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号事件与英日外交博弈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HMS Ladybird” Incident and the British-Japanese Diplomatic Game
  • 作者:崔巍
  • 英文作者:Cui Wei;
  • 关键词:“瓢虫”号事件 ; 英日矛盾 ; 外交博弈 ; 远东国际关系
  • 中文刊名:NJT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apanese Invasion of China and Nanjing Massacre
  • 机构: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19-06-15
  • 出版单位: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 年:2019
  • 期:No.6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国外交文献所记南京大屠杀研究”(项目号:17BZS066)的阶段性成果;; 2017年度“江苏政府留学奖学金”资助项目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NJTS201902005
  • 页数:9
  • CN:02
  • ISSN:32-1877/K
  • 分类号:39-46+140
摘要
1937年12月12日,日军在攻占南京的前一天,在芜湖附近的长江江面上袭击了"瓢虫"号等英国舰船,造成了英方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是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再次严重侵害英国权益的事件,这一事件与日军进攻南京有着密切的关联。英日双方由此展开了一轮激烈的外交博弈。英国基于日军屡次侵害其权益及可能得到美国的奥援,在交涉中采取了比与日本交涉日军袭击英国驻华大使事件时更加强硬的立场。日方因担心同时得罪英美两大国而立场相对软弱。英国最后基本上达到了交涉之初确定的目标。这一事件反映出日军的暴戾本质及日本与英美深刻的矛盾,也预示着远东国际关系的基本趋势。
        On December 12,1937,one day before the occupation of Nanjing,the Japanese army attacked British gunboat the HMS Ladybird on the Yangtze River near Wuhu inflicting casualties and property loss on the British.As an incident in which the Japanese army once again seriously infringed upon British rights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Sino-Japanese War,it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Japanese attack on Nanjing.Both the British and Japanese sides launched intense diplomatic manoeuvre in this regard.Due to the repeated violation of their rights and interests by the Japanese army and the possibility of powerful backing from the United States,UK took a tougher stance in the negotiations than that of the incident of Japanese air raid on the British ambassador to China.The Japanese side took a relatively weak stance for the fear of simultaneously offending U.K.and U.S..The UK finally achieved their goal se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egotiations.This incident reflects the brutal nature of the Japanese army and the deep conflicts between Japan and the two great powers,which also indicates the basic trend of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the Far East.
引文
(2)据笔者目力所及,目前国内学术界专门探讨该事件的论文仅见郭钦逸的《“瓢虫”号事件研究》(南京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此外,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全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一书中对该事件也有所涉及。
    (3)本文运用的史料主要为陈谦平、张连红编:《英国使领馆文书》,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31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内中有大量英国外交档案涉及“瓢虫”号事件。此外,本文还运用了一些其他方面的中英文档案史料。
    (4)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编写:《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汇要》,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6年版,第72页。
    (1)《蜜蜂号电报》编号:1050/12,发自“蜜蜂”号参谋长,1937年12月13日,陈谦平、张连红编:《英国使领馆文书》,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31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7页。
    (2)《豪尔转发蜜蜂号的电报》编号:718(12),上海,1937年12月12日,陈谦平、张连红编:《英国使领馆文书》,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31册,第2页。
    (3)Foreign Office,UK,Confidential Print No.371(F.O.371/21012),Dec13,1937,Chief of Staff in H.M.S.Bee to Rear Admiral Yangtse-Kiang.
