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中商业秘密鉴定意见的司法审查规则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the Judicial Review Rules of Forensic Conclusions of Trade Secrets in Criminal Cases
  • 作者:张太洲
  • 英文作者:ZHANG Tai-zhou;The People ′s Court of Gulou District,Fuzhou;
  • 关键词:商业秘密 ; 鉴定意见 ; 同一性 ; 不为公众所知悉 ; 司法审查规则
  • 英文关键词:trade secrets;;forensic conclusions;;identity;;unknown to the public;;judicial review rules
  • 中文刊名:GDCJ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机构: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
  • 出版日期:2017-04-24 16:00
  • 出版单位: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7
  • 期:v.9;No.34
  • 语种:中文;
  • 页:GDCJ201704010
  • 页数:7
  • CN:04
  • ISSN:13-1396/G4
  • 分类号:63-69
摘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业主体均高度注重保护自身的商业秘密。为了保障良性竞争,刑法设置了侵犯商业秘密罪等。争议技术或者经营信息是否构成商业秘密是该类犯罪在整个庭审活动的核心。由于争议技术或者经营信息具有高度的专业性与科学性等,因此相当一部分案件需要进行专业性鉴定。司法实践中,主要是对"非公众所知悉"和"同一性"进行鉴定。相对于证人证言等证据审查的谨慎性,法官对商业秘密鉴定意见呈现出一种高度信任性,导致对该类鉴定意见庭审质证的简单化、采信的直接化、说理的省略化等。作为商业秘密类鉴定中的核心二要素"非公众所知悉"与"同一性"的审核必须严格。应当用科学审慎的心理来对待每一商业秘密类鉴定意见,保证在司法审判活动中能够公正的做出判决。
        In the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s, business owner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protecting their own trade secrets.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healthy competition, the criminal law enacted the crime of infringing trade secrets. Whether the controversial technologies or business information can be regraded as trade secrets is essential to the overall trial of such crime. As the controversial technologies or business information is highly professional and scientific,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cases require professional identification. During the judicial practice, the attributes, "unknown to the public" and "identity", should be taken as major objects to be identified. Although judges are prudent about the testimony of witnesses, they appear to extremely trust the forensic conclusions of trade secrets, thus leading to the simplified trial and interrogation, the direct admissibility of evidence, and the simplified argumentation when it comes to the forensic conclusions. Verification must be rigorously conducted on the core elements concern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trade secrets,i.e. "unknown to the public" and "identity". We should hold scientific and prudent attitudes toward each forensic conclusion of the trade secret to ensure the fair judgement in the trials.
引文
[1]陈光中,吕泽华.我国刑事司法鉴定制度的新发展与新展望[J].中国司法鉴定,2012(2):1-5.
    [2]孔祥俊.商标与不正当竞争法:原理和判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846.
    [3][8]唐震.商业秘密刑事案件鉴定意见审查要点之解析[J].法律适用,2016(4):96-101.
    [4][5]樊崇义,吴光升.鉴定意见的审查与运用规则[J].中国检察官,2013(5):3-16.
    [6]刘晓丹.科学证据可采性规则研究[J].证据科学,2012,20(1):21-32.
    [7]张南宁.科学证据可采性标准的认识论反思与重构[J].法学研究,2010(1):18-34.
    [9]刘文鹏.商业秘密“不为公众所知悉”认定若干问题研究[J].科技与法律,2012,97(3):67-70.
    (1)《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验信息”。
    (2)(2011)杭江刑初字第521号林立、潘磊等侵犯商业秘密罪案中证据分析部分:司法鉴定意见书,证明涉案的索福瑞公司2514个收视率调查样本户信息属于商业秘密。
    (3)(2013)江恩法刑初字第206号刘某某侵犯商业秘密罪案中证据分析部分:1.广东省专利信息中心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所《关于恩平市达肯包装机械有限公司“高速自动化糊底纸袋机组”的技术资料是否属于技术秘密的鉴定》(粤知司鉴所(2008)鉴字第05号):证实除制筒机说明书、糊底机说明书、高速自动化糊底纸袋机组产品介绍外,“高速自动化糊底纸袋机组”的技术资料属于商业秘密中的技术秘密。2.广东省专利信息中心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所《关于恩平市公安局“恩公刑聘字(2008)003号”鉴定委托的鉴定》证实总体实质相似。
    (4)(2013)海刑初字第2957号任×等侵犯商业秘密罪案、(2015)廊开刑初字第058号宋斌犯侵犯商业秘密罪案中并未对涉及商业秘密进行相关司法鉴定。
    (5)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的若干规定》中,技术信息通常是技术方案,包括程序、设计、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等内容,经验信息包括管理诀窍、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产销策略、招投标中的标底及标书等内容。
    (6)(一)法医类鉴定;(二)物证类鉴定;(三)声像资料鉴定;(四)根据诉讼需要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协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的其他应当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的鉴定事项。
    (7)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第401条规定:“关联性证据”是指该证据与没有该证据相比,具有使得任何事实具有更可能存在或者更不可能存在的倾向性。第403条规定:然而相关证据可能被排除在外:如果它的证明价值基本上是由不公平损害的危险,混淆争议问题,误导陪审团,不当拖延,浪费诉讼时间或不必要地出事重复证据。
    (8)(9)应当考虑的几种因素:一是使用该技术的潜在错误率;二是控制该技术应用的标准;三是该技术特征的防护措施;四是该技术被该领域科学家接受的程度;五是推出推理的性质和范围;六是该技术及结果可以被清楚和简洁地描述和解释;七是法庭和陪审团可核实基础资料的程度;八是其他专家建言和评估该技术的有效性;九是该证据在该案全部证据中的证明价值;十是该案中使用该技术的注意事项。
    (10)(2014)滨汉刑初字第66号浙江福瑞德化工有限公司、张某等犯侵犯商业秘密罪案中。北京京洲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中心(以下简称京洲司法鉴定中心)出具的(2010)知鉴字第003号、013号《司法鉴定报告书》(以下简称《司法鉴定书》)认定联力公司与福瑞德公司生产三乙基铝的工艺流程中具有五项技术信息即总反应釜装配图中的双进出口换热盘管设计、铝粉投料装置、铝粉投料方法、乙基化反应操作参数和生产操作规程具有同一性;而对技术信息进行同一性比较应当同时满足采取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基本相同效果这三条标准,而依据该三条标准京洲《司法鉴定书》中所涉及的上述五项技术信息,联力公司和福瑞德公司间并不具有同一性。即使二者之间具有同一性,北京紫图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中心(以下简称紫图司法鉴定中心)出具的(2014)知鉴字第102号《鉴定意见书》也直接否定了京洲司法鉴定中心出具的(2010)知鉴字第001号《司法鉴定书》中关于上述五项技术信息系非公知技术信息的认定。
    (11)第九条:有关信息不为其所属领域的相关人员普遍知悉和容易获得,应当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第三款规定的“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有关信息不构成不为公众所知悉:(一)该信息为其所属技术或者经济领域的人的一般常识或者行业惯例;(二)该信息仅涉及产品的尺寸、结构、材料、部件的简单组合等内容,进入市场后相关公众通过观察产品即可直接获得;(三)该信息已经在公开出版物或者其他媒体上公开披露;(四)该信息已通过公开的报告会、展览等方式公开;(五)该信息从其他公开渠道可以获得;(六)该信息无需付出一定的代价而容易获得。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