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旅游的伦理意蕴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the Eth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Tourism
  • 作者:谢春江
  • 英文作者:XIE Chun-jiang;
  • 关键词:传统旅游 ; 伦理意蕴 ; 生活经营 ; 生命安顿 ; 德性德行
  • 英文关键词:ancient tourism;;ethical characteristics;;management of daily life;;pacifying the spirit;;morality and virtue
  • 中文刊名:HNS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 机构:湘潭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4-09-25
  • 出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年:2014
  • 期:v.43;No.223
  • 基金:湖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伦理教育与旅游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提升研究”(09C996)
  • 语种:中文;
  • 页:HNSS201405013
  • 页数:5
  • CN:05
  • ISSN:43-1165/C
  • 分类号:83-87
摘要
旅游是一种生活常态。在独特的自然生态和文化背景下来审视中国传统旅游,便自然会触及到其散发出的浓厚的伦理意蕴:它是人们经营日常生活的一种方式,是安顿人的精神的一种方式,也是培养德性德行的一种方式。中国传统旅游伦理元素是构建现代旅游伦理的重要支撑。
        Tourism is one of our lifestyles. Examining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tourism under the uniqu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e background,people will strongly feel an implication of ethic which Chinese traditional tourism contained originally. Traditional tourism is a way for people to manage the daily life,a way of pacifying the spirit,and also a way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virtue. The modern tourism ethic is based on the tourism element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ethic.
引文
1 美国旅游人类学家L.Smish认为,旅游是新生事物,旅游的起源相对更近代一些;李天元在《旅游学》一书中提出,19世纪以前人们所展开的是旅行活动而非旅游活动,在古代是没有旅游的。西方新社会文化史代表人物之一的安东尼·马克扎克在其所著的《旅行社会史》中提出,当19世纪中叶托马斯·库克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时,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的旅行(旅游)活动才开始。申葆嘉也认为,旅游现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它出现于英国产业革命之后,在此之前属于游乐旅行时期。麦肯耐尔在《旅游者》一书中提到,旅游是一种现代社会中的居民到异地他乡寻求现代性中所缺失的本真性的活动,是一种类似于宗教的“准朝圣”活动。
    2 郑炎:《旅游的定义与中国古代旅游的起源》,《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第4期。
    3 日本学者田中喜一将旅游动机归为4类,即心情的动机、身体的动机、精神的动机和经济的动机。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也将旅游动机分为4类,即身体健康的动机、文化动机、交际动机和地位与声望的动机。
    4 李泽厚:《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第3-14页。
    5 秦汉时期出现了一个经常运用的新词“游观”,例如《史记·李斯列传》中提到:“治驰道,兴游观,以见主之得意。”汉代扬雄在《羽猎赋》序中写道:“游观侈靡,穷妙极丽。”体现了当时新的旅游观念,认为旅游可以观风察政、修身养性、开阔眼界、愉悦人生和充实自我。
    6 统:《昭明文选·卷三十四》,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474-480页。
    7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高僧传》,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1237页。
    812 谢贵安:《中国传统旅游的伦理特征》,《旅游学刊》1999年第4期。
    91011程昌明译注:《论语·先进》,太原:书海出版社,2001年,第43页,第10页,第11页。
    13 庄子:《庄子外篇·知北游》,韩维志译评,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第115页。
    14 袁劲松:《道德经今解:道家思维活学活用》,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第98页。
    15 庄子:《庄子》,雷仲康译注,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年,第40页。
    16 (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7 (宋)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18 (东晋)陶渊明《饮酒其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9 (唐)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20 (唐)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1 (唐)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2 (宋)苏轼《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23 周秉钧注译:《商书·说命中》,长沙:岳麓书社,2001年,第93-94页。
    24 张觉校注,荀子校注:《劝学篇》,长沙:岳麓书社,2006年,第2页。
    25 郭彧译注:《周易·卦五十六》,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294-295页。
    26 梅毅:《试析中国旅游的历时性特征》,《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27 (宋)朱熹集注,崔存明校订:《孟子·尽心上》,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35页。
    28 (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9 (南宋)陆游:《赴成都泛舟自三泉至益昌谋以明年下三峡》:“诗酒清狂二十年,又摩病眼看西川。心如老骥常千里,身似春蚕已再眠。暮雪乌奴停醉帽,秋风白帝放归船。飘零先是关天命,错被人呼作地仙。”
    30 (南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