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八股文发展分期的差异与折衷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Difference and Compromise:Different Stages of Eight-part Essay' Development in Ming Dynasty
  • 作者:郑雄
  • 英文作者:Zheng Xiong;
  • 关键词:明代 ; 八股文 ; 分期
  • 中文刊名:WXYC
  • 英文刊名:Literary Heritage
  • 机构: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9-07-15
  • 出版单位:文学遗产
  • 年:2019
  • 期:No.684
  • 语种:中文;
  • 页:WXYC201904014
  • 页数:14
  • CN:04
  • ISSN:11-1009/I
  • 分类号:130-143
摘要
明清两代关于明代八股文分期的说法众多,其中受"四唐说"影响,曾居于主流的有三种,我们以差异最大且最受重视的盛期来命名,分别作"成弘"说、"成弘正嘉"说与"正嘉"说。三说各有不同立场,并分别在晚明、清初及清中期以降占居主流,而又以"正嘉"说之影响为最广。随着中国现代学术体系的建立,研究者对前代的说法虽屡有承袭,却也能破除前人成见而予以反思,以折衷的态度对待明代八股文发展分期的问题。
        
引文
(1)吴承学、李光摩《八股四题》,《文学评论》2004年第2期。
    (2)明人关于本朝八股文分期的论述,常以王朝开端的“洪永”指代第一期,但其范围显然不限于这两朝。
    (3)黎元宽《进贤堂稿》卷六《癸卯江西春秋房朱卷序》,《四库禁毁书丛刊》,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集部第145册,第708页。
    (4)李光地《诗文一》:“明代时文,洪、永、宣、景、天为初,成、弘为盛,正、嘉为中,庆、历为晚。天启以后,不足录已。”(李光地著,陈祖武点校《榕村语录》卷二九,中华书局1995年版,上册,第527页)
    (5)参见何诗海《明文“极于弘治”说刍议》,《文学评论》2014年第2期。
    (6)梁章钜著,陈居渊点校《制义丛话》(与《试律丛话》合刊)卷二,上海书店2001年版,第35页。
    (7)《峚阳草堂文集》卷七《明文稿汇选序》“王守溪”条,《明别集丛刊》,第5辑第66册,第270页。
    (8)《峚阳草堂文集》卷七《题语四则》,《明别集丛刊》,第5辑第66册,第285页。
    (9)《榕村语录》卷二九《诗文一》,上册,第511页。
    (10)张朝瑞《皇明贡举考》卷一“文体”条,《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828册,第152页。
    (11)《袁宏道集笺校》卷五四《陕西乡试录序》,下册,第1530页。
    (12)如嘉靖十七年(1538)题准:“会试校文,务要醇正典雅,明白通畅,合于程式者,方许取中。其中似前驾虚翼伪,钩棘轧茁之文,必加黜落。”万历元年(1573)又倡议:“试录序文,必典实简古,明白正大,俱若成化、弘治间文体。”(俞汝楫《礼部志稿》卷二三“凡文字格式”条,《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597册,第426页)
    (13)张弘道、张凝道《皇明三元考》卷七“成化十一年乙未科”条,《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71册,第119页。
    (14)如商衍鎏认为,明代科举的元派、元脉、元度、元镫诸目“创始于成化、弘治之间,至万历而不显,实则近于玄虚,本无确论,后则鲜有持是说者矣”(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年版,第241页)。
    (15)李乐《见闻杂记》卷一一,《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书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66册,第594页。
    (16)《天佣子集》卷八《皇明今文定序上》,《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第72册,第291页。
    (17)俞长城《题张尔成稿》,《可仪堂一百廿名家制义·张尔成稿》卷首,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可仪堂刻本,第1a—1b页。
    (18)俞长城《俞宁世文集》卷四《先正程墨盛集小引》,《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22册,第550页。
    (19)华希闵《延绿阁集》卷七,《四库未收书辑刊》,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9辑第17册,第634页。
    (20)鲁之裕《式馨堂文集》卷三《策制艺》,《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50册,第344页。
    (21)如梁章钜称:“前明科举文字有元派、元脉、元度之目,甚至借释氏之语,美其名曰元镫。其实则文章家之别径,于古人立诚之本、载道之旨,杳不相关。顾风气所趋,上以是求,下以是应,遂增艺林一故实。至我朝文运昌明,士尚实学,此调不弹久矣,而琐闻遗事时时间出,亦足以资谈柄。因荟萃而次之,俾举业者知有此事,而不必专精致力于斯也。”(《制义丛话》卷一二,第230页)按,另参见此卷所引汪份(武曹)、钱禧(吉士)等人之说,亦可见清初以来士人对前明科场所遗留的元派、元脉、元度诸目的认识及其影响之消解。
    (22)张廷玉等《明史》卷六九,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6册,第1689页。
    (23)参见陈广宏《“古文辞”沿革的文化形态考察——以明嘉靖前唐宋文传统的建构及解构为中心》,《文学遗产》2012年第4期。
    (24)参见李光摩《八股文与古文谱系的嬗变》,《学术研究》2008年第4期。
    (25)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43页。
    (26)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80页。
    (27)③ 方苞《钦定正嘉四书文》卷二,《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51册,第100页。
