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情感到个体利益:《人民日报》读者来信作为一种政治沟通体裁的嬗变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From National Sentiment to Individual Interests:The Evolution of the Readers' Letters to People's Daily as a Genre of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 作者:徐开彬 ; 杜忆竹
  • 英文作者:Xu Kaibin;Du Yizhu;
  • 关键词:《人民日报》 ; 读者来信版 ; 体裁批评 ; 政治沟通
  • 中文刊名:YANJ
  • 英文刊名: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 机构: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2-25
  • 出版单位:新闻与传播研究
  • 年:2019
  • 期:v.26;No.163
  • 基金:武汉大学引进人才项目基金(项目编号:1104-600400001)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YANJ201902005
  • 页数:24
  • CN:02
  • ISSN:11-3320/G2
  • 分类号:74-96+128
摘要
政治沟通的主体通常涉及政府与公众两方,但前者不论在具体实践还是学术研究中都受到更多的关注。实际上,政治沟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双方需要一定的话语策略,以达到良好的政治沟通效果。论文采用体裁批评的方法,基于修辞功能、修辞结构和修辞框架理论,试图为政治修辞分析提供一种新的路径,并提出一种中国政治沟通的体裁。通过对《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文本的体裁分析发现,监督与批评、倡导与建议、赞美与感谢、解答咨询问题是读者来信栏目的主要修辞功能;背景-归因-承诺的修辞结构是不同时期报纸回应读者来信一致采取的策略;读者来信栏目文本的修辞框架涉及定义框架、知识框架、情感框架以及价值框架,且在1978年前后呈现出不同的内容。
        The main body of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usually involves both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but the former has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in both practice and academicresearch. In fact,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is a two-way interaction process.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both sides need certain discourse strategies to achieve good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effe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rhetorical function,rhetorical structure and rhetorical frame,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ovide a new way of political rhetorical analysis and proposes a genre of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in China. Through genre analysis of the Readers' Letters column of the People's Daily,this paper finds that supervision and criticism,advocacy and suggestion,praise and thanks,and answering questions are the main rhetorical functions of the readers' letters. The rhetorical structure of background-attribution-commitment is the strategy adopted by the newspaper in response to the letters from reader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rhetorical framework involves the definition framework,knowledge framework,emotion framework and value framework,and presents different contents before and after 1978.
引文
(1)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中),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593页。
    (2)《致读者》,人民数据,1956年7月1日。
    (1)杨逍:《倾听:当前中国政治沟通的薄弱环节---以140个诉求表达事件为例》,《国际新闻界》2017年第2期。
    (2)许一飞:《政府回应网络民意的政治沟通模型、特征、问题及路径选择》,《行政论坛》2015年第4期。
    (3)魏志荣:《“政治沟通”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基于中外文献的一个考察》,《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4)周鸿铎:《政治传播学概论》,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年,第4页。
    (5)Bennett,W.L.&Lyengar,S.,“A New Era of Minimal Effects?The Changing Foundations of Political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vol.58,2008,pp.707-731.
    (6)魏志荣:《“政治沟通”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基于中外文献的一个考察》,《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7)Ivanova,A.,“Political Communication in Context:A Genre-Based Approach,”International Review of Pragmatics,vol.7,2015,pp.341-349.
    (8)魏志荣:《“政治沟通”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基于中外文献的一个考察》,《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1)Price-Thomas,G.&Turnbull,N.,“Thickening Rhetorical Political Analysis with a Theory of Distance:Negotiating the Greek Episode of the Eurozone Crisis,”Political Studies,vol.66,no.1,2018,pp.209-225.
    (2)Crines,A.S.,“An Analysis of George Galloway’s Oratorical and Rhetorical Impact,”Politics,vol.33,no.2,2013,pp.81-90.
    (3)Atkins,J.&Finlayson,A.,“‘…A 40-Year-Old Black Man Made the Point to Me’:Everyday Knowledge and the Performance of Leadership in Contemporary British Politics,”Political Studies,vol.61,no.1,2013,pp.161-177.
    (4)Martin,J.,Politics and Rhetoric:A Critical Introduction,Abingdon:Routledge,2013.
