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环太湖地区的书估、书船与书籍的流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徐雁平
  • 关键词:湖贾 ; 书船 ; 书估 ; 书籍流动
  • 中文刊名:XSYJ
  • 英文刊名:Academic Research
  • 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3-10-20
  • 出版单位:学术研究
  • 年:2013
  • 期:No.347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文献文化史”(10&ZD13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清代文人结社整体研究”(13YJA751055);;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清代东南地区文人结社考察和研究”(12ZWB008)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XSYJ201310020
  • 页数:10
  • CN:10
  • ISSN:44-1070
  • 分类号:143-151+164
摘要
以贩书为业的书估在清代文献中留下姓名者寥寥无几,但他们在大范围的书籍流动过程中作用甚大。环太湖地区的书估借助书船,往来于发达的水路交通网络中,不但推动了江南地区的书籍交流,而且将江南地区的丰富图书资源转运京城,促进了南北学术文化尤其是考据学的发展。环太湖地区的书估,主要来自湖州府,故有"湖贾"之称。湖贾贩书有较长的历史,其中代表人物是施汉英、钱景开、陶五柳,他们是南北书籍流动的媒介,应当作为一种文化群体来考察。
        
引文
[1]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46页。
    [2]翁心存:《知止斋诗集》卷二,续修四库全书本,第1819页。
    [3]赵翼:《瓯北集》卷二十八,续修四库全书本,第582页。
    [4]张鉴:《冬青馆甲集》卷四,续修四库全书本,第51页。
    [5]缪荃孙:《云自在龛随笔》卷四,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213-214页。
    [6]阮元:《两浙輶轩录补遗》卷七,续修四库全书本,第673页。
    [7]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494页。
    [8][19][21]吴寿旸:《拜经楼藏书题跋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162、31、87页。
    [9][30][31][38][41][42][43][45][46][52][53][54][55][57]黄丕烈:《黄丕烈书目题跋》,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第77、208、218、222、102、112、222、148、182、370、25-26、170、222、188页。
    [10]王文进:《文禄堂访书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10页。
    [11]素尔讷等:《钦定学政全书》卷三,续修四库全书本,第562页。
    [12]程晋芳:《勉行堂文集》卷二,续修四库全书本,第306页。
    [13]张金吾:《陈子准别传》,《爱日精庐文稿》卷六,清代诗文集汇编本,第216页。
    [14]施国祁:《汲古阁写本滏水集说》,叶昌炽:《藏书纪事诗附补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607页。
    [15][50]郑伟章:《文献家通考》,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第793、584页。
    [16]汪辉祖:《病榻梦痕录》,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本,第284页。
    [17]洪亮吉:《外家纪闻》,光绪三年重刊本。
    [18]朱彝尊:《曝书亭集》卷四十六,四部丛刊初编本。
    [20]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一百,续修四库全书本,第181页。
    [22]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卷二,漆永祥:《汉学师承记笺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222页。
    [23]郑伟章:《书林丛考》(增补本),长沙:岳麓书社,2008年,第141页。
    [24]俞樾:《书丁竹舟〈武林藏书录〉后》,《春在堂诗编》辛丑编,续修四库全书本,第575页。
    [25]陈鳣:《河庄诗钞》,续修四库全书本,第303页。
    [26]傅申:《董其昌书画船:水上行旅与鉴赏、创作关系研究》,台湾大学《美术史研究集刊》第15期(2003年),第205-206页。
    [27]李日华著,屠友祥校注:《味水轩日记校注》,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年,第265、318、467、508、509页。
    [28]吕留良:《书旧本朱子语类》,《吕晚村文集》卷六,续修四库全书本,第179页。
    [29]宋荦:《跋宋本续通鉴长编》,《西陂类稿》卷二十八,清代诗文集汇编本,第317页。
    [32]陈瑚:《確庵文稿》卷二,四库禁毁书丛刊本,第221页。
    [33]邵长蘅:《邵子湘全集·青门剩稿》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第156页。
    [34]赵翼:《瓯北集》卷二十一,续修四库全书本,第516页。
    [35]孙原湘:《天真阁集》卷八,续修四库全书本,第605页。
    [36]张埙:《题王文简公载书图五首》,《竹叶庵文集》卷二十一,续修四库全书本,第249页。
    [37]孙星衍:《清故封修职郎两浙盐课大使陶君正祥墓碣铭》,《孙渊如先生全集·五松园文稿》卷一,续修四库全书本,第495页。
    [39][47][48][59][60]叶昌炽:《藏书纪事诗附补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741-742、742、742、743、743页。
    [40]顾广圻:《思适斋题跋》,《顾广圻书跋》,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第646页。
    [44]张元济:《清绮斋书目跋》,《涉园序跋集录》,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149页。
    [49]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四,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94页。
    [51]潘祖荫:《滂喜斋藏书记》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22页。
    [56]胡尔荥:《破铁网》卷上,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3页。
    [58]顾广圻:《思适斋书跋》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64页。
    ①此外,《咸淳重修毘陵县志》、《豫章黄先生外集》二书题跋所及“书船友邵姓”,很可能是邵宝墉。
    ②见于《黄丕烈书目题跋》中《咸淳重修毘陵县志》、《草莽私乘》、《新定续志》、《得月楼书目》、《何博士备论》、《刑统解》、《齐民要术》、《普济方》、《书苑菁华》、《西溪丛语》、《陆延枝说听》、《江淮异人录》、《碧云集》、《类编增广黄先生大全文集》、《豫章黄先生外集》、《侍郎葛公归愚集》、《湖山类稿》、《知非堂稿》、《张光弼诗集》、《韩山人诗集》、《美合集》、《优古堂诗话》诸书题跋。
    ①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卷七还记载了汪中在书贾处借书故事:“君生七岁而孤,家夙贫,……及长鬻书于市,与书贾处,得借阅经史百家。于是博览典籍,谙究儒墨,经耳无遗,触目成诵,遂为通人焉。”见《汉学师承记笺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711页。
    ①黄丕烈《虎丘山志》题跋,南京图书馆沈燮元先生2012年8月2日提供。
    ②黄丕烈《虎丘山志》题跋,南京图书馆沈燮元先生2012年8月2日提供。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