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长江上游港口与腹地经济关系的比较研究——以宜昌、重庆、万县为中心(1877-1936)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Econo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t and Hinterland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Modern Times——Centre around Yichang, Chongqing and Wanxian(1877-1936)
  • 作者:徐蕴
  • 英文作者:Xu Yun;
  • 关键词:长江上游港口 ; 贸易情形 ; 进出口商品 ; 交通因素 ; 腹地空间
  • 中文刊名:ZHWL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ese Culture
  • 机构: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9-28
  • 出版单位:中华文化论坛
  • 年:2018
  • 期:No.149
  • 语种:中文;
  • 页:ZHWL201809008
  • 页数:10
  • CN:09
  • ISSN:51-1504/G0
  • 分类号:64-73
摘要
港口与腹地之间的互动,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表现。基于长江上游地区的特殊性,笔者分别对近代长江上游三港的贸易情形、进出口商品、交通因素、腹地空间进行分析,探讨三港与腹地经济关系的共性与差异,并对三港商业腹地的相互重合部分和共同重合部分进行考察探索,力图展现内陆沿江港口在交通运输、进出口商品结构以及腹地分布等方面所独有的特点,从而体现近代长江上游地区外向型经济的总体特点。
        
引文
(1)长江上游地区是指长江源头至宜昌段,其干流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五省一市,支流流经甘肃、陕西、贵州三省。从特定角度上看,长江上游的研究和开发可以说是整个长江研究和开发的基础。目前,台湾中央研究院对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共列了十个区域,长江上游也是独立区域之一。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施坚雅将中国分为东南沿海、岭南、云贵、东北、西北、长江下游、长江中游、长江上游九个“巨区”,对城市结构系统进行分析,其中也把长江上游的四川作为独立的区域之一。因此,把长江上游作为一个独立的区域提取出来,作为研究区域经济和社会进程的个案,来探索中国社会从传统到现代化漫长的过程,将具有很大的意义。
    (2)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年,第41页“表1商埠”。
    (3)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第349页。
    (1)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第107页;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年,第48页“表1商埠”。
    (2)本论文将时间断限设定为1877—1936年,主要有以下考虑:首先,1877年是宜昌正式开埠且有统计数据的起始年,正是由于宜昌正式开埠,才带动了长江上游其他通商口岸的开辟和广大口岸腹地的开发;其次,将时间下限定为1936年则是由于次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宜昌、重庆、万县港所依赖的长江航道大受阻滞,长江上游的进出口贸易大受影响。此后直至抗战结束,长江上游地区港口的地位大大下降,腹地急剧缩小,原有的进出口贸易秩序被打乱。
    (3)宜昌市税务局税志办公室编纂:《宜昌海关简志》,1988年,第42页;实业部国际贸易部编纂:《最近三十四年来(1900—1933)中国通商口岸对外贸易统计》,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
    (4)甘祠森:《最近四十五年来四川省进出口贸易统计》,第一表《最近四十五年来四川省进出口货值总数统计》,民生实业公司经济研究所,1936年;周勇:《近代重庆经济与社会发展(1876—1949)》,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503—504页。
    (5)(英)阿杜尔克著,李孝同译:《万县分关1917-1921年调查报告》,《万县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1987年8月;润生:《万县贸易调查》,《四川经济月刊》第4卷第5期,1934年5月;茅家琦:《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重庆海关报告》,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年。
    (6)资料来源:宜昌市税务局税志办公室:《宜昌海关简志》,1988年,第40-42页;宜昌市商业局:《宜昌市贸易史料选辑》,1986年,第784页;实业部国际贸易部:《最近三十四年来(1900—1933)中国通商口岸对外贸易统计》,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2—4页,;《重庆海关1892—1901年十年调查报告》,鲁子健:《清代四川财政史料》(下册),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529-530页;甘祠森:《最近四十五年来四川省进出口贸易统计》,第一表《最近四十五年来四川省进出口货值总数统计》,民生实业公司经济研究所,1936年;周勇:《近代重庆经济与社会发展(1876—1949)》,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503-504页;(英)阿杜尔克著,李孝同译:《万县分关1917-1921年调查报告》,《万县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1987年8月,第185-199页;润生:《万县贸易调查》,《四川经济月刊》第4卷第5期,1934年5月;茅家琦:《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重庆海关报告》,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年。
