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六条)再议人的本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谢静 ; 程璐璐
  • 关键词: ; 本质 ; 自然 ; 社会 ; 实践
  • 中文刊名:ZIYX
  • 英文刊名:Cognition and Practice
  • 机构: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佳木斯大学公共外语部;
  • 出版日期:2019-03-20
  • 出版单位:知与行
  • 年:2019
  • 期:No.37
  • 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基本科研业务费基础研究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梦’话语体系的构建与传播研究”(2016-KYYWF-0658);; 黑龙江大学学理论项目“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173)
  • 语种:中文;
  • 页:ZIYX201902006
  • 页数:6
  • CN:02
  • ISSN:23-1595/D
  • 分类号:21-26
摘要
人的本质是人类自我意识的最深层次的反映,也是其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的最基本的规范。《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人本观最集中的体现。对于人的本质的界定,在学界存在较大争议。重新思考人的本质问题也是澄清马克思本人思想的理论探索的关键一步。通过对《提纲》(第六条)《手稿》《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等文本中关于此问题的探索,可以得出马克思从未在本质上对人做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论,而是通过对人与自然和社会关系进行的考察中一步步深化对何以为人的探索。想要弄清马克思究竟怎样定义人的本质问题,可以从《提纲》第六条入手。通过细致研究马克思青年时期的著述,可以呈现出马克思如同抽丝剥茧般地切近人的本质问题的核心理路。在研究过程中,不能仅拘泥于《提纲》这个单一文本,还要联系《提纲》前后不同时期作品中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考察这一范畴究竟有没有连贯性和独立的道德形态。综上,我们应该以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理论基点,并结合《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以及《德意志意识形态》等文本,深入挖掘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理解。这可以给马克思理论的哲学性和科学性之争,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引文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周扬.解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六条[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6.
    [3] [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M].荣震华,李金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4] 张奎良.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的演绎程序[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4).
    [5] [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M].荣震华,王太庆,刘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7] [日]望月清司.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M].韩立新,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9] 孙伯鍨.探索者道路的探索[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