    (5)刘舒、薛忠义:《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的机制、功能与价值》,《求实》2013年第4期。
    (6)杨逍:《倾听:当前中国政治沟通的薄弱环节---以140个诉求表达事件为例》,《国际新闻界》2017年第2期。
    (7)许一飞:《政府回应网络民意的政治沟通模型、特征、问题及路径选择》,《行政论坛》2015年第4期。
    (8)胡宁生、魏志荣:《试论社会政治沟通的话语分析路径》,《江苏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
    (1)何震:《交往行为视角下政治沟通日常化研究》,《国际新闻界》2016年第7期。
    (2)龙立军:《论当代中国政治沟通现代性变迁对政治发展的影响》,《求实》2008年第5期。
    (3)郑建君:《青年政治认同与国家稳定的关系:政治参与和政治沟通的作用---基于3323份有效数据的实证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
    (4)刘小燕、远航:《作为政府与公众间距离协调机制的网络政治沟通研究》,《新闻大学》2013年第2期。
    (5)Chamberlain,M.&Thompson,P.(Eds),Narrative and Genre,London&New York:Routledge,2003.
    (6)Miller,C.R.,“Genre as Social Action,”Quarterly Journal of Speech,vol.70,no.2,1984,pp.151-167.
    (7)Miller,C.R.&Kelly,A.R.(eds.),Emerging Genres in New Media Environments,Palgrave Macmillan,2017.
    (8)Freedman,A.&Medway,P.(eds.),Genre in the New Rhetoric,Taylor&Francis,1994.
    (9)洪俊浩主编:《传播学新趋势》,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308-330页。
    (1)Campbell,K.K.&Jamieson,K.H.,“Form and Genre in Rhetorical Criticism:An Introduction”,In C.R.Burgchardt(Ed.),Readings in Rhetorical Criticism(2nded.),Stata College,PA:Strata Publishing,2000,p.407.
    (2)Frye,N.,Anatomy of Criticism:Four Essays,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57,p.99.
    (3)Freedman,A.&Medway,P.(eds.),Genre in the New Rhetoric,Taylor&Francis,1994,p.415.
    (4)Freedman,A.&Medway,P.(eds.),Genre in the New Rhetoric,Taylor&Francis,1994,P.421.
    (5)Freedman,A.&Medway,P.(eds.),Genre in the New Rhetoric,Taylor&Francis,1994,P.419.
    (6)Ware,B.L.&Linkugel,W.A.,“They Spoke in Defense of Themselves:On the Generic Criticism of Apologia,”Quarterly Journal of Speech,vol.59,no.3,1973,pp.273-283.
    (7)Casey,J.,The Language of Criticism,London:Methuen,1966,pp.16-17.
    (8)《人民数据》,https://vpn.ruc.edu.cn/,DanaInfo=202.112.118.67,Port=900+search,2018年1月14日。
    (1)李捷:《邓小平与改革开放的起航》,《当代中国史研究》2014年第6期。
    (2)Bitzer,L.,“The Rhetorical Situation,”Philosophy and Rhetoric,no.1,1968,pp.1-12.
    (3)Hauser,G.A.,Introduction to Rhetorical Theory,NY:Harper&Row,1986.
    (4)王晓岚:《中国共产党报刊发行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2页。
    (1)《邮政总局与本报签订协定下月起本报发行工作由邮局办理》,《人民日报》1950年2月14日。
    (2)人民日报报史编辑组编:《人民日报回忆录》,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年,第352页。
    (3)徐兑:《纠正忽视读者来信现象》,人民数据,1955年3月2日。
    (4)范台兵:《我镇党委任意侵犯农民土地》,人民数据,1984年12月29日。
    (5)李光清:《制止不法分子出售空白发票》,人民数据,1991年8月27日。
    (6)《必须合理解决某些工农速成中学师资不足的问题》,人民数据,1953年12月31日。
    (7)本报评论员:《抓紧解决科技人员用非所学的问题》,人民数据,1978年5月6日。
    (1)人民日报报史编辑组编:《人民日报回忆录》,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年,第354页。
    (2)《致读者》,人民数据,1994年1月4日。
    (3)《读者来信》,人民数据,1952年1月1日。
    (4)几个农村基层工作者:《不能再“撵集”了》,人民数据,1978年8月27日。
    (1)读者李绍先:《调车能手杨国良》,人民数据,1951年3月2日。
    (2)顾仁:《有这样一位导游》,人民数据,2002年5月1日。
    (3)刘勤:《我的家信找到了》,人民数据,1980年8月31日。
    (4)张明治:《感谢人民解放军!》,人民数据,1951年1月3日。
    (5)《邮票上为什么要印领袖像》,人民数据,1954年12月26日。
    (6)《落实先进的生产指标靠什么?》,人民数据,1968年3月2日。
    (1)Mann,W.C.&Thompson,S.A.,“Rhetorical Structure Theory and Text Analysis,”ISI Research Report,1989,pp.89-242.