    (1)龙生:《重庆港史》,武汉:武汉出版社,1990年,第1页。
    (2)汪鹤年:《万县港史》,武汉:武汉出版社,1990年,第1页。
    (3)熊登洲:《万县港口志》,万县中心航管站史志编纂小组编,第1页。
    (4)宜昌地区水运志编纂委员会:《宜昌地区水运志》,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年,第14页。
    (5)《光绪十七年宜昌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中国旧海关史料》,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年。
    (6)实业部国际局编纂:《最近三十四年来(1900—1933)中国通商口岸对外贸易统计》,《1900—1933年来中国中部通商口岸进出口贸易额对全国贸易总额之百分比率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55-57页。
    (7)孙维玉主编:《宜昌海关史略》,宜昌市档案局,1995年,第39-40页;宜昌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宜昌市文史资料·第12辑》,1991年,第61页。
    (8)《重庆海关1892—1901年十年调查报告》,鲁子健:《清代四川财政史料》(下册),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529-530页;甘祠森:《最近四十五年来四川省进出口贸易统计》,第一表《最近四十五年来四川省进出口货值总数统计》,民生实业公司经济研究所,1936年;周勇:《近代重庆经济与社会发展(1876—1949)》,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503-504页。
    (9)游时敏:《四川近代贸易史料》,《1936—1941年洋货与土货进口统计表》,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26页;(英)阿杜尔克著,李孝同译:《万县分关1917-1921年调查报告》,《万县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1987年,第185-199页;润生:《万县贸易调查》,《四川经济月刊》第4卷第5期,1934年5月;蒋君章:《西南经济地理》,上海:商务印书馆,1946年,第356页。
    (1)宜昌市税务局税制办公室编纂:《宜昌海关简志》,1988年,第42页;张淑芬:《近代四川盆地对外贸易与工商业变迁(1973-1919)》,台北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1982年,第32页;周勇:《近代重庆经济与社会发展(1876—1949)》,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503—504页;润生:《万县贸易调查》,《四川经济月刊》第4卷第5期。
    (2)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二卷),上海:三联书店,1957年,第209页。
    (3)周勇:《近代重庆经济与社会发展(1876—1949)》,第351页。
    (4)邓德耀,李进都:《宜昌海关史略(1877—1949)》,《宜昌文史资料》第12辑,1991年,第39-40页。
    (5)《财政部户部会奏遵旨筹议八省土膏统捐请派大员管理折》,《东方杂志》第2卷,第7期,“财政”第104-106页,1905年8月25日;《八省土膏统捐试办章程》,《东方杂志》第2卷,第8期,“财政”第174-176页,1905年9月23日。
    (6)杨端六:《六十五年来中国国际贸易统计》,转引自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1870-1911),上海:三联书店,1957年,第403页。
    (7)《著定限十年将洋土药之害革除尽净上谕》(光绪三十二年八月),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五册,第5570页。
    (8)《度支部会奏遵办筹拟禁烟办法》(宣统元年),《清朝续文献通考》(一)卷五十二,征榷二十四,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8068页。
    (1)杨端六:《六十五年来中国国际贸易统计》,转引自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第403页。
    (2)平汉铁路经济调查组编:《重庆经济调查》,长渝计划线经济调查特辑之一,1937年,大宗出口货品分述·丝,第1页。
    (3)钟崇敏:《四川蚕丝产销调查报告》,中国银行经济研究处外印行,1944年,第171—172页。
    (4)平汉铁路经济调查组编:《万县经济调查》,长渝计划线经济调查特辑之三,1935年,第21页。
    (5)万县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民建万县市委员会:《万县桐油贸易史略》,1983年,第11页。
    (6)熊树明:《长江上游航道史》,武汉:武汉出版社,1991年,第10-11页。
    (7)罗玉东:《中国厘金史》,中国科学社会出版社,1979年,第416页,“同治初年……据云夔州一局,岁收入年可至六七十万两。”
