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状态与南宋社会述略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War Footing and the Society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 作者:张邦炜
  • 英文作者:ZHANG Bang-wei;School of History,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 关键词:两宋 ; 南宋 ; 战时状态 ; 救亡图存
  • 英文关键词:Northern Song Dynasty;;Southern Song Dynasty,war footing;;saving the nation so as to survive
  • 中文刊名:XBSD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 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 出版日期:2014-01-05
  • 出版单位: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4
  • 期:v.51;No.233
  • 语种:中文;
  • 页:XBSD201401003
  • 页数:12
  • CN:01
  • ISSN:62-1086/C
  • 分类号:11-22
摘要
从总体上说,两宋社会经历了从和平环境到战时状态的演变。与大局的变换相适应,两宋的时代主题也经历了从变法图强到救亡图存的转化。长期处于战时状态或准战时状态这一南宋历史的大局,制约并牵动着南宋社会的诸多方面。本文较多借助既有研究成果,仅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举例式地对此作了一些粗略考察,以期进一步说明两宋历史不可一概而论。
        Generally speaking,the society of the Northern Song and Southern Song had experienced the change from peace to war footing.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had been in the status of war for a long time,which deeply influenced its society.From economic perspective,the priority of supplies for war was the essential goal with the economic features of war footing,such as tax increase,inflation,and strong personal attachment.From political perspective,military officials got more powers than civil officials,and controlled the public opinions strictly.From culture perspective, "saving the nation from subjugation and ensuring its survival"was advocated,and loyalty became much more important than any other beliefs.
引文
①徐规《〈南宋史稿〉序言》,何忠礼、徐吉军《南宋史稿》,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
    ②刘子健《〈南宋史研究〉代序——南宋历史的重要性》,黄宽重《南宋史研究》,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1页。
    ③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以下简称《奏议》),卷335《御边》“宋孝宗时蔡戡又论守边奏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4348页。
    ④邵雍《伊川击壤集》卷5《秋日登崇德阁二首》、卷17《观棋小吟》,陈明点校,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46、230页。
    ⑤《伊川击壤集》卷10《插花吟》、卷15《观盛化吟》、卷19《病亟吟》,第126、194、259页。
    ⑥度正《性善堂稿》卷6《条奏便民五事》,《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以下简称《四库》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⑦楼钥《攻媿集》卷49《王节愍公(伦)覆谥议》,《丛书集成初编》本。
    ⑧《宋史》卷161《职官志一·中书省》,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787页。
    ⑨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下简称《要录》)卷127绍兴九年四月戊辰,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2071页。
    孙觌《鸿庆居士集》卷38《宋故资政殿大学士王公墓志铭》,《四库》本。
    周必大《文忠集》卷127《乞令宰臣兼枢密使札子》,《四库》本。
    《奏议》卷162《建官》“嘉定九年袁燮上奏曰”,第2124页。
    《宋史》卷313《富弼传》,第10255、10264页。
    周密《齐东野语》卷19《清凉居士词》,张茂鹏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61页。
    《宋史》卷385《钱端礼传》,第11830页。
    《奏议》卷234《征伐》“宋光宗时蔡戡论和战奏曰”、卷150《用人》“宋理宗时知绍兴府李复鸣奏曰”,第3088、1964页。
    《要录》卷86绍兴五年闰二月丁卯,第1425页。
    《奏议》卷309《灾祥》“嘉定九年著作郎赵崇鼎因闵雨上奏曰”,第4009页。
    刘子健《两宋史研究汇编·引言》,台北联经出版社1987年版,第11页。
    葛金芳《宋代经济史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7-66页。
    葛金芳《南宋手工业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1页。
    《〈南宋史研究〉代序——南宋历史的重要性》,《南宋史研究》第3页。
    魏明孔主编、胡小鹏著《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宋元卷》,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1,李剑雄等点校,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2页。
    庄绰《鸡肋编》卷中,萧鲁阳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77页。
    黄榦《勉斋集》卷40《石门》,《四库》本。
    范成大《吴郡志》卷50《杂志》,陈振岳点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660页。
    陆游《渭南文集》卷20《常州犇牛闸记》,《四部备要》79册,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39页。