    (2)Peng,G.,“Using Rhetorical Structure Theory(RST)to Describe the Development of Coherence in Interpreting trainees,”Interpreting,vol.11,no.2,2009,pp.216-243.
    (3)Chenlo,J.M.,Hogenboom,A.&Losada,D.E.,“Rhetorical Structure Theory for Polarity Estimation:An Experimental Study,”Data&Knowledge Engineering,vol.94,2014,pp.135-147.
    (4)Boiarsky,C.,“Communic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Local Communities:Rhetorical Analyses of Primary Documents in Three Environmental Risk Situ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vol.61,no.1,2018,pp.2-21.
    (1)河北三河县委会:《诚恳接受批评认真吸取教训》,人民数据,1985年5月4日。
    (2)上海铁路公安局南昌公安分局:《哄抢铁路物资者受到惩处(答复反应)》,人民数据,1987年5月6日。
    (3)广东省邮电管理局:《以权谋私严重破坏邮政通信纪律杜长江被撤职周孔辉受记过处分》,人民数据,1984年8月30日。
    (1)编者回应:《漫画要更好地服务人民》,人民数据,1950年3月13日。
    (2)广东省邮电管理局:《以权谋私严重破坏邮政通信纪律杜长江被撤职周孔辉受记过处分》,人民数据,1984年8月30日。
    (3)上海铁路公安局南昌公安分局:《哄抢铁路物资者受到惩处(答复反应)》,人民数据,1987年5月6日。
    (4)中共河北省沧县委员会:《沧县县委认真落实自留地政策》,人民数据,1979年12月22日。
    (1)邮电部万县邮电局:《对人民日报读者批评建议的反应》,人民数据,1952年12月31日。
    (2)河南禹县人民委员会:《禹县造林质量是好的》,人民数据,1958年5月5日。
    (3)湖南湘潭电缆厂易荣发:《湘潭电缆厂接受报纸批评加强管理杜绝物资被盗》,人民数据,1985年12月28日。
    (4)上海铁路局:《运农药延误农时问题上海铁路已作处理》,人民数据,1988年1月2日。
    (5)浙江永康县广播站胡晓东、徐广涛:《龙山营业所举一反三搞整顿》,人民数据,1990年12月29日。
    (1)编者回应:《漫画要更好地服务人民》,人民数据,1950年3月13日。
    (2)《信箱》,人民数据,1955年5月4日。
    (3)北京市昌平县绿化委员会:《核实情况弄清问题订出措施---昌平县加强保护京密“绿色长城”》,人民数据,1983年8月27日。
    (4)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答复》,人民数据,1986年12月27日。
    (5)山西神池县刘文明:《接受舆论监督神池党风好转》,人民数据,1989年3月4日。
    (1)中共大同市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答复:《大同矿区用公款建私房盛行》,人民数据,1983年5月4日。
    (2)刘涛:《元框架:话语实践中的修辞发明与争议宣认》,《新闻大学》2017年第2期。
    (3)刘涛:《作为知识生产的新闻评论:知识话语呈现的公共修辞与框架再造》,《新闻大学》2016年第6期。
    (4)[美]乔纳森·特纳:《人类情感:社会学的理论》,孙俊才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年,第159-177页。
    (5)Austin,E.W.&Pinkleton,B.E.,Strategic Public Relations Management:Planning and Managing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Programs(2nd Ed.),Mahwah,NJ:Lawrence Erlbaum,2006,pp.291-293.
    (6)Nimmo,D.&Sanders,K.R.,The Handbook of Political Communication,Thousand Oaks,CA:Sage,1981,p.239.
    (7)Turnbull,N.,“Political Rhetoric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Context:A New Theory of the Rhetorical Situation,the Rhetorical and the Political,”Critical Discourse Studies,vol.14,no.2,2017,pp.115-131.
