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正义迈向生态正义:社会工作的理论拓展与范式转移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From Social Justice to Ecological Justice: Theoretical Expansion and Paradigm Transfer of Social Work
  • 作者:严骏夫 ; 徐选国
  • 英文作者:Yan Junfu;Xu Xuanguo;
  • 关键词:生态文明 ; 绿色发展 ; 社会正义 ; 生态正义 ; 绿色社会工作
  • 中文刊名:XHAI
  • 英文刊名:Academia Bimestrie
  • 机构:华东理工;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
  • 出版日期:2019-05-20
  • 出版单位:学海
  • 年:2019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城市社区社会工作理论创新及整合行动体系构建研究”(项目号:17CSH051);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社会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差异与模式创新研究”(项目号:18CSH057);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体制改革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项目号:16ZDA078);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治理背景下我国社会工作行动本土化理论框架与实践体系研究”(项目号:16ZDA084)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XHAI201903014
  • 页数:7
  • CN:03
  • ISSN:32-1308/C
  • 分类号:89-95
摘要
传统社会工作"人在环境中"的"环境"概念常常指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重视。本文认为,在恶化的自然环境不断给人类社会带来一系列灾难性后果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应体现出与时俱进的学科品质,将"生态环境"之维带回社会工作,重新解读和修正主流社会工作关于"人在环境中"这一核心理论与实践议题的认知及其实践范式。进而,本文结合当前的生态发展议题,尝试从理论的生态转向、教育体系的重构、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实践能力提升,以及社会工作社会属性的专业本质重塑等方面提出社会工作积极回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可能路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绿色社会工作理论范式的初步探索。
        
引文
(1)张和清:《灾难的社会根源与灾害社会工作》,《开放时代》2011年第5期。
    (2)樊雅丽:《生态福利的引入与社会化---一个社会政策的研究视角》,《河北学刊》2009年第6期;刘春燕:《中国农民的环境公正意识与行动取向:以小溪村为例》,《社会》2012年第1期;洪大用、范叶超、李佩繁:《地位差异、适应性与绩效期待---空气污染诱致的居民迁出意向分异研究》,《社会学研究》2016年第3期。
    (3)IFSW&IASSW,“Global Definition of Social Work”,Accessed at:http://www.iassw-aiets.org/global-definition-of-social-work-review-of-the-global-definition/.
    (4)徐选国:《从专业性、本土性迈向社区公共性:理解社会工作本质的新线索》,《社会科学战线》2016年第8期。
    (5)郑慧子:《对两种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批评》,《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第12期。
    (6)钟丁茂、徐雪丽:《简朴生活、丰富人生:Stephan Bodian访问Arne Naess实录》,《生态台湾期刊》2007年第1期。
    (7)[美]菲利普·克莱顿、贾斯廷·海因泽克:《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灾难与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25页;王芳、于少青:《绿色发展:有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中国超越》,《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3期。
    (8)唐代兴:《生境主义:生态文明的本质规定及社会蓝图》,《天府新论》2014年第3期。
    (9)高世辑、李佐军:《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9期。
    (10)Gray,M.&Coates,J.Changing Gears:Shifting to an Environmental Perspective in Social Work Education,Social Work Education,2015,Vol 34(5),pp.502-512.
    (11)Ferreira,S.B.Eco-spiritual Social Work as a Precondition for Social Development Ethics and Social Welfare,2010,4(1),pp.3-23.
    (12)Jones,P.Ecological Literacy in Social Work Education:Using a Scenario-based Approach to Bring Community Spaces into the Classroom.XI International Transformative Learning Conference New York,2014.Accessed at:http://researchonline.jcu.edu.au/35562/6/35562%20Jones%202014.pdf.
    (13)Borrell,J.,Lane,S.&Fraser,S.Integrating Environmental Issues into Social Work Practice:Lessons Learnt from Domestic Energy Auditing,Australian Social Work,2010,Vol 63(3),pp.315-328.
    (14)Besthorn,F.H.Radical Environmentalism and the Ecological Self:Rethinking the Concept of Self-Identity for Social Work Practice,Journal of Progressive Human Services,2002,Vol 13(1),pp.53-72.
    (15)Mc Kinnon,J.The Environment:A Private Concern or a Professional Practice Issue for Australian Social Workers?Australian Social Work,2013,Vol.66(2),pp.156-170.
    (16)Besthorn,F.H.&Canda,E.R.Revisioning environment:Deep ecology for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social work,Journal of Teaching in Social Work,2002,22(1/2),pp.79-101.
    (17)Dominelli,L.Green Social Work and Environmental Justice in an Environmentally Degraded,Unjust World,Durham University,2012.
    (18)郭伟和:《后专业化时代的社会工作及其借鉴意义》,《社会学研究》2014年第5期。
    (19)Ping Kwong Kam,Back to the“Social”of Social Work:Reviving the Social Work Profession’s Contribution to the Promotion of Social Justice,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Vol.57,No.6,2014,pp.723-740;郑广怀、向羽:《社会工作回归“社会”的可能性---台湾地区社会工作发展脉络及启示》,《社会工作》2016年第5期;陈立周:《“找回社会”:中国社会工作转型的关键议题》,《思想战线》2017年第1期;徐选国:《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社会性转向》,《社会工作》2017年第3期;陈锋、陈涛:《社会工作的“社会性”探讨》,《社会工作》2017第3期;何雪松:《社会工作的社会理论:路径与议题》,《学海》2018年第1期;郑广怀:《社会工作与社会理论:迈向行动-话语的理论框架》,《学海》2018年第1期。
    (20)徐选国:《从社会学的想象力到社会工作的想象力---社会工作学的逻辑起点初探》,《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21)徐永祥:《理论自觉与实践建构:社会学、社会工作的学科使命》,《探索与争鸣》2018年第12期。
    (22)陈星星、徐选国:《绿色社会工作:迈向生态环境关怀的社会工作新论述---兼论对我国社会工作介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高丽、于梦娇、赵环:《全球化背景下的生态议题与社会工作的绿色转向》,《新视野》2018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