    《要录》卷86绍兴五年闰二月壬戌载左中奉大夫樊宾言:“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则人有余力。”(第1422页)。“几千万人”系或然数字,不足为据。据吴松弟估算,两宋之际北方人口南迁者约达500万人之多。见吴松弟著《北方移民与南宋社会变迁》第五章第一节《移民数量估计》,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版,第134-137页。
    葛金芳《南宋全史(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259页。
    《鸡肋编》卷中,第36页。71
    汪应辰《文定集》卷4《御札再问蜀中旱歉》,《丛书集成初编》本。
    《宋史》卷390《周淙传》,第11958页。
    洪迈《夷坚志》丁志卷17《三鸦镇》,何卓点校,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682-683页。
    洪迈《容斋随笔》三笔卷14《官会折阅》,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584-585页。
    参看汪圣铎《两宋货币史》第二编第四章《南宋铜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387-415页。
    参看汪圣铎《两宋财政史》附表25《两宋人关于军费及养兵之费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例的议论简表》,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771-773页。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9《钱币考二·会子》,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8页。
    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49《巴陵通守方君墓志铭》,王蓉贵等点校,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814页。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25《宋制禄之厚》、《南宋取民无艺》,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485、490-492页。
    《要录》卷117绍兴七年十二月庚申,第1889页。
    佚名《宋史全文》卷25上乾道五年九月丙寅,李之亮校点,黑龙江出版社2005年版,第1714页。
    《廿二史札记》卷25《南宋取民无艺》,第490页。
    《宋史全文》卷25上乾道四年二月,第1701页。
    《要录》卷117绍兴七年十二月庚申,第1889页。
    靖德编《朱子语类》卷133《本朝七·盗贼》,王星贤点校,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3187页。
    参看梁庚尧《南宋的农村经济》,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4年版。
    参看金宝祥师《唐史论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华山《再论宋代客户的身分问题》,《光明日报》1961年4月12日《史学》。
    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4《诚斋夫人》,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09页。
    王之道《相山集》卷22《乞止取佃客札子》,《四库》本。
    参看黄宽重《从坞堡到山水寨——地方自卫武力》,《南宋史研究》第343-388页。
    《要录》卷87绍兴五年三月癸卯,第1460页。
    《李纲全集》卷63《团结教阅札子》,王瑞明点校,岳麓书社2004年版,第676页。
    《宋史全文》卷16下建炎二年三月丙戌,第916页。
    《宋史》卷43《理宗本纪三》、卷44《理宗本纪四》,第835、855页。
    参看赵俪生师《靖康、建炎年间各种民间武装势力性质的分析》,《文史哲》1956年第11期,第53-62页。黄宽重《南宋地方武力——地方军与民间自卫武力的探讨》,台北东大图书公司2002年版。南宋的山寨和水寨,其性质比较复杂,特别是其内部结构及人际关系有待揭示。此处只是简略而言,以后如有可能,再作进一步讨论。
    《宋史》卷419《陈韡传》、卷449《忠义四·高稼传》,第12562-12563、13231页。
    文天祥《集杜诗·陈督干第一百二十五》,日本明治五年壬申仲夏新刊本。
    《宋史》卷406《崔与之传》、卷405《李宗勉传》,第12258-12259、12237页。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以下简称《会编》)卷138“建炎四年五月七日濠州土豪王惟忠弃韭山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005-1006页。
    《会编》卷132“建炎三年十月十五日李成陷滁州琅邪山寨”、卷141“建炎四年八月十日张琪移屯于襄安镇”,第963、1030-1031页。
    《要录》卷21建炎三年三月丁未,第458页。
    李有《古杭杂记》,陶宗仪编《说郛》卷4,北京市中国书店1986年版,第36页。
    林天蔚《宋代权相形成之分析》,台北《思与言杂志》第10卷第5期,1973年1月。
    《文献通考》卷50《职官考四·门下省》,第456页。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以下简称《朝野杂记》)甲集卷10《御营使》,徐规点校,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197页。
    周必大《文忠集》卷127《乞令宰臣兼枢密使札子》。
    李幼武《宋名臣言行录·别集》上卷2《范宗尹》,《四库》本。
    《宋史》卷161《职官志一·序》、卷162《职官志二·御营使》,第3770、3803页。
    熊克《中兴小纪》卷13绍兴二年十月庚戌,《四库》本。
    《要录》卷137绍兴十年七月乙卯,第2201-2202页。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7,傅根清点校,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121页。
    《要录》卷119绍兴八年四月戊子,第1924页。
    《文献通考》卷48《职官考二·三公总序》,第444页。
    《宋史》卷392《赵汝愚传》、卷39l《留正传》,第11982、11974页。
    《朝野杂记》甲集卷10《枢密参和文武》、甲集卷11《武臣提刑》、《安抚使》,第203、227、228页。
    《宋史》卷450《忠义五·杨霆传》,第13258页。
    参看张邦炜《宋代皇亲与政治》第四章第二节《南宋宦官权势的削弱》,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4-333页。
    《宋史》卷187《兵志一·禁军上》,4570页。
    《两宋史研究汇编》,第12页。
    刁忠民《宋代台谏制度研究》,巴蜀书社1999年版,第77页。
    《文献通考》卷50《职官考四·门下省·谏议大夫》,第460页。
    《宋史》卷361《张浚传》,第11308-11310页。
    《朝野杂记》甲集卷5《隆兴台谏》,第125页。
    《文献通考》卷50《职官考四·门下省·谏议大夫》,第460页。
    岳珂《愧郯录》卷8《给舍论驳》,《知不足斋丛书》本。
    《宋史》卷161《职官志一·序》,第3771页。
    《廿二史札记》卷26《秦桧文字之祸》,第514-516页。
    《朝野杂记》甲集卷6《嘉泰禁私史》,第149-150页。
    许应龙《东涧集》卷8《转对札子》,《四库》本。
    《宋名臣言行录·别集》上卷7《綦崇礼》。
