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提升研究综述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Summary of the Competency Improvement of Dual-qualified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 作者:李海
  • 英文作者:Li Hai;
  • 关键词:职业院校 ; 双师型教师 ; 胜任力
  • 中文刊名:XZQJ
  • 英文刊名:Hebei Vocational Education
  • 机构: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8-15
  • 出版单位:河北职业教育
  • 年:2018
  • 期:v.2;No.10
  •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学科共建项目“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及应用”(GD16XJY13)
  • 语种:中文;
  • 页:XZQJ201804022
  • 页数:4
  • CN:04
  • ISSN:13-1423/G4
  • 分类号:77-80
摘要
我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存在入职门槛低、缺乏核心素质、科研能力不强、动手能力差等问题。通过分析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的结构,主要有知识结构论、素质结构论、双重标准说、能力层次说几个观点。要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可采取人才培养定位强化胜任力提升要求、双师型教师管理凸显胜任力提升目标、双师型教师培养构建胜任力提升路径的策略等方法。
        
引文
[1]吉文林,胡新岗,黄银云,等.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需求分析和对策[J].职教论坛,2011,(24):84-88.
    [2]王林洲.广东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调查报告[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2,(2):75-79.
    [3]马雪涛,孙泽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知识结构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8,(12):89-90.
    [4]李建求.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职教论坛,2002,(19):40-43.
    [5]任君庆.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5,(5):70-72.
    [6]刘敏丽.职业院校教师的双师素养[J].中国冶金教育,2012,(5):76-78.
    [7]李秀丽,张茵,张建宗.“双师型”职教师资的标准及其培养方式研究[J].成功(教育版),2011,(7):186-187.
    [8]刘建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教育研究[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00.
    [9]唐林伟,董桂玲,周明星.“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的解构与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10):45-47.
    [10]刘心美,赵桂茹.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高职课程体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8):163-166.
    [11]束惠萍.基于胜任力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河北职业教育,2017,(3):93-96.
    [12]刘先锋.高校教师胜任力及发展策略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8,(2):93-94.
    [13]徐木兴.基于教师胜任力的高校绩效管理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0,(7):123-125.
    [14]王新妍.人力资源管理者胜任力构成及培养策略[J].南方论刊,2013,(10):89-91.
    [15]曹淑君.中小学校长胜任力及其提升策略[J].辽宁教育研究,2008,(10):93-94.
    [16]苏晓红.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初探[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49-52.
    [17]张颖,蒋永忠,黄锐.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1-64.
    [18]周斌,陈丽金.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胜任力培养策略分析[J].大众科技,2010,(9):131-132.
    [19]姚恩菊,陈旭,韩元亚.胜任力和应对策略对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2):103-10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