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实践困境及其对策——基于可行能力理论的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Practice Dilemma of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 deep poverty area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 作者:许汉泽 ; 李小云
  • 英文作者:Xu Hanze;Li Xiaoyun;
  • 关键词:可行能力 ; 产业扶贫 ; 政治参与 ; 社会机会 ; 发展能力
  • 中文刊名:GSSH
  • 英文刊名:Gansu Social Sciences
  • 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5-25
  • 出版单位:甘肃社会科学
  • 年:2019
  • 期:No.240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结构性贫困治理机制研究”(16CSH04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本科研项目“‘后扶贫时代’扶贫治理转型研究”(56YAH18081)
  • 语种:中文;
  • 页:GSSH201903018
  • 页数:7
  • CN:03
  • ISSN:62-1093/C
  • 分类号:136-142
摘要
贫困不仅是经济层面收入水平的低下,更是由于贫困主体可行能力的缺失。运用阿玛蒂亚·森"可行能力"理论对秦巴山区A贫困县产业扶贫案例进行分析,发现产业扶贫实践之中出现贫困户能力参与不足而导致产业选择悖论、社会机会挤压造成扶贫主体缺失与目标异化以及发展能力排斥引发贫困农户市场化困境等问题。并对以上所出现困境提出要进行农户赋权与产业创新、分类治理与叠加支持突破贫困陷阱以及市场规制和进行扶贫制度层面改革等政策建议,以期在今后产业扶贫政策执行过程之中真正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实现"精准扶贫"政策目标,最终达到公平与效益的相统一。
        
引文
[1]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EB/OL].[2019-03-05].http://www.21jingji.com/2019/3-5/2 OMDEzNzlfMTQ3 NDQ2OA.html.
    [2]李棉管.技术难题、政治过程与文化结果——“瞄准偏差”的三种研究视角及其对中国“精准扶贫”的启示[J].社会学研究,2017(1):217-241.
    [3]付江月,陈刚.西部贫困山区产业扶贫发展研究——以贵州黔南龙山镇为例[J].开发研究,2018(1):132-138.
    [4]邢成举.产业扶贫与扶贫“产业化”——基于广西产业扶贫的案例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63-70.
    [5]孙兆霞.脱嵌的产业扶贫——以贵州为案例[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3):14-21.
    [6]殷浩栋.产业扶贫:从“输血”到“造血”[J].农经,2016(10):25-31.
    [7]黄承伟,邹英,刘杰.产业精准扶贫:实践困境和深化路径——兼论产业精准扶贫的印江经验[J].贵州社会科学,2017(09):125-131.
    [8]张春敏.产业扶贫中政府角色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云南社会科学,2017(06):39-44.
    [9]林万龙,华中昱,徐娜.产业扶贫的主要模式、实践困境与解决对策——基于河南、湖南、湖北、广西四省区若干贫困县的调研总结[J].经济纵横,2018(7):102-108.
    [10]阿玛蒂亚·森.以自由看发展[M].任赜,于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1]Hick R.The capability approach:insights for a new poverty focus[J].Journal of social policy,2012,41(2):291-308.
    [12]杨帆,章晓懿.可行能力方法视阈下的精准扶贫:国际实践及对本土政策的启示[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23-30.
    [13]李小云.精准扶贫难在哪里?[EB/OL].[2017-05-20].http://rmfp.people.com.cn/n1/2016/1012/c406725-28773128.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14]李小云,张雪梅,唐丽霞,等.中国财政扶贫资金的瞄准和偏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27.
    [15]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M].冯刚,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16]檀学文,李成贵.贫困的经济脆弱性与减贫战略述评[J].中国农村观察,2010(5):85-96.
    [17]任守云,潘璐.作为场域的市场:农民销售处境与结构限制——以河北李村李子销售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5-24.
    [18]李小云.把深度性贫困的治理作为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EB/OL].[2017-05-20].http://theory.gmw.cn/2017-04/24/content_24284434.htm
    [19]Narayan-Parker,Deepa,ed.Empowerment and poverty reduction:A sourcebook[M].World Bank Publications,2002.
    [20]吴重庆.小农与扶贫问题[J].天府新论,2016(4):6-12.
    [21]任超,袁明宝.分类治理:精准扶贫政策的实践困境与重点方向——以湖北秭归县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17(1):100-108.
    [22]狄金华.精准扶贫中的责任归属与对策[N].学习时报,2016-11-17.
    [23]石友金,肖国安,朱有志,等.脱贫致富与制度创新——湘赣老区开发式扶贫的理性思考[J].中国农村观察,1998(5):10-15.
    [24]许汉泽,李小云.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产业扶贫的实践困境——对华北李村产业扶贫项目的考察[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16.
    ①材料来源于对村干部的访谈SXLY20161108。
    ②材料来源于对村干部的访谈SXLY2016111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