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探究鲁迅的文化选择——评张福贵先生的鲁迅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oward A Deeper Appreciation of Lu Xun's Cultural Choice: A Comment on Mr. Zhang Fugui's Lu Xun Studies
  • 作者:杨剑龙
  • 英文作者:Yang Jianlong;
  • 关键词:张福 ; 鲁迅 ; 文化选择 ; 特征
  • 中文刊名:DWXS
  • 英文刊名:Soochow Academic
  • 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2018-05-15
  • 出版单位:东吴学术
  • 年:2018
  • 期:No.46
  • 基金:上海高校高峰学科建设计划资助“中国语言文学”阶段性成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代文学图像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6ZDA188)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DWXS201803007
  • 页数:5
  • CN:03
  • ISSN:32-1815/C
  • 分类号:79-83
摘要
张福贵先生深入探究鲁迅的文化选择,他高屋建瓴地评说鲁迅文化选择的重要价值,他条分缕析地梳理鲁迅文化选择的历史背景,他深入肯綮地分析鲁迅文化选择的深层悖论,他循循善诱地谈论鲁迅研究的观念与范式,角度独特、思维缜密、分析细致,成为张福贵先生鲁迅研究的重要特征。
        
引文
(1)张福贵:《远离鲁迅让我们变得平庸》,《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9月20日。
    (1)张福贵:《重新确认鲁迅文化选择的历史价值》,《世纪论评》1997年第1期。
    (2)张福贵、王学谦:《鲁迅早期文化选择的基本命题:思想启蒙与道德救赎》,《吉林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
    (3)张福贵:《“拿来主义”辨析:鲁迅文化选择的目的论与方法论的辨析》,《鲁迅研究月刊》1998年第9期。
    (4)张福贵:《深度现代化:鲁迅文化选择的人类性和时代性尺度》,《鲁迅研究月刊》1999年第12期。
    (5)张福贵:《思维与实践:鲁迅文化选择的逻辑认定》,《松辽学刊》2001年第5期。
    (6)张福贵:《超前与错位:早期鲁迅对“众治”批判的当代解读》,《鲁迅研究月刊》1998年第2期。
    (7)张福贵:《鲁迅思想的民众本位与鲁迅研究的大众化价值》,《武汉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8)张福贵:《鲁迅“世界人”概念的构成及其当代思想价值》,《文学评论》2013年第2期。
    (9)张福贵:《鲁迅离我们有多远》,《光明日报》2017年11月26日。
    (1)刘中树、张福贵:《论鲁迅辩证思维的逻辑系统》,《社会科学战线》1992年第3期。
    (2)张福贵:《超前与错位:早期鲁迅对“众治”批判的当代解读》,《鲁迅研究月刊》1998年第2期。
    (3)雷亚平、张福贵:《文化转型:鲁迅的翻译活动在中国社会进程中的意义与价值》,《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12期。
    (4)张福贵:《鲁迅“世界人”概念的构成及其当代思想价值》,《文学评论》2013年第2期。
    (5)张福贵:《鲁迅宗教观与科学观的悖论》,《鲁迅研究月刊》1992年第8期。
    (6)张福贵:《鲁迅宗教观的文化意义:思想启蒙与道德救赎的衍生形态》,《东北师大学报》1998年第3期。
    (1)张福贵《精英意识与平民意识:鲁迅早期人文精神当代性的两种意义》,《鲁迅研究月刊》1996年第8期。
    (2)张福贵:《鲁迅思想的民众本位与鲁迅研究的大众化价值》,《武汉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3)张福贵:《“尚德”:鲁迅人学的传统模式与现代意识》,《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第5期。
    (4)张福贵:《经典化理解:当下鲁迅研究不可缺少的主题》,《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7期。
    (5)张福贵、刘艺虹:《鲁迅研究的思想意义与学术理性》,《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6)张福贵:《鲁迅研究的三种范式与当下的价值选择》,《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11期。
    (7)张福贵:《鲁迅思想的民族主义迷雾》,《探索与争鸣》2016年第7期。
    (1)张福贵:《鲁迅形象的历史演化与思想的当代价值——在常熟理工学院“东吴讲堂”上的讲演》,《东吴学术》2017年第1期。
    (2)张福贵:《远离鲁迅让我们变得平庸》,《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9月20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