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权力视角看西方国际话语权形成的基础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侯自强
  • 中文刊名:DWDC
  • 英文刊名: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 机构: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
  • 出版日期:2019-07-22
  • 出版单位:对外传播
  • 年:2019
  • 期:No.274
  • 语种:中文;
  • 页:DWDC201907008
  • 页数:3
  • CN:07
  • ISSN:11-5636/G2
  • 分类号:25-27
摘要
<正>16世纪之后,以民族国家为主要行为体的国际体系逐渐形成;在印刷技术等现代科技的协助下,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打破了教会对知识传播和解释的垄断地位。上述两个因素是知识与信息在全球范围自由传播的重要基础。随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依靠先发优势逐步形成了由其主导的"国际话语权"。总结西方国际话语权形成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有助于在国际传播领域制定符合当前中国发展需要的政策。
        
引文
(1)从词意看,西方语境下的power多指“权力”,而非“实力或能力”(capability),故本文中所有涉及“权力”的表述均指代英文中的“power”。
    (2)苏珊·斯特兰奇:《国家与市场》(杨宇光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2年版,第21页。
    (3)梁凯音:《论国际话语权与中国拓展国际话语权的新思路》,《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3期。
    (4)冷凇等:《新形势下媒体国际传播与话语权竞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9页。
    (5)李庆余、任李明、戴红霞:《美国外交传统及其缔造者》,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53页。
    (6)Bradford Perkins,“The Creation of a Republican Empire,1776-1865”,in Warren I.Cohen,eds.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American Foreign Relations(Vol.I),(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p.178.
    (7)Akira Iriye“,The Globalizing of America,1913-1945.”in Warren I.Cohen,eds.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American Foreign Relations(Vol.III),(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pp.96-97.
    (8)约瑟夫·奈:《硬权力与软权力》(门洪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7页。
    (9)郑杭生:《学术话语权与中国社会学发展》,《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10)关于权力的双视角界定可参考陈志敏、常璐璐:《权力的资源与运用:兼论中国外交的权力战略》,《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第7期。
    (11)Joseph S.Nye,Jr.,The Future of Power.(New York:Public Affairs,2011),pp.208-209.
    (12)《习近平会见出席“2017从都国际论坛”外方嘉宾》,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7-11/30/c_1122039030.htm,2017年11月30日。
    (13)Joseph S.Nye,Jr.,“Public Diplomacy and Soft Power,”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Vol.616,March 2008,p.10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