    (1)1937年8月26日,许阁森在从南京到上海的途中被日军飞机炸伤。此后,英日双方就此进行了长达1个月的外交交涉。克莱琪则担任英方交涉的主角。
    (2)《下三山上游及南京地区英国船只受袭》登记号F10821/10816/10,发自克莱琪爵士(东京),1937年12月13日,陈谦平、张连红编:《英国使领馆文书》,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31册,第9页。
    (3)《下三山上游及南京地区英国船只受袭》登记号F10335/10816/10,发自克莱琪爵士(东京),1937年12月13日,陈谦平、张连红编:《英国使领馆文书》,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31册,第11页。
    (4)《日军对英国船只的攻击》登记号F11024/10816/10,发自豪尔先生(上海),1937年12月14日,陈谦平、张连红编:《英国使领馆文书》,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31册,第29页。
    (5)《下三山上游及南京地区英国船只受袭》登记号F10822/10816/10,发自克莱琪爵士(东京),1937年12月13日,陈谦平、张连红编:《英国使领馆文书》,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31册,第10页。
    (1)《下三山上游及南京地区英国船只受袭》登记号F10950/10816/10,发自克莱琪爵士(东京),1937年12月13日,陈谦平、张连红编:《英国使领馆文书》,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31册,第12页。
    (2)《下三山上游及南京地区英国船只受袭》登记号F10953/10816/10,发自克莱琪爵士(东京),1937年12月13日,陈谦平、张连红编:《英国使领馆文书》,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31册,第13页。
    (3)原档中未提该武官姓名。
    (4)《芜湖地区英国船只受到袭击》登记号F10954/10816/10,发自克莱琪爵士(东京),1937年12月13日,陈谦平、张连红编:《英国使领馆文书》,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31册,第14页。
    (5)《英国炮舰受到日军攻击》登记号:F11128/10816/10,发自:议会询问,1937年12月15日,陈谦平、张连红编:《英国使领馆文书》,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31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9页。
    (1)英日就许阁森事件交涉的详情,参见崔巍《1937年英日就英国驻华大使被炸事件进行的外交博弈》,《学海》2015年第6期。
    (2)以上有关该照会的引文均出自《外交部发给日本的照会》,电报发给R.克莱琪爵士(东京),转发给华盛顿:第599号,1937年12月14日,陈谦平、张连红编:《英国使领馆文书》,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31册,第31-32页。
    (1)《日本大使和英国船只受到攻击事件》登记号F11084/10816/10,来自:日本大使(会谈),陈谦平、张连红编:《英国使领馆文书》,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31册,第34页。
    (2)《克莱琪爵士致英国外交部的829号电报》,发自:R.克莱琪爵士(东京),收到时间:1937年12月16日上午11时10分,陈谦平、张连红编:《英国使领馆文书》,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31册,第56页。
    (3)《克莱琪先生致外交部的845号电报》,发自:R.克莱琪爵士(东京),发送时间:1937年12月18日上午8时40分,陈谦平、张连红编:《英国使领馆文书》,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31册,第62页。
    (4)《英国就英国船只遭袭事件递交日本政府的照会》登记号:F11247/10816/10,发自:R.克莱琪先生(东京),陈谦平、张连红编:《英国使领馆文书》,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31册,第63-64页。
    (1)这份照会篇幅较长,克莱琪分两份电文发给英国外交部,中间还有脱漏。在收入《南京大屠杀史料集》时的电文名称都是《日方就英国照会袭击英国军舰事件的答复》,日期都是1937年12月28日,登记号分别是F11647/10816/10和F11669/10816/10,陈谦平、张连红编:《英国使领馆文书》,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31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76-78页。
    (2)《日方就英国照会袭击英国军舰事件的答复》,》登记号:F1166810816/10,发自:R.克莱琪先生(东京),发送日期:1937年12月29日,陈谦平、张连红编:《英国使领馆文书》,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31册,第79页。
    (3)《R.克莱琪致外交部第886号电报》,发自:R.克莱琪勋爵(东京),解码时间:1937年12月30日12时05分,陈谦平、张连红编:《英国使领馆文书》,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31册,第75页。
    (4)《外交部致R.克莱琪第607号电报》,该电文未记载日期及编号,陈谦平、张连红编:《英国使领馆文书》,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31册,第75-76页。
    (1)《日军攻击英国军舰》登记号:F481/5/10,发自:R.克莱琪先生(东京),发送日期:1938年1月11日,陈谦平、张连红编:《英国使领馆文书》,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31册,第116页。
    (2)《日方因芜湖事件对桥本大佐进行处罚》登记号:5456/5/10,发自:R.克莱琪爵士(东京),发送日期:1938年5月21日,陈谦平、张连红编:《英国使领馆文书》,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31册,第130页。
    (3)就笔者目前所掌握的史料,尚未得知赔偿的具体数额。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