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张力下的融合与碰撞——从新都实验解读民国乡村建设运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Fusion and Collision under Multidimensional Tension——Interpretation of Rural Reconstruction Movement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Xindu Experiment
  • 作者:谢健
  • 英文作者:XIE Jian;College of Marxism,Southwest University;
  • 关键词:乡村建设 ; 新都实验 ; 平教会 ; 四川
  • 英文关键词:rural reconstruction movement;;Xindu Experiment(新都实验);;the Chines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 Mass Education;;Sichuan
  • 中文刊名:AFSX
  • 英文刊名:Historical Research in Anhui
  • 机构: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5-15
  • 出版单位:安徽史学
  • 年:2019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近代中国乡村建设资料编年整理与研究(1901—1949)”(17ZDA198)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AFSX201903008
  • 页数:9
  • CN:03
  • ISSN:34-1008/K
  • 分类号:66-74
摘要
1937年成立的新都实验县是平教会与四川省政府合作的产物,该实验县背负着"革新县政机构,促进地方建设"的使命,但在运作过程中四川政局的变化、派系的斗争以及地方势力对既得利益的维护等因素的交替作用,使得实验县最终在新都围城事件后被撤销。从新都实验县成立与撤销的原因来看,新都实验整个过程都处于多种因素交织的网络之中。通过检视整个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乡村建设的代表性实验区,可以发现新都实验中所反映出来的多维因素是普遍存在的,即民国乡村建设实践大多都处于多种因素的融合与碰撞之中。
        The Xindu Experimental County(新都实验县),founded in 1937,is the product of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Chines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 Mass Education and the Sichuan Provincial Government.The experimental county is charged with the mission of "innovating county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and promoting local construction".However,in the course of its operation,the changes of political situation in Sichuan,the struggle of factions and the maintenance of vested interests by local forces have alternated,which eventually led to the aboli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county after the siege of the Xindu County.From the reasons of the establishment and revoc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county,the whole process of Xindu experiment is in a network of multidimensional factors.By examining the representative experimental areas of rural reconstruction movement during the whole period of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we can find that the multi-dimensional factors reflected in the Xindu experiment are prevalent,that means,the practice of rural reconstruction movement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is mostly in the fusion and collision of multi-dimensional factors.
引文
(1)参见宣朝庆《地方精英与农村社会重建——定县实验中的士绅与平教会冲突》(《社会学研究》2011年第4期)、靳潇飒《剿匪与自治:20世纪30年代宛西地区权势转移与乡村建设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16年硕士学位论文)、谢健《地方利益博弈与国民政府的基层治理困境——战时三峡实验区改县事件研究》(《抗日战争研究》2017年第3期)、张艺英、李军《外来主体与近代乡土社会——以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新都实验”为例》(《上海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等。
