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雅·乐曲》补正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孙莹 ; 周远富
  • 关键词:《通雅·乐曲》 ; 补正 ; 弦索 ; 入声
  • 中文刊名:SHIJ
  • 英文刊名:Lantai World
  • 机构:南通大学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6-03-15
  • 出版单位:兰台世界
  • 年:2016
  • 期:No.500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型历时语文辞书音义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4BYY129)
  • 语种:中文;
  • 页:SHIJ201606060
  • 页数:2
  • CN:06
  • ISSN:21-1354/G2
  • 分类号:154-155
摘要
《乐曲》为《通雅》第二十九卷,本文对其中一条加以补正。指出是否上弦索是就南北曲的旋律特点而言的,实际两者皆可入,使用频率不同而已;"北无入声"确实"不始于元时",在戏曲中的体现不晚于金代,在日常生活中,至少北宋年间就已初现端倪。
        
引文
[1]汉语大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2]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
    [3]侯外庐.方以智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4]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5]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原音韵[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6]金欣欣.《中原音韵》无入声说代表观点论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49(1).
    [7]李舜华.从四方新声到弦索官腔[J].文艺理论研究,2014(2).
    [8]张九林.关于入声的来龙去脉[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1985(2).
    [9]张雪芸.关于南曲、北曲与弦索伴奏问题的研究综述[J].四川戏剧,2009(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