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Research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Evaluation in Development Zone
  • 作者:郭敏
  • 英文作者:GUO Min;Bowen College of Management,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Ecological Economy Research Institute,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 关键词:开发区 ; 土地集约利用 ; 指标体系 ; 评价方法
  • 英文关键词:development zone;;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index system;;evaluation method
  • 中文刊名:HBNY
  • 英文刊名: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 机构: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江西财经大学生态经济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19-01-10
  • 出版单位:湖北农业科学
  • 年:2019
  • 期:v.58;No.622
  • 基金:2018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18ky0839)
  • 语种:中文;
  • 页:HBNY201901002
  • 页数:6
  • CN:01
  • ISSN:42-1255/S
  • 分类号:7-11+16
摘要
在梳理国内文献基础上,对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进行了溯源与辨析,系统地概括了国内学者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指标权重、理想值确定及综合评价的主要思路与方法,对评价工作的实证研究进行了总结。最后,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未来发展趋势。
        The concept of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based on the review of domestic literature was analyzed. Then how to establish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domestic scholars on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zone were generalized,including the main ideas and methods of index weight,the ideal value determination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and empirical study of the evaluation researches were summarized. Finally,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se researches was proposed tha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land conservation 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evaluation in development zone was discussed.
引文
[1]翟文侠,黄贤金,周峰,等.开发区土地利用对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有效性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05,19(4):14-17.
    [2]理查得·T·伊利,爱德华·W·莫尔豪斯.土地经济学[M].腾维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毕宝德.土地经济学(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吕俊仪.我国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8.
    [5]陶志红.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00,5(1):1-5.
    [6]翟文侠,黄贤金,张强,等.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以江苏省典型开发区为例[J].资源科学,2006,28(2):54-60.
    [7]王成新.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其时空差异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7):109-113.
    [8]王昆,陈银蓉.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25(6):22-26.
    [9]王梅,曲福田.昆山开发区企业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构建与应用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4,18(6):23-27.
    [10]牛星,欧名豪.青岛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28(5):47-51.
    [11]国土资源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试行)[S].2014.
    [12]谷家川,查良松.基于GIS的泗县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27(11):998-1101.
    [13]赵小风,黄贤金,严长清,等.基于RAGA-AHP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江苏省开发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11):1315-1320.
    [14]江立武,赵小敏.基于GIS空间模型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开发研究,2010,21(2):10-15.
    [15]刘向东,高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6285-6288,6291.
    [16]张清军,尚国琲,梁旭.河北临城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南方农业学报,2013,44(1):171-175.
    [17]王惠贞,郭熙,黄细华,等.江西省南昌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3,35(5):1090-1097.
    [18]余中元.开发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驱动因素及评价—基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J].国土资源科技管,2013,30(8):15-20.
    [19]张宪涛,丁峻强,雷霞.新常态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2):35-42.
    [20]王向东,龚健.土地集约化利用评价及其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16,36(5):17-25.
    [21]黄建洲,刘学录,马艳霞.甘肃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209-211.
    [22]谢正观,郑仰阳.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厦门市海沧台商投资区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3):393-396.
    [23]温秀琴,汪应宏,陈晨,等.主成分分析法与熵值法结合用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徐州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8):12372-12373,12538.
    [24]陈威,潘润秋,王心怡,等.湖北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异与驱动力[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7):498-502.
    [25]潘润秋,夏商周,陈晨.基于聚类分析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理想值确定研究——以湖北省开发区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5,31(4):55-59.
    [26]何芳,张磊.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理想值的确定—以上海市19个开发区为例[J].城市问题,2013,11(4):16-21.
    [27]闫安.基于DEA模型的天津市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8(6):72-74.
    [28]张彦,王瑷玲.基于物元模型的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7(2):202-206.
    [29]唐旭,赵翔,刘耀林,等.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6,36(3):373-377.
    [30]林坚,周琴丹,邓红蒂,等.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信息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1,25(8):74-79.
    [31]崔娟敏,季文光.基于AHP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模糊综合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1,18(4):22-25.
    [32]翟文侠,黄贤金,张强,等.基于层次分析的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1):96-102.
    [33]彭浩,曾刚.上海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经济地理,2009,29(7):1176-1181.
    [34]王成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潜力评价:基于安徽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实证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3,31(1):71-74.
    [35]卢新海,刘俞成.基于因子分析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广西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12,(12):26-29.
    [36]朱红梅,周子英,黄纯,等.BP人工神经网络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的应用[J].经济地理,2009,29,(5):836-839.
    [37]李焕,徐建春,徐知渊,等.BP人工神经网络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6):447-450.
    [38]欧照铿,唐南奇,张黎明.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福建省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3(4):424-429.
    [39]韦仕川,黄朝明,尧德明.基于GIS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模型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洋浦经济开发区为例[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3):125-130.
    [40]王成新,刘洪颜,史佳璐,等.山东省省级以上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6):129-133.
    [41]贾琨,常勇.山东省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285-288.
    [42]杨建锋,王令超,马军成.基于企业与行业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1):126-129.
    [43]张丽萍,刘学录,马晓婧.基于协调度模型的甘肃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12,24(5):891-89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