    (2)除回忆资料外,研究方面主有山本真《日中戦争開始前後、四川省新都県における県政改革の実験とその挫折》(《一橋論叢》1998年第120巻第2号)、杜俊华《抗日站在时期的大后方平民教育运动——以新都实验县为中心》(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程世平《陈行可与新都实验县》(《成都大学学报》2009年01期)、张艺英、李军《外来主体与近代乡土社会——以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新都实验”为例》(《上海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等。
    (3)徐宝谦:《乡村建设运动的精神基础》,《乡村建设》1936年第6卷第3期,第1页。
    (4)《全国乡村工作讨论会第三次大会经过》,乡村工作讨论会编:《乡村建设实验》第3集,中华书局1937年版,第24页。
    (5)王先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历史转向及其原因探析》,《史学月刊》2016年第1期。
    (6)晏阳初:《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定县实验工作报告》,宋恩荣编:《晏阳初全集》第1卷,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300—301页。
    (7)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廿五年度平教工作概览》,1936年版,第8页。
    (8)⑧吴相湘:《晏阳初传》,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282、58页。
    (9)晏阳初:《致T.H.孙》,《晏阳初全集》第4卷,第488—489页。
    (10)晏阳初:《关于出席乡村建设学会会议等经过情形的报告》,《晏阳初全集》第1卷,第335页。
    (11)1936年1月左右,四川省政府正式向平教会发出邀请。晏阳初:《在欢送陈筑山先生赴桂大会上的讲话》,《晏阳初全集》第1卷,第393页。
    (12)苟翠屏:《晏阳初与卢作孚的交情》,《文史精华》2009年总第234期,第56—60页。
    (13)此行晏阳初为只身回川,到达成都后与陈行可汇合,杜学元等所编《晏阳初年谱长编》所载有误。晏阳初:《在第六次大周会上的讲话》,《晏阳初全集》第1卷,第399页。
    (14)杜学元等:《晏阳初年谱长编》上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班,第320页。
    (15)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黄炎培日记》第5卷,华文出版社2008年版,第135—136页。
    (16)如在同年5月26日,晏阳初致信卢作孚推荐霍俪白、傅宝琛、常得仁先行入川工作。黄立人:《卢作孚书信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19页。
    (17)《卢作孚致蒋介石函》(1937年6月1日),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数位典藏号:001-050000-00011。
    (18)《蒋中正电卢作孚赴俄考察交涉事及与刘湘洽商委何北衡任建设厅长又请拟订办理各省乡村教育与建设运动之方案与办法》(1937年6月26日),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总统”文物,数位典藏号:002-080200-00279。
    (19)周开庆:《民国川事纪(1937—1950)》,台北四川文献研究社1972年版,第59页。
    (20)陈开泗:《回首八十年》,1986年自印本,第130页。
    (21)⑤李受天:《“围城事件”亲历记》,《新都文史》1984年第1辑,第131—132、131页。
    (22)⑦周开庆:《民国川事纪(1937—1950)》,第59、60页。
    (23)新都哥老会首领吴肇章有重大嫌疑,这在后续相关回忆中得到了证实。苏剑威:《蒋介石枪毙吴肇章原因何在?》,《新都文史》第1辑,1984年,第147—1952页。
    (24)⑧陈开泗:《回首八十年》,第126、128—129页。
    (25)(12)王化云:《新都事件始末》,第540—542、537页。
    (26)《四川省县政建设进行方案》,《新都实验县县政周刊》1937年创刊号,第8页。
    (27)《四川省新都实验县县政府组织规程》,《新都实验县县政周刊》1937年创刊号,第12页。
    (28)《为令发整理保甲会议议案仰遵照办理由》,《新都实验县县政周刊》1937年第7期,第7页。
    (29)从新都事件后新任县长罗远猷制定的《新都实验县民意咨询委员会规程》即可看出地方社会对权力的维护。《新都实验县民意咨询委员会规程》(1939年3月),重庆市档案馆藏,重庆市政府档案,档号:0053-0007-00086。
    (30)[日]笹川裕史、奥村哲著,林敏等译:《抗战时期中国的后方社会——战时总动员与农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12页。
    (31)抗战初期四川省内即出现强征壮丁并引起地方社会不满,蒋介石曾多次电示改正。《蒋中正电示张群速设法改正川省强拉壮丁事》(1938年9月9日),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总统”文物,档号:002-010300-00016。
    (32)《承德芳关于四川中江县农民暴动情形报告(1938年12月12日)》,四川省档案局(馆):《抗战时期的四川:档案史料汇编》上,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415—419页。
    (33)任金帅:《近代华北乡村建设工作群体研究——以邹平、定县、皖西为中心的考察(1926—1937)》,南开大学2013年博士学位论文,第210页。
    (34)《廖桂根等呈控四川省新都实验县长陈开泗贪污案及该县土地管理证规则等项文书》(1938年4月),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国民政府内政部档案,档号:一二(6)-8037。
    (35)《新都实验县县政府与各技术机关合作通则》,《新都实验县县政周刊》1937年创刊号,第14页。
    (36)陈开泗:《回首八十年》,第83页;《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同志名录》(1940年),重庆市档案馆藏,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档案,档号:0089-0001-00136。