    (8)聂宝璋:《中国买办资产阶级的发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第133页。
    (9)引自咸丰朝《筹办夷务始末》第八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1312页,“前因广东距京远,夷情不能遽达,致令借端生事,欲赴天津,是以移钦差大臣于上海,并知何桂清才力能副斯任,援两广总督之例,授为钦差大臣,办理通商事宜。”
    (10)引自《劳崇光来函》,《曾国藩未刊往来函稿》,岳麓书社,1986年,第224页,“洋货之销售于两湖、山、陕者,皆由上海入江,概不来粤,从此粤海关税项江河日下……货物流向转道,五岭两侧昔日繁忙的商路陷于萧条。”
    (11)《夔关收数短绌核实办理折》,丁宝桢:《丁文诚公奏稿》,贵州省文史研究馆,2000年,第562页。
    (12)周询:《蜀海丛谈》,成都:巴蜀书社,1986年,第23页。
    (1)龙生:《重庆港史》,武汉:武汉出版社,1990年,第5页。
    (2)吕平登:《四川农村经济》,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55—57页;邓少琴:《四川省内河航运史志资料》(江河部分),四川交通厅地方交通史志编纂委员会,1984年。
    (3)《万县经济调查》,平汉铁路经济调查组编,长渝计划线经济调查特辑之三,1935年,第9页。
    (4)国民经济研究所:《战时宜昌运输报关保险等事业之调查》(第63号),1938年9月,第14—16页。
    (5)邓少琴:《近代川江航运简史》,重庆地方史资料组,1982年,第79页。
    (6)(日)东亚同文会编:《新修支那省别全志》,第1卷,《四川省上》,支那省别全志刊行会,1941年,第594-595页;聂宝璋:《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2辑(1895-1927)》下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1267—1268页。
    (7)《星槎周报》第48期,1931年5月。
    (8)东大路:巴县朝天驿——佛图铺——石桥铺——二郎铺——白市驿——凤山铺——走马铺——璧山县来凤驿——永川东皋驿——荣昌峰高驿——隆昌隆桥驿——内江安仁驿——资州珠江驿——资阳南津驿——简州阳安驿——成都龙泉驿——成都锦官驿;北岸大道:巴县朝天驿——分水驿——垫江县——梁山县——万县——云阳县——奉节县——东湖县小桥驿;洋渠古道:巴县——合川——渠县——达县——万源——镇巴;川黔大道:巴县朝天驿——百节驿——綦江水马驿——扶欢驿——东溪驿——安隐驿——松坎驿——桐梓驿——播川驿——娄山关——遵义永安驿——湘川驿——乌江驿——贵阳养龙坑驿——底寨驿——札佐驿——贵阳驿。来自民国《巴县志》卷14,交通。
    (1)宜施大路:宜昌南岸安安庙(今朱市街)——点军坡——大桥边——曹家畈——大桥溪——大河坪——野三关——高店子——红岩子——建始施南府(今恩施);宜巴人行道:宜昌——雾渡河——大峡口——兴山——东襄山——巴东;东大道:宜昌东门——上茶庵——石板铺——峰宝山——龙泉铺——双莲寺——当阳;南大道:宜昌南大门——杨岔路——潭包——土门垭——龙泉铺——土门垭——新场——鸦鹊岭——当阳;北大道:宜昌北门——晓溪塔——河口——雾渡河——大峡口——兴山——晓溪塔——凉水井——界岭——远安;西大道:宜昌南岸安安庙(朱市街)——大桥边——土城——长阳。来自《宜昌地区交通志》,中华书局,2001年,第288-290页。
    (2)东大路:万县县城——红沙铺——里牌溪——界牌铺(大周)——小溪铺——洗里铺(余家咀)——云阳;西大路:万县县城——西溪铺——高粱铺——佛寺铺——三正铺——分水铺——梁平;南大路:县城——沱口——五桥——长岭岗——老土地——长滩井——马坝塘——祝家沟——赶场坝——万利桥——湖北利川;北大路:县城——草街子——天生城——塘坊——狮子山——麻塘铺——徐家梁子——大垭口——卡门街——窝坑——开县;中大路:县城——驷马桥——明镜滩——大涪滩——黄岭咀——杨河溪——渡桥子——瀼渡——麻柳沱——武陵——石鼓峡——忠县。来自光绪《万县乡土志》卷七,地理录。
    (3)张肖梅:《四川经济参考史料》,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1939年,第G1页。
    (4)[日]东亚同文会编:《新修支那省别全志》第1卷《四川省上》,支那省别全志刊行会,1941年,第442页。
    (5)中国公路交通史编审委员会编:《中国公路运输史》第一册,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年,第100页。
    (6)四川省交通厅公路局:《四川省公路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2页。
    (7)戴鞍钢:《港口·城市·腹地——上海与长江流域经济关系的历史考察(1984-1913)》,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33页。
    (8)详细论述可参见拙作《宜昌港口与腹地经济关系研究》,《三峡论坛》2016年第5期;《万县港口与腹地经济关系研究》,《三峡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刘强:《重庆港口贸易与腹地经济关系研究(1891-1937)》,复旦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年。
    (1)夏述华:《涪陵港史》,武汉:武汉出版社,1991年,第8—9页。
    (2)《涪陵经济调查》,平汉铁路经济调查组编,长渝计划线经济调查特辑之二,第6页。
    (3)夏述华:《涪陵港史》,第38页。
    (4)《涪陵经济调查》,第16页。
    (1)(2)(3)(4)(5)(6)(7)《涪陵经济调查》,第26页,第41页、第43页,第51页,第57页,第67页、第75页、第76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