇祯五十相’与明末中枢政治生态研究”(2017T100200);;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晚明国家中枢政治的演变与政治生态研究”(2018BS79);; 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项目“晚明国家中枢政治的演变与政治生态研究”(JJKH20190222SK)
  • 语种:中文;
  • 页:SHXZ201902007
  • 页数:11
  • CN:02
  • ISSN:22-1064/K
  • 分类号:64-74
摘要
明末,阁臣温体仁曾长期独得崇祯帝的信赖与任用,而与其顺遂仕途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朝野上下对其旷日持久的弹劾与抨击。崇祯君臣之间产生了持久的意见反差与话语对抗,这构成明末一种独特的政治文化现象。士大夫话语权通过广泛议政和会推选官得以高涨,而党争因素的时隐若现,又使得士人动机和立场受到质疑,崇祯帝着意压制乃至排斥士论。在强势振作的皇帝威势之下,崇祯朝士论虽喧嚣不止,却于朝政影响乏力,这一困局反映出明朝末年皇权专制绝对性与士大夫政治话语之间的对抗态势。
        In the reign of emperor Chongzhen( 崇祯),Wen Tiren( 温体仁) got trust and appointment from the emperor for a long time. However,in stark contrast to his successful political career,various government officials criticized and impeached him continuously,which constitutes a unique political cultural phenomenon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The voice of scholar-officials was strengthened through their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huitui( 会推,to select officials by recommendation) system,yet because of the looming partisanship,the motive and the standpoint of scholar-officials had been questioned,emperor Chongzhen intentionally suppressed and even rejected the remarks of the scholars. Under the mighty power of the emperor,the scholar-officials had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in spite of their obstreperous discussion on the state affairs. This predicament reflects confront between the autocratic imperial power and the political discourse of scholar-officials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引文
(1)吕士朋先生撰文梳理了温体仁攻讦钱谦益事件的过程,并指出此事件对东林内阁构成严重打击,参见吕士朋:《崇祯初年钱谦益事件与东林内阁的瓦解》,《明代研究》,2011年第16期。谢国桢先生把崇祯时期的内阁政治分为五个阶段,前两个阶段分别为温体仁、周延儒合作时期,温体仁专政时期;又从横向上将五十位辅臣分为三个系统,即东林党、周延儒一派与温体仁一派,可见温体仁在整个崇祯朝政治中的影响,参见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61、80页。然而以上研究多停留在对温体仁作为的描述上,本文将考察视角转向崇祯朝士大夫与皇帝关于温体仁的看法差异,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以期对明末的庙堂政治文化有进一步的认识。
    (1)具体的阁讼过程参见《明史》卷三○八《温体仁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931-7932页;(清)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二四《内阁·会推二变》,北京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67-370页;(明)金日升:《颂天胪笔》卷四《召对》,《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39册第228-249页。
    (2)(明)金日升:《颂天胪笔》卷四《召对》,《续修四库全书》本,第243页。
    (3)(明)金日升:《颂天胪笔》卷四《召对》,《续修四库全书》本,第241页。
    (4)(明)金日升:《颂天胪笔》卷四《召对》,《续修四库全书》本,第241-242页。案:明后期多以“枚卜”专指选拔阁臣的会推。
    (5)(清)汪楫:《崇祯长编》卷一九,崇祯二年三月戊午条,“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版,第1098页。
    (6)(明)金日升:《颂天胪笔》卷四《召对》,《续修四库全书》本,第242页。
    (1)(清)汪楫:《崇祯长编》卷一八,崇祯二年二月甲辰条,第1070-1071页。
    (2)(明)金日升:《颂天胪笔》卷四《召对》,《续修四库全书》本,第244页。
    (3)(清)汪楫:《崇祯长编》卷一六,崇祯元年十二月癸巳条,第901页。
    (4)(清)汪楫:《崇祯长编》卷一八,崇祯二年二月丁酉条,第1053页。
    (5)(清)夏力恕、迈柱:《湖广通志》卷四九《乡贤志·荆州府》,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本,1986年,第533册第81页。
    (6)(清)汪楫:《崇祯长编》卷一九,崇祯二年三月戊午条,第1099页。
    (7)(明)金日升:《颂天胪笔》卷四《召对》,《续修四库全书》本,第242页。
    (8)(清)汪楫:《崇祯长编》卷一六,崇祯元年十二月癸巳条,第903页。
    (9)(明)金日升:《颂天胪笔》卷四《召对》,《续修四库全书》本,第241页。
    (10))((明)金日升:《颂天胪笔》卷四《召对》,《续修四库全书》本,第243页。
    (11)(明)金日升:《颂天胪笔》卷四《召对》,《续修四库全书》本,第245页。
    (12)(明)金日升:《颂天胪笔》卷四《召对》,《续修四库全书》本,第244-245页。
    (13)(清)汪楫:《崇祯长编》卷一九,崇祯二年三月戊午条,第1098页。