    (37)晏阳初:《对入川人员的期望》,《晏阳初全集》第2卷,第147页。
    (38)《县政督导员办公处已完全成立》,《新都实验县县政周刊》1937年第2期,第20页。
    (39)关于新都实验县的财政问题,详见:1.《四川省县政建设进行方案》、《新都实验县设置县政督导员暂行办法》、《新都实验县县政府与各技术机关合作通则》,《新都实验县县政周刊》1937年创刊号,第10、14页;2.晏阳初:《对入川人员的期望》,《晏阳初全集》第2卷,第147页。
    (40)参见张艺英、李军:《外来主体与近代乡土社会——以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新都实验”为例》,《上海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
    (41)关于刘湘去世后川康地方实力派与蒋介石中央之间的斗争详见黄天华:《四川政潮与蒋介石的因应(1937—1940)》,《历史研究》2017年第2期。
    (42)吴相湘:《晏阳初传》,第157、161、238页。
    (43)陈开泗:《回首八十年》,第82页。
    (44)《保密局呈报蒋中正川省刘文辉邓锡侯各派系反对王陵基之活动情形等情报提》(1948年9月1日),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总统”文物,数位典藏号:002-080200-00547-041。
    (45)李受天:《“围城事件”亲历记》,第131页;王化云:《新都事件始末》,第539—540页。
    (46)《张群等电蒋中正川省政府及川康公署已会同派员前往处置新都倒王缵绪事件等文电日报表等四则》(1938年11月24日),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总统”文物,数位典藏号:002-080200-00504。
    (47)社会部统计处编:《北碚社会概况调查》,1943年版,第11—12页。
    (48)《四川省政府请设北碚管理局并赍送组织规程一案转请备案由》(1941年9月25日),国民政府档案,台北“国史馆”藏,数位典藏号:001-012071-00300。
    (49)晏阳初:《抗日战争以来的平民教育》,《晏阳初全集》第2卷,第391—392页。
    (50)《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工作简述》(1950年8月),重庆市档案馆藏,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档案,档号0089-0001-00065。
    (51)靳潇飒:《匪与自治:20世纪30年代宛西地区权势转移与乡村建设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16年硕士学位论文,第85页。
    (52)晏阳初:《改造社会,复兴民族》,《晏阳初全集》第2卷,第183页。
    (53)宣朝庆:《地方精英与农村社会重建——定县实验中的士绅与平教会冲突》,第91—92页。
    (54)《考察邹平、青岛、定县后的感想》(1934年),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总统”文物,数位典藏号:002-080200-00173。
    (55)《山东村治派之活动》(1938年3月),台北“国史馆”藏,陈诚“副总统”文物,数位典藏号:008-010202-00005。
    (56)《三峡实验区改县之拟议》(1940年),重庆市档案馆藏,北碚管理局档案,0081-0004-01045。
    (57)《卢子英致幼丹函》(1940年8月8日),重庆市档案馆藏,四川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档案,档号:0055-0003-00211。
    (58)任金帅:《近代华北乡村建设工作群体研究:以邹平、定县、皖西为中心的考察(1926—1937)》,南开大学2013年博士学位论文,第205—217页。
    (59)《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学生下乡服务公约》,《乡村建设》1932年第11、12期合刊,第19页。
    (60)《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华西实验区甜橙果实蝇防治队工作进行须知》(1949年),璧山区档案馆藏,华西实验区档案,档号:09-01-01。
    (61)张秉福:《民国时期三大乡村建设模式:比较与借鉴》,《新疆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62)《江宁自治实验县暂行组织条例》(1932年)、《施政方针》(1932年),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总统”文物,数位典藏号:002-080101-00022-002。
    (63)《国难中的新都实验县》,《新都实验县县政周刊》1937年创刊号,第3—4页。
    (64)卢作孚:《四川嘉陵江三峡的乡村运动》,《工作月刊》1936年第1期,第1页。
    (65)徐畅:《背景·路径·目标·结局——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浅述》,徐秀丽、王先明主编:《中国近代乡村的危机与重建:革命、改良及其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259页。
    (66)窦瑞生:《乡村建设讲义》,河南省区政训练所编印,日期不详,第2页。
    (67)晏阳初:《农村运动的使命》,《晏阳初全集》第1卷,第254—255页。
    (68)晏阳初:《十年来的中国乡村建设》,《晏阳初全集》第2卷,第83页。
    (69)《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成立经过、组织情形、工作计划、经费收支概况、会员名单》(1940年),重庆市档案馆藏,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档案,档号:0089-0001-00007。
    (70)晏阳初:《复叶德光等》,《晏阳初全集》第4卷,第586页。
    (71)熊亚平:《卢作孚乡村建设思想的历史定位——从乡村建设最早提出者问题谈起》,《福建论坛》2014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