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要素偏向、路径选择与中国制造业升级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echnological Progress Factor Bias, Path Selection and Upgrading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 作者:董景荣 ; 张文卿
  • 英文作者:Dong Jingrong;Zhang Wenqing;
  • 关键词:技术进步要素偏向 ; 技术进步路径 ; 制造业升级
  • 中文刊名:GLXX
  • 英文刊名:Modernization of Management
  • 机构: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7-16 17:21
  • 出版单位:管理现代化
  • 年:2019
  • 期:v.39;No.224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4AJL015);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8BJY093);;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KJ1600318)。
  • 语种:中文;
  • 页:GLXX201904007
  • 页数:5
  • CN:04
  • ISSN:11-1403/C
  • 分类号:32-36
摘要
构建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基于2008—2016年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测算不同路径下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以探索有利于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制造业选择自主研发路径可以加速跨越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发展的倒U曲线的拐点,率先进入以技术密集型为主体的高端行列;中部、西部地区制造业选择技术引进及模仿、外商直接投资、自主研发路径可以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的转化。
        
引文
[1] 刘冬冬,董景荣,王亚飞.行业特征、要素禀赋结构与技术进步路径选择——基于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实证检验[J].科研管理,2017(09).
    [2] 杜传文,吕洁,芮明杰.产业升级中企业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关系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8(04).
    [3] 林春艳,孔凡超.技术创新、模仿创新及技术引进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基于动态空间Durbin模型的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6(05).
    [4] 徐康宁,冯伟.基于本土市场规模的内生化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的第三条道路[J].中国工业经济,2010(11).
    [5] 陈文翔,周明生.自主创新、技术引进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外部性视角的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7(04).
    [6] 黄永明,陈宏.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升级影响的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8(04).
    [7] 张志明,张峁.FDI对我国产业升级影响的非对称性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检验[J].征信,2014(11).
    [8] 李艳,柳士昌.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外资开放与产业升级——一个基于准自然实验的经验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8(08).
    [9] 张彬,桑百川.中国中间产品出口与产业升级研究[J].亚太经济,2013(06).
    [10] Hicks J R.The Theory of Wages [M].London:Macmillan,1963.
    [11] Diamond P A.Disembodied Technical Change in a Two-sector Model [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65,32(02):161-168.
    [12] David P A,Klundert T.Biased Efficiency Growth and Capital-labor Substitution in the US:1899—1960[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5,55(03):357-394.
    [13] Acemoglu D.Equilibrium Bias of Technology [J].Econometrica,2007,75(5):1371-1409.
    [14] 戴天仕,徐现祥.中国的技术进步方向[J].世界经济,2010(11).
    [15] Sato R,Morita T.Quantity or Quality:the Expact of Labour Saving Innovation on US and Japanese Growth Rates,1960—2004[J].The Japanese Economic Review,2009,60(04):407-434.
    [16] 陈晓玲,连玉君.资本-劳动替代弹性与地区经济增长——德拉格兰德维尔假说的检验[J].经济学(季刊),2013(01).
    [17] Popp D.Induced Innovation and Energy Prices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2,92(10):160-180.
    [18] 王班班,齐绍洲.有偏技术进步、要素替代与中国工业能源强度[J].经济研究,2014(02).
    [19] 郑猛,杨先明,李波.有偏技术进步、要素替代与中国制造业成本——基于30个行业面板数据的研究[J].当代财经,2015(02).
    [20] 董直庆,赵景,康红叶.有偏技术进步、技术来源及其经济增长效应[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1).
    [21] 王光栋.有偏技术进步、技术路径与就业增长[J].工业技术经济,2014(12).
    [22] 阳立高,龚世豪,王铂等.人力资本、技术进步与制造业升级[J].中国软科学,2018(01).
    1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与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计算得到。
    2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