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血栓分子标志物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疾病中的应用评价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疾病中应用新型血栓分子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疾病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将参与研究的患者作为观察组(150例),同时招募健康者80例,将健康者的血液资料作为健康组(80例),观察比较健康组与观察组治疗前以及观察组治疗前后之间新型血栓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情况。结果健康组的新型血栓分子标志物明显低于观察组治疗前的新型血栓分子标志物;同时观察组治疗后的新型血栓分子标志物明显低于观察组治疗前的新型血栓分子标志物,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新型血栓分子标志物的含量变化将有效检测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疾病的发生,同时可以有效评估治疗此类疾病方法的效果。
        
引文
[1]唐亮,胡豫.中国血栓性疾病的研究与诊治现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6, 39(10):729-732.
    [2]Ge B, Kang Z. Puerarin offsets the anticoagulation effect of Warfarin in rats by inducing rCyps, upregulating vitamin K epoxide reductase and inhibiting thrombomodulin[J].Biol Drug Dis, 2016, 12(7):121-122.
    [3]李宸宇,孙晓红,王丽,等.血栓调节蛋白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5, 20(4):445-449.
    [4]王彦富,张宗雷,孙亚男,等.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5,32(10):1068-1070.
    [5]熊旭光,唐其柱,刘文卫.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及D-二聚体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老年医学, 2015, 20(2):131-13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