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符号消费意识形态的作用机制及其双重逻辑批判——基于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视域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杨岩 ; 吴翠丽
  • 关键词:网络 ; 符号消费 ; 意识形态 ; 消费社会理论 ; 主体性
  • 中文刊名:SDXB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Academy of Governance
  • 机构: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6-15
  • 出版单位: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 年:2019
  • 期:No.166
  • 语种:中文;
  • 页:SDXB201903018
  • 页数:8
  • CN:03
  • ISSN:37-1479/D
  • 分类号:109-116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电子商务的广泛推广,网络消费凭借自身的跨时空优势,逐渐与传统型的实物消费并驾齐驱,日益呈现出鲜明的符号化特征。为此,基于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视域,探讨了网络消费的符号化,并进一步分析了网络符号消费是如何由广告、节日、身体等机制载体最终演化为一种意识形态,最后对这种日常生活化的网络符号消费意识形态进行双重逻辑批判。这样,有助于厘清网络符号消费意识形态的演生过程,把握网络符号消费意识形态的内在本质,明晰符号权力关系中超真实幻象的建构与人的主体性消解,力图探求网络消费时代下人的主体性的复归。
        
引文
[1]韩小红.网络消费者行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2008:5.
    [2]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3.
    [4]张一兵.消费意识形态:符码操控中的真实之死——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解读[J].江汉论坛,2008(09).
    [5]让-雅克·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2.
    [6]胡启明.工具与政治之间:网络媒介意识形态传播的日常生活化转向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
    [7]张品良.网络传播的后现代性解析[J].当代传播,2004(05).
    [8]靳琰,王莉.网络时代女性身体符号消费的内涵与逻辑[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09).
    [9]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32.
    [10]汪怀君.消费模式的嬗变:符号消费的形成及其伦理意蕴[J].天府新论,2013(01).
    [11]汪德宁.超真实的符号世界:鲍德里亚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73.
    [12]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21.
    [13]孟庆艳.符号消费的意识形态批判[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0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