    (28)《钦定正嘉四书文》卷二,《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51册,第87页。
    (29)《钦定正嘉四书文》卷二,《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51册,第88页。
    (30)《钦定正嘉四书文》卷二,《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51册,第99页。
    (31)《钦定正嘉四书文》卷二,《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51册,第106页。
    (32)方苞《钦定四书文·凡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51册,第5页。
    (33)方苞《钦定化治四书文》卷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51册,第32页。
    (34)《钦定化治四书文》卷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51册,第31页。
    (35)方苞《钦定隆万四书文》卷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51册,第202页。
    (36)方苞《钦定启祯四书文》卷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51册,第381页。
    (37)袁黄《游艺塾续文规》卷三,《续修四库全书》,第1718册,第203页。
    (38)如袁黄记曰:“(嘉靖)乙丑,余公同麓(按:指余有丁)当为分考官。……及进场,熙父卷果然在同麓房。览之,语同事诸君曰:‘此可中否?’众咸难之。同麓曰:‘此去有司之绳墨甚远,然非凡品,姑置之,俟检后场以定去留。’及读二场论,乃曰:‘真巨儒笔也!’时高新郑(按:指高拱)主试,同麓不敢送初场文字,但以二三场送阅,遂得中选。夫熙父之文岂不工哉?然古而不今,深而不浅,质而不华,奥而不显,大非利中之具。是以乡试后蹉跎二十六年,幸遇余公收之于绳墨之外,不然,几终身沦落矣。”(《游艺塾续文规》卷三,《续修四库全书》,第1718册,第204页)施闰章则载称:“昔归震川先生老于棘闱,亦缘后场入彀,至今推为大文人,此其验也。”(施闰章《学余堂外集》卷二《豫闱公约》“重后场”条,《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13册,第858页)
    (39)参见李光摩《论明代八股文语体》,《中山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40)吴梅《顾曲麈谈》(与《中国戏曲概论》合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103页。按,钱基博曾据《顾曲麈谈》引用黄人此语,然误作吴梅之说(参见钱基博《明代文学》,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第109页)。
    (41)参见周作人《论八股文》,《骆驼草》1930年第2期。按,周氏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第30页)中又重申此论。
    (42)补庵《谈谈八股文》,《广智馆星期报》,1932年广字第199号。
    (43)刘咸炘著,黄曙辉编校《刘咸炘学术论集:文学讲义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1页。
    (44)参见[日]铃木虎雄著,郑师许译《八股文的沿革和它的形式》,《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1929年第9卷总第102期。
    (45)李长之《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污点——八股文——的分析》,《清华周刊》1933年第40卷第1期。
    (46)朱滋萃《八股文研究》,《文学》1934年第3卷第1期。
    (47)本节之目虽以唐、归为主,而附以王、胡,然正文论述实则以王、归为主。
    (48)宋佩韦《明文学史》,《民国丛书》,上海书店1996年版,第5编第49册,第6页。
    (49)《明文学史》,《民国丛书》,第5编第49册,第223—224页。
    (50)宋氏于第二期中首推王鏊,而王鏊为成化十一年进士,可见其以王鏊中式为第二期起点。
    (51)《明文学史》,《民国丛书》,第5编第49册,第233页。
    (52)《明文学史》,《民国丛书》,第5编第49册,第234页。
    (53)卢前《八股文小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6页。
    (54)《八股文小史》,第23页。按,方苞原文作“自洪永至化治百余年中”。
    (55)《八股文小史》,第39页。按,书中所引焦循“正变之说”实为刘咸炘《四书文论》语,前文已提及,卢前据刘氏《四书文论》间接引用,遂致误。
    (56)王凯符《八股文概说》,中国和平出版社1991年版,第157页。
    (57)孔庆茂《八股文史》,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第411页。
    (58)林庚《中国文学简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21页。按,林著下半部(唐五代词以下)完成于1994年,并于1995年出版。
    (59)徐朔方、孙秋克《明代文学史·前言》,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页。
    (60)参见龚鹏程《中国文学史》,东方出版社2015年版,第203页。
    (61)参见陈文新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下册,第633—639页。
    (62)郭英德主编《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明代卷》,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87页。
    (63)龚笃清《明代八股文史》,岳麓书社2015年版,第241页。按,龚笃清又有《明代八股文史探》(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据作者自述,乃为《明代八股文史》打基础之作,故本文引述以后者为主。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