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诗歌选本的编选法则与“强制传播”特征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Compilation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eventeen Years” Poetry Anthology
  • 作者:巫洪亮
  • 英文作者:Wu Hongliang;
  • 中文刊名:DDZP
  • 英文刊名: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 机构:福建龙岩学院师范教育学院中文系;南京大学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25
  • 出版单位:当代作家评论
  • 年:2019
  • 期:No.211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当代诗歌副文本资料整理与研究(1949—1966)”(15XZW029)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DDZP201901018
  • 页数:9
  • CN:01
  • ISSN:21-1046/I
  • 分类号:81-89
摘要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十七年"诗歌传媒研究中出现了一种"冷热不均"的现象,《诗刊》《星星》等颇具影响力的诗刊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青睐,而那些曾经深刻规约着1949—1966年诗歌审美风尚生成与递变的为数众多的诗歌选本,至今仍处于被历史遗忘的角落,一些饶有意味的现象与问题依然未得到认真清理与反思,比如在"十七年"政治与文化相互胶合的文学传播语境中,人们是如何策划和编选诗歌选本的?这些诗歌选
        
引文
(1)武新军:《人民文艺的传播网络与传播机制》,《文艺研究》2011年第8期。
    (2)丁力:《北京的早晨》后记,第92页,北京,北京出版社,1959。
    (1)(2)萧三:《革命烈士诗抄》,第386页,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
    (3)萧三:《和平之路》,第243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4)萧三:《友谊之歌》,第1页,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
    (5)王本朝:《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研究》,第154-156页,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
    (1)上海文艺出版社编:《万人高唱公社好》,第1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
    (2)王玥琳:《论著作序在文学传播、接受中的特点与作用》,《中国文学研究》2015年第3期。
    (3)郭沫若、周扬:《红旗歌谣》,第1页,北京,红旗杂志社,1959。
    (4)李学鳌、张志明等:《<红旗歌谣>颂》,《人民文学》1960年第3期。
    (5)作家出版社编辑部编:《建设者的歌》,第1-2页,北京,作家出版社,1956。
    (1)作家出版社编辑部编:《建设者的歌》,第1-2页,北京,作家出版社,1956。
    (2)(3)冯至:《十年诗抄》,第105、2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4)严阵:《唱给延河》,第173-175页,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50。
    (5)中国作家协会编:《诗选》(1953—1955),第1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6)中国作家协会编:《诗选》(1956),第1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1)傅承州:《从话本选本看话本经典的形成》,《文艺研究》2010年第1期。
    (2)冯至:《十年诗抄》,第105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3)臧克家:《中国新诗选》(1919—1949),第1页,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
    (4)大尹:《有关“中国新诗选”的几件事》,《读书月报》1956年第10期。
    (1)方长安:《角落到中心的位移——选本与戴望舒<雨巷>的经典化》,《福建论坛》2015年第7期。
    (2)诗刊社编:《工人诗歌一百首》,第1页,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8。
    (3)茅盾:《工人诗歌一百首》序言,第3页,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8。
    (4)张光年:《北京工人诗百首》序,第1页,北京,北京出版社,1959。
    (5)罗执廷:《论当代诗歌传播体制中的选本传播》,《云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
    (1)王本朝:《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研究》,第154-156页,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
    (2)大伊:《有关<中国新诗选>的几件事》,《读书月报》1956年第10期。
    (3)杜志红:《论商业行为中的强制传播现象》,《现代传播》2008年第5期。
    (4)田间:《校后小记》,《英雄的赞歌》,第131页,北京,作家出版社,1959。
    (5)戈壁舟:《我迎着阳光》自序,第2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6)臧克家:《欢呼集》,第119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7)王维州:《可爱的时代》,第72页,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59。
    (1)冯至:《十年诗抄》前言,第1-2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2)刘岚山:《读了“巴黎公社诗选”以后》,《诗刊》1957年第7期。
    (3)邓晓东:《选本与清初清诗的传播》,《江海学刊》2010年第6期。
    (4)贺敬之:《放歌集》,第147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5)郭沫若:《骆驼集》,第1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6)郭国昌:《集体写作与解放区的文学大众化思潮》,《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年第6期。
    (7)袁盛勇:《延安时期的集体创作》,《中山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1)湖北人民出版社编:《钢城的诗》,第110页,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59。
    (2)贵州人民出版社编:《工人歌唱大跃进》,第1页,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60。
    (3)刘岚山:《歌唱北京的诗(评介)》,《诗刊》1957年第1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