    《宋史》卷446-455《忠义传》,第13195、13309、13343、13356页。
    许总《宋诗史》,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第643页。
    《要录》卷6建炎年六月戊辰,第155页。
    刘一清《钱塘遗事》卷1《游湖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5-26页。
    洪适《盘洲文集》卷18《奏告显应观旌忠观吴山忠清庙祚德庙祝文》,《四库》本。
    邓小南《关于“泥马渡康王”》,《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6期。
    《朱子语类》卷44《论语二十六·宪问篇》,第1136页。
    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11《太学·后土氏之神》,《宋元方志丛刊》,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4册第3469页。
    祝穆等《方舆胜览》卷3《镇江府》,施和金点校,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64页。一说,此诗的作者系宋高宗。
    卢宪《嘉定镇江志》卷7《宫室》,《宛委别藏》第44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82页。
    俞希鲁《至顺镇江志》卷8《神庙》,杨积庆等校点,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322-323页。
    《渭南文集》卷17《镇江府城隍忠祐庙记》,《四部备要》第79册第116-117页。
    傅乐成《唐代夷夏观念之演变》,台北《大陆杂志》第25卷第8期,1962年。
    牟润孙《两宋春秋学之主流》,《大陆杂志》第5卷第4期,1951年。
    邓小南《试谈五代宋初“胡/汉”语境的消解》,《文史哲》2005年第5期。
    熊鸣琴《超越“夷夏”:北宋“中国”观初探》,《中州学刊》2013年第4期。
    《宋史》卷458《隐逸中·宇文之邵传》,第13449页。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2《名臣》,吕友仁点校,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4页。
    《陈与义集》卷27《雨中再赋海山楼诗》,吴书荫等点校,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439页。
    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集》卷2《闻二十八日之报喜而成诗七首》、《次子有闻捷韵四首》,《四部备要》第57册第81页。“胡马”、“残胡”,《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擅改为“戎马”、“凶残”。
    《郑思肖集·杂文·古今正统大论》、《杂文·大义略叙》、《久久书·久久书正文》,陈福康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32、177、103页。
    《朝野杂记》乙集卷19《丁未三开乙卯曳失索之变》,第866-867页。
    如范立舟《宋儒正统论之内容与特质》,《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金鑫、曹家齐《说欧阳修的正统论思想》,《史学史研究》2005年第2期。
    欧阳修撰、洪本健校笺《欧阳修诗文集校笺·居士集》卷16《正统论三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493页。
    《金史》卷129《佞幸·李通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783页。
    周密《癸辛杂识》后集《正闰》,吴企明点校,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99页。
    陈芳明《宋代正统论的形成背景及其内容》,台北《食货月刊》第1卷第8期,1971年。
    尹洙《河南先生文集》卷3《河南府请解投贽南北正统论一首》,《四部丛刊初编》本。
    《朱子语类》卷105《朱子二·论自注书》、卷134《历代一》,第2637、3207页。
    《张栻全集》卷14《〈经世纪年〉序》,杨世文等校点,四川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47页。
    《晦庵先生朱文公集》卷45《答廖子晦》,《四部备要》第57册第767页。
    黄震《黄氏日抄》卷48《读史三·三国志》,《四库》本。
    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45《正史类一·三国志六十五卷》,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403页。
    张方平《乐全集》卷7《南北正闰论》,《四库》本。
    胡寅《致堂读史管见》卷11《齐纪·武帝》,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宋嘉定十一年(1218)刻本,第730-731页。
    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卷12《纪年备遗序》,中华书局1961年版,208页。
    叶适《习学记言》卷34《魏书·帝纪》,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91页。
    《张栻全集》卷14《〈经世纪年〉序》,第749页。
    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11册《资治通鉴纲目》91附录一《凡例》,严文儒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475页。
    《郑思肖集·大义集·火德》、《杂文·古今正统大论》,第23、132-134页。
    汪藻著、王智勇笺注《靖康要录》卷15靖康二年正月二十七日,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589页。
    《宋史》卷460《列女传》,第13487、13486、13489、13492页。
    郝经《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卷10《巴陵女子行(有序)》,秦雪清整理,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2页。
    《宋史》卷460《列女传》,第13492-13493页。
    陈世崇《随隐漫录·佚文·八》,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59页。
    《郑思肖集·中兴集一卷·追奖》,第66页。
    方岳《秋崖集》卷34《后义倡传》,《四库》本。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7《忠倡》,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91-92页。
    洪迈《夷坚志》支丁卷9《淮阴张生妻》,何卓点校,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039页。
    如何忠礼《略论南宋的历史地位》,《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9期,第72-80页;朱瑞熙《不可割断的南宋史》,《杭州通讯(生活品质版)》2008年第7期,第20-23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