    (14)(清)汪楫:《崇祯长编》卷一八,崇祯二年二月丁酉条,第1052页。
    (15)(清)汪楫:《崇祯长编》卷一六,崇祯元年十二月癸巳条,第902页。
    (1)温体仁任首辅时间为四年;周延儒两次入阁,两任首辅,其首辅任职时间总和共计四年五个月。
    (2)《明史》卷三○八《温体仁传》,第7936页。
    (3)(清)汪楫:《崇祯长编》卷六○,崇祯五年六月己丑条,第3454页。
    (4)(清)汪楫:《崇祯长编》卷六○,崇祯五年六月己丑条,第3454页。
    (5)(清)汪楫:《崇祯长编》卷六六,崇祯五年十二月庚午条,第3815-3816页。
    (6)《明史》卷二七八《郭维经传》,第7121页。
    (1)(清)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二四《内阁·辞召不赴》,第361页。
    (2)(清)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二四《内阁·辞召不赴》,第361页。
    (3)(清)李逊之:《三朝野纪》卷五,《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38册第139页。
    (4)(明)许誉卿:《究误国之原疏》,《三垣疏稿》卷三,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2-33页。
    (5)(明)许誉卿:《朝廷敕法宜一等事疏》,《三垣疏稿》卷三,第34页。
    (6)(清)谈迁:《国榷》卷九六,崇祯十年闰四月乙巳条,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5780页。
    (7)《明史》卷二五五《刘宗周传》,第6581页。
    (8)(清)汪楫:《崇祯长编》卷六○,崇祯五年六月己丑条,第3451页。
    (9)(明)刘宗周:《刘嶯山集》卷七《与温员峤相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本,1986年,第1294册第420页。
    (1)(明)金日升:《颂天胪笔》卷四《召对》,《续修四库全书》本,第243页。
    (2)(清)汪楫:《崇祯长编》卷一七,崇祯二年正月壬戌条,第951页。
    (3)《明史》卷二四○《韩爌传》,第6247页。
    (4)《明史》卷二四○《韩爌传》,第6247页。
    (5)《明史》卷三○八《温体仁传》,第7933页。
    (6)《明史》卷三○八《温体仁传》,第7936页。
    (1)(明)傅朝佑:《劾温体仁六大罪疏》,(清)爱新觉罗·弘历编:《御选明臣奏议》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本,1986年,第445册第678页。
    (2)《明史》卷三○八《周延儒传》,第7927页。
    (3)(清)谈迁:《国榷》卷九七,崇祯十四年三月丙子条,第5891页。
    (4)(清)谈迁:《国榷》卷九六,崇祯十一年五月己巳条,第5810页。
    (5)《明史》卷二五二《杨嗣昌传》,第6513页。
    (6)(明)吴履中:《攻补缺失疏》,(清)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二四《内阁·纶扉药石》,第382、383页。
    (7)(明)吴履中:《攻补缺失疏》,(清)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二四《内阁·纶扉药石》,第383页。
    (8)《明史》卷二五○《孙承宗传》,第6477页。
    (1)(明)詹尔选:《辅臣以去明心国事因嫌滋诿疏》,(明)贺复征编:《文章辨体汇选》卷一一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本,1986年,第1403册第409页。
    (2)(清)潘永季:《读明史札记》,《丛书集成续编》本,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8年版,第279册第571页。案:温体仁在阁时间为崇祯三年六月到崇祯十年六月,跨八个年度,实际时间为七年。
    (3)《明史》卷二四《庄烈帝本纪》,第335页。
    (4)《明史》卷二五三《王应熊传》,第6531页。
    (5)《明史》卷二五三《张四知传》,第6546页。
    (6)(清)李清:《三垣笔记》卷上《崇祯》,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5页。
    (7)(明)金日升:《颂天胪笔》卷四《召对》,《续修四库全书》本,第246页。
    (1)(明)金日升:《颂天胪笔》卷四《召对》,《续修四库全书》本,第246页。
    (2)《明神宗实录》卷一八三,万历十五年二月癸未条,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版,第3425页。
    (3)按照周晓光先生的统计,“列入钦定逆案名单者共260人。其中大臣223人,占85.77%;宦官36人,占13.85%。”参见周晓光:《论明代崇祯年间的宦官》,《学术月刊》,1992年第1期。
    (4)(清)张岱:《石匮书后集》卷一《烈帝本纪》,《石匮书·石匮书后集》第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404页。
    (1)《明史》卷三○九《流贼》,第7948页。
    (2)《明史》卷三○八《周延儒传》,第7926页。
    (3)《明史》卷二八○《瞿式耜传》,第7180页。
    (4)参见(明)金日升:《颂天胪笔》卷四《召对》,《续修四库全书》本,第242页;(明)文秉:《烈皇小识》卷二,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37页;(清)顾有孝:《明文英华》卷一○《阁讼纪事》,《四库禁毁书丛刊》本,集部第34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450页。
    (5)(清)李逊之:《三朝野纪》卷四,《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38册第96页。案:宜兴,指周延儒;霞城,指许誉卿;章公,指章允儒;虞山,指钱谦益;稼轩,指瞿式耜。
    (6)(清)谈迁:《国榷》卷八九,崇祯元年十一月癸亥条,第5461页。
    (7)《明史》卷三○八《温体仁传》,第7935页。
    (1)会推提名未点、后奉特旨入阁的情况,在崇祯九年以来开始出现,共有林釬、孔贞运、方逢年、谢陞、陈演、李建泰、丘瑜七人以此种方式入阁,参见李文玉:《崇祯五十相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历史系,2016年,第51页。
    (2)(清)计六奇:《明季北略》卷二四《门户大略》,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691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