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东教授对“热痹”“痹热”的认识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Professor ZHANG Hua-dong's Understanding of “Heat Bi” and “Bi Fever”
  • 作者:刘禹全 ; 李响 ; 李军 ; 王翰洲 ; 任赵洋 ; 张华
  • 英文作者:LIU Yu-quan;LI Xiang;LI Jun;WANG Han-zhou;REN Zhao-yang;
  • 关键词:热痹 ; 痹热 ; 分类依据 ; 辨证论治 ; 张华
  • 中文刊名:FSBG
  • 英文刊名:Rheumatism and Arthritis
  • 机构: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北京石景山区中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贵州省中医医院;内蒙古航天医院;
  • 出版日期:2018-11-28
  • 出版单位:风湿病与关节炎
  • 年:2018
  • 期:v.7
  • 语种:中文;
  • 页:FSBG201811012
  • 页数:3
  • CN:11
  • ISSN:10-1073/R
  • 分类号:47-48+65
摘要
张华东教授认为,"热痹"与"痹热"的根本区别在于病因的不同,痹热者,因痹而热,即郁痹而生热;热痹者,因热而痹,即感热邪而成痹。因为辨证立法的出发点不同,所以选方用药亦不同,辨差毫厘,失之千里,故当仔细辨证,准确立法,万不可错也。通过探讨"热痹"与"痹热"的概念,进而从病因、发病机制、证候特征,及治疗方面阐述其异同,为痹病的辨证论治提供更多思路及理论依据,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引文
[1]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29-130.
    [2]路志正,姜泉,张华东,等.路志正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82-84.
    [3]田代华.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5.
    [4]娄玉钤.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5-48.
    [5]周仲瑛,金实,李明富,等.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463-465.
    [6]袁明.论“热痹”与“痹热”[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15(3):250.
    [7]王承德,沈丕安,胡荫奇,等.实用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22-323.
    [8]张华东,鲁构峰,李晶,等.王清任逐瘀类组方规律探赜[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9):1192-1194.
    [9]张华东,徐思雨,于志谋,等.五皮五藤饮从经络合治热顽痹[J].北京中医药,2017,36(10):867-868.
    [10]李满意,娄玉钤.热痹的源流及相关历史文献复习[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4):42-48.
    [11]张子扬,许平英,娄玉钤.关节热痛是否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热痹关键指标的临床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5(10):16-19,2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