    (1)参见《祝华新:人民日报---叫一声同志太沉重》,2018年4月,http://www.sohu.com/a/228101315_100123653,2018年11月28日。
    (2)刘涛:《元框架:话语实践中的修辞发明与争议宣认》,《新闻大学》2017年第2期。
    (3)《关于地主、富农和反革命分子参加信用合作社的问题》,人民数据,1956年5月8日。
    (4)《毛主席怎样说的,焦裕禄同志就怎样做---从焦裕禄同志起草的文件和讲话中看他是如何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人民数据,1966年3月6日。
    (1)李林主编:《新中国法治建设与法学发展60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第58页。
    (2)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的意见》,人民数据,1979年1月5日。
    (3)《“临时工”要签劳动合同吗?》,人民数据,2006年1月15日。
    (4)刘涛:《作为知识生产的新闻评论:知识话语呈现的公共修辞与框架再造》,《新闻大学》2016年第6期。
    (5)刘涛:《元框架:话语实践中的修辞发明与争议宣认》,《新闻大学》2017年第2期。
    (6)《邮票上为什么要印领袖像》,人民数据,1954年12月26日。
    (7)袁盈:《略述五十年代初期的中美关系》,《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
    (1)《美国是这样夺得巴拿马运河主权的》,人民数据,1957年5月3日。
    (2)编者:《落实先进的生产指标靠什么?》,人民数据,1968年3月2日。
    (3)李建兴:《个人所得税为何增长快?(财经访谈)----访国家税务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人民数据,2002年8月26日。
    (4)农行河北省肃宁县支行齐万厂、袁艳杰:《私营企业应如何获得银行贷款支持》,人民数据,2000年5月22日。
    (5)周朗:《防范邪教侵害珍惜美好生活(综述)──各地读者纷纷来信揭批“法轮功”》,人民数据,2001年3月1日。
    (6)[法]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谢强、马月译,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第206页。
    (1)Jasper,J.M.,“Emotions and Motivation,”In R.Goodwin&C.Tilly(Eds.),The Oxford Handbook of Contextual Political Analysi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p.159.
    (2)上海市七浦路周宗明:《这是什么经营作风》,人民数据,1958年3月3日。
    (3)编者回应:《漫画要更好地服务人民》,人民数据,1950年3月13日。
    (4)中共大同市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答复:《大同矿区用公款建私房盛行》,人民数据,1983年5月4日。
    (5)南缺口西四块玉民众代表赵桂顺、杨文英:《信箱》,人民数据,1950年5月4日。
    (1)山西襄垣县侯堡村范台兵、王来成等十五人:《我镇党委任意侵犯农民土地》,人民数据,1984年12月29日。
    (2)高淑华:《乱捕滥伐火烧:黑龙江沼泽自然保护区受威胁(读者来信)》,人民数据,1987年1月3日。
    (3)Nussbaum,M.C.,Political Emotions:Why Love Matters for Justice,Cambridge,MA:The Belknap Press,2013,pp.1-2.
    (4)Nussbaum,M.C.,Political Emotions:Why Love Matters for Justice,Cambridge,MA:The Belknap Press,2013,p.3.
    (5)刘涛:《元框架:话语实践中的修辞发明与争议宣认》,《新闻大学》2017年第2期。
    (1)读者李绍先:《调车能手杨国良》,人民数据,1951年3月2日。
    (2)《妥善安排妇女劳力》,人民数据,1960年12月30日。
    (3)《读者对祖国内地建设的向往与关怀》,人民数据,1955年5月1日。
    (4)《为了人间的温暖》,人民数据,1989年12月30日。
    (5)顾仁:《有这样一位导游》,人民数据,2002年5月1日。
    (6)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406页。
    (1)高:《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嬗变研究》,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7年。
    (2)谢岳:《当代中国政治沟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61-162页。
    (1)[美]弗雷德·格林斯蒂:《政治社会化》,《国外政治学》1987年第5期。
    (2)[美]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克:《中国政治》,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05页。
    (3)杨逍:《倾听:当前中国政治沟通的薄弱环节---以140个诉求表达事件为例》,《国际新闻界》2017年第2期。
    (4)Danisch,R.,“Political Rhetoric in a World Risk Society,”Rhetoric Society Quarterly,vol.40,no.2,2010,pp.172-19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