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改组后的基层组织政治生态考察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罗干
  • 关键词:国民党 ; 基层 ; 政治生态
  • 中文刊名:TQNN
  • 英文刊名: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
  • 机构: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6-08
  • 出版单位:特区实践与理论
  • 年:2019
  • 期:No.236
  •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政治系统论视角下的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研究”(2017VI028)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TQNN201903021
  • 页数:5
  • CN:03
  • ISSN:44-1629/D
  • 分类号:104-108
摘要
考察改组后的国民党基层组织政治生态,可理性认知国民党"党国体制"下的治理基础。改组后的国民党基层组织内部政治生态,因未能改善意识形态的"低势位",未能建立起严格的党员吸纳机制,未能保持组织的正常运转,陷入恶化趋势;外部政治生态则呈现为在与政府、团方、乡绅等多股力量的争权斗争中全面落败、沦为附庸,趋于崩溃状态。国民党基层组织政治生态的全面恶化最终导致其执政合法性的丧失。
        
引文
[1]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
    [2]李云汉主编.中国国民党党务发展史料——组织工作[M].台北: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93.
    [3][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M].王福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4][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下卷[M].刘敬坤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5]任剑涛.政治生态的中国现状与结构优化[J].理论与改革,2018,(2).
    [6]王长江.如何评价当前的政治生态?[J].探索与争鸣,2015,(6).
    (1)周晓辉:《“以俄为师”背景下国共两党早期党章建设及其比较研究》,《党史与文献研究》2018年第1期。
    (1)所谓“中体俄用”,即“国民党之本体不变,主义不变,政纲之原则不变。此次改组,乃改党之组织,采用俄国委员制”,孙中山表示,此次“师俄”并非全盘俄化,而是有所取舍,学习的范围被限定在组织技术层面。
    (2)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第14页。
    (3)李云汉主编:《中国国民党党务发展史料--组织工作》,台北: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93年,第100-101页。
    (4)周晓辉在比较研究国共两党早期的党章建设中发现,二者虽说均以俄共党章为蓝本设置起基层组织,但在实践中,国民党基层组织不健全,区分部、区党部有名无实,没有实际活动。
    (5)[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下卷),刘敬坤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119页。
    (6)陈秉公:《论国家意识形态“高势位”建设的规律性--30年国家意识形态建设成功经验的理论解读》,《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11期。
    (7)杜生权:《民国时期中国国民党“低势位”意识形态建设的启示》,《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8)李庆华、李玉英:《论民国时期(1924-1949)国民党三民主义意识形态的缺陷》,《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1)李云汉主编:《中国国民党党务发展史料--组织工作》,台北: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93年,第100-101页。
    (2)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第39页。
    (3)刘启能:《各县党部经费问题》,《现代青年》1926年第5期。
    (1)魏文享:《农会组织与国民党党农关系的重建(1927-1949)》,《江汉论坛》2008年第6期。
    (2)[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王福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40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