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国邮票:一种类“钞票”的审美风格——兼论平面设计史视阈下的中国近代邮票设计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Stamps in Late Qing Dynasty and Republic of China: An Aesthetic Style of “banknotes”——Also on Stamps' Design in Modern Chinese Graphic Design History
  • 作者:周韧
  • 英文作者:Zhou Ren;
  • 关键词:邮票 ; 平面设计 ; 审美 ; 晚清 ; 民国
  • 中文刊名:PSHW
  • 英文刊名:Shanghai Culture
  • 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2-20
  • 出版单位:上海文化
  • 年:2019
  • 期:No.169
  •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中国邮票设计史:演进逻辑与社会蕴涵”(项目号:17YJC760122)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PSHW201902011
  • 页数:11
  • CN:02
  • ISSN:31-1655/G0
  • 分类号:85-94+128
摘要
邮票作为典型的平面设计类型,已经成为当今承载国家文化、艺术的方寸"百科全书",其艺术表现手法和审美风格也更趋丰富多元。但从邮票历史发展来看,虽然与中国平面设计史几乎完全同步,其审美风格发展却并非与中国平面设计思想完全一致,晚清、民国邮票几乎未受同时期报刊广告、"月份牌"广告、书籍装帧、海报等近代设计风格影响,而呈现出高度类"钞票"的审美特征。政治观念影响下的狭窄题材思路、拘谨的设计风格、对称版式与复杂的装饰样、雕刻版印刷工艺与单一的色彩,成为这个时期邮票的主要表征。
        As a typical type of plane design, the stamp becomes an encyclopedia of the country's culture and art with its more pluralistic artistic expression and aesthetic style. Although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stamp is almost completely synchronized with the history of Chinese graphic design, the stamp's aesthetic style deviates from that of the graphic design. Modern(Late Qing Dynasty and Republic of China) stamps are almost unaffected by modern design styles such as newspaper advertisements, book decoration, posters and so on. Their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re similar to "banknote". The narrow theme, the restrained design style, the symmetrical layout and the complex decorative pattern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political concept, and the engraved printing process and the single color become the main representation of the stamps at this time.
引文
(1)晚清、民国时期,官方没有发布统一的邮票名称,均为后来集邮界的俗称或习惯称呼,故本文涉及晚清、民国邮票名称统一采用双引号。
    (2)“小龙邮票”最高面值为5分银,“万寿邮票”中最高面值的“帆船邮票”为24分银,“红印花邮票”面值为3分银,“暂做”邮票后加盖黑字,共有5种面值8个品种,从“当1分”“暂做4”“当1圆”到“当5圆”不等。
    (3)悦古:《清代民国邮票图鉴》,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年,第48页。
    (1)孙少颖:《突破人史邮票这一难关》,《集邮博览》2005年第9期。
    (1)(3)苏芃芃:《从民国邮票看孙中山的“国父”形象》,《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4年第8期。
    (2)邵林:《孙中山先生主持设计的邮票》,《集邮》1981年第10期。
    (1)周韧:《政治符号、宣传与隐晦的政治表达:中国邮票图像中的政治蕴涵演进》,《新闻与传播评论》2018年第4期。
    (2)“本刊资料室”:《纪念邮票发行数量》,《近代邮刊》1947年第24期。
    (1)陈瑞林:《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简史》,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第61页。
    (2)林家阳:《图形创意》,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116页。
    (1)布鲁诺赛维:《现代建筑语言》,席云平、王虹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第14页。
    (1)孙君毅:《雕刻版邮票印制术》,《近代邮刊》1949年第4期。
    (2)灿文:《谈邮票刷色》,《金竹邮刊》1943年第2期。
    (3)黄祥辉:《传统集邮研究基础知识——邮票刷色》,《上海集邮》1999年第3期。
    (1)孙君毅:《印制邮票之方法》,《近代邮刊》1947年第21期。
    (2)雪:《邮票暂作辅币》,《邮花杂志》1939年第7/8期。
    (3)徐时、张沅恒:《上海之辅币荒》,《良友》1939年第144期。
    (4)Claude Lei-Strauss, Les Structures elentaires de la parente, Berlin-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 1967.
